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室内设计哲学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61829561 ·条形码:9787561829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室内设计哲学 去商家看看
室内设计哲学 去商家看看

 室内设计哲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61829561
·条形码:9787561829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室内设计哲学》探索、阐释了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体系。作者并非简单强调是追本溯源,突出了设计中的长久弥新,声势不坠。对专业人士而言,阅读《室内设计哲学》很容易心领神会,因为《室内设计哲学》引用了众多建筑史上著名的例子、建筑大师的名句;另一方面,还从心理学、文学、宗教、法律各个领域来探讨室内设计更深沉的一面。由于作者博览群书,涉猎甚广,所引用的例证、图片可以说是相当清晰具体,绝无艰涩隐晦之处。译者本人现在从事的就是室内设计工作,而目前从事室内设计这一行的人员愈来愈多,这《室内设计哲学》会让从业者更能体会自己的专业地位,尤其当前多数人仍无法厘清装潢与室内设计的分野时;《室内设计哲学》也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如同美国《室内设计杂志》(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在推荐《室内设计哲学》时所言。这《室内设计哲学》所举的例子非常清晰具体,所涉猎的范围横跨文学、心理学、设计、建筑、美术、工艺,加上原本对室内设计有兴趣的人口一向比建筑多得多,室内设计领域也是较建筑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更为相关。《室内设计杂志》因此也认为《室内设计哲学》亦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正如同译者所言,这是一本“要一奉十”的书,不同行业、专长的读者必可从《室内设计哲学》各自得到不同的收获。
作者简介 史坦利·亚伯克隆比(1935—),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荣誉会员,《室内设计杂志》(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主编,在美国设计界及出版界离有高度声誉。他曾出版《建筑的艺术观》(Architecture as Art)、《现代设计》(Modem Design)等多部阐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理论的著述。
媒体推荐 “史坦利·亚伯克隆比成功地为室内设计实践活动建构了基础理论架构,本书对室内设计师、建筑设计人员、学生以及一般读者都有吸引力。”
  ——《室内设计杂志》(Joumal of Interior Design)
“这是一本读者期待已久的好书。目前的建筑教育应对室内设计部分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本书是少有的帮助深入理解设计基本原则的佳作。”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主任詹姆斯·期图尔特·波尔舍克(James Stewart Poishek)
“对专业人士而言,阅读本书很容易心领神会,因为书中引用了众多建筑史上著名的例子、建筑大师的名句;另我方面,还从心理学、文学宗教、法律各个领域来探讨室内设计更深沉的一面。它是一本‘要一奉十’”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读者,各自能从书中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各有不同的收获。”
  ——赵梦琳(本书译者)
编辑推荐 《室内设计哲学》是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1章 在室外
第2章 登堂入室
第3章 平面
第4章 房间
第5章 封闭的平面
第6章 地坪变化
第7章 门和窗
第8章 家具
第9章 装饰
第10章 色彩与光线
第11章 声音和气味
第12章 艺术品
第13章 植物
第14章 细部
结论:概念的重要性
参考书目
……
序言 其实更适合这本书的书名应该是《如何帮助室内设计师找出自己的哲学》。因为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介绍任何一种特定的理念,而是希望经由各种设计元素的分析,让设计者更容易确定自己的设计哲学。
通常设计者在初涉室内设计时就会需要自己的设计哲学。因此,最应读本书的人是学设计的学生。但不可否认,有些室内设计师执业了多年,也从未想过什么哲不哲学的问题,或许这本书对有经验的设计师也有点用处。
笔者写这本书的动机其实起因于1981年的一场有关室内设计法制化的辩论。我的朋友——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主任詹姆斯?斯图尔特?波尔舍克(James Stewart Polshek)认为室内设计并不属于真正的专业,因它并无理论基础。这样的理由听来颇令人震惊,我想我这本书便企图反驳这样的主张。
理论本身通常都是过于学术化而单调的,至于它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也是许多执业者质疑的。无论如何,理论必须先经思考后方能成立。如果室内设计是新兴行业,我们或许可为它的缺乏理论找到理由,但事实并不然。
室内设计由来已久,《圣经》“出埃及记”第二十七章,上帝如此告诫摩西:“院子的门当有帘子,长二十肘,要拿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绣花的手工织成,柱子四根,带卵的座四个。
文摘 插图:


第2章 登堂入室
虽然我们必须经过人口,由外而内进入室内。但对我们的生活体验而言,更基本的经验却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除了极少数的一些人,大部分人毕竟是诞生于室内,婴幼儿期成长于室内,在室内形成一个体认自身存在的最初经验,而家也成为每个人生命经验中最重要的生活容器。这生活容器——理应是家庭——不是日后其他室内的经验(无论是商业空间、公共空间、银行、运动场或戏院)所能取代的。而这些经验往往也会受我们最初的家居经验所影响,这最初的家居经验无所不在,无论是在记忆里或是做白日梦,甚至存留在潜意识当中。
这最初的家居经验包含许多——舒适自在的自己房间、属于自己的小角落(也许是钢琴下一个隐蔽的空间)、忙碌的厨房、餐厅的用餐仪式、父母卧房紧闭的房门——这些最初的意象让我们逐渐认知每种室内空间各有其功能。在这儿我们无意讨论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何者较重要,但毕竟我们都曾经历童年,因此当我们进入室内时,或多或少都与前述的家居经验有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