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辅 >

中国文学史(第1卷)

2010-03-30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40164795 ·条形码:978704016479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文学史(第1卷)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学史(第1卷) 去商家看看

 中国文学史(第1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40164795
·条形码:978704016479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第1卷)》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也是学术研究著作。《中国文学史(第1卷)》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出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这次修订,在保持原来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特色、结构和篇幅的前提下,弥补已发现的缺失,审慎地增加新的资料、吸收新的成果,对内容也有所增删,体例和文风得到进一步的统一。
《中国文学史(第1卷)》适合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通用教材,亦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袁行霈,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1982年4月至1983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授;1992年7月至1993年9月以及1998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9月至12月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4年9月至11月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9月开始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与北大联聘)。此外,还先后在日本爱知大学、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华盛顿、夏威夷等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台湾大学讲学。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第1卷)》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卷
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第五章 东汉辞赋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第二卷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三章 陶渊明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历诗风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第七章 自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十章 晚唐诗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隐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第三卷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宋初文学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四章 苏轼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第二章 关汉卿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诗文
第四卷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七章 汤显祖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四章 《聊斋志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红楼梦》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第九编 近代文学
绪论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第三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后 记
第二版后记
……
文摘 总绪论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文学本位 史学思维 文化学视角 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 文学史史料学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并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散见于史书、目录学著作、诗文评、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中;在一些序跋、题记及其他文章中也有所涉及。
就现在所能看到的资料而言,史家的记述是比较早的。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但为屈原、贾谊这两位文学家立传,而且笔墨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的辞赋家,已经算是有了文学发展过程的初步描述。此后,(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赞》中对司马迁《史记》以前史官之文的发展过程有简单的追述;齐梁时的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回顾了南朝宋以前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成是关于诗歌史的比较详细的论述。(南朝宋)范哗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了文学发展的线索。此后,一些正史中的《文苑传》或《文艺传》,大都沿袭《后汉书》的体例。在目录学著作方面,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中的《诗赋略论》对诗和赋的发展有初步的描述。此后,一些目录学著作,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的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在诗文评方面,(梁)刘勰《文心雕龙》中《明诗》以下20篇论及许多文体的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的精彩论述。(梁)锺嵘的《诗品序》,对文学的发展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此后,在一些诗话、词话,以及诗纪事、词纪事之类的书中,也有关于诗词发展的论述。
此外,(东汉)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的起源,历数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以至懿王、夷王、厉王、幽王时政治的变迁与诗歌的关系,从政治的角度对诗歌的发展作了较细致的描述。(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从文体流变这个新的角度,论述了文学的发展。(唐)自居易的《与元九书》对《诗》、《骚》以来诗歌发展的历程作了总结。(宋)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元)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问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明)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的题辞,已经勾勒出汉魏六朝文学发展的脉络。(清)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