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

2010-03-29 
基本信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206242/9787811206241 ·条形码:978781120624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 去商家看看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 去商家看看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


基本信息·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11206242/9787811206241
·条形码:97878112062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人类生活图卷系列
·图书品牌:公元文化

内容简介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讲述了:从公元8世纪到15世纪,阿拉伯民族迅速崛起,征战南北,然后又遽尔陷于动荡,分崩离析。在这样的岁月风沙中,普通的阿拉伯人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活?让我们穿过千年的迷障,掀开历史的帷幕,将古阿拉伯人的生产、商贸、信仰、家庭、婚姻、风俗、服饰、起居、饮食、娱乐、性爱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复现眼前:漫漫大漠上,游牧人的悲喜;长长旅途中,商队的吟唱;熙熙攘攘的街头,邻人的寒暄;深深院落里,友朋间的亲切闲聊;小儿女床头温馨的夜话;隐秘角落里情人的缠绵……
编辑推荐 《古阿拉伯生活:揭开时光的封印 触摸真实的古代生活》是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这是一套关注不同文明、不同种族的平民生活的丛书。丛书的主角们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沉默在人类的史册里,
然而,他们的徙居行止、风俗习惯、喜怒哀乐,
又确是人类历史不可缺失的最生动、可爱的细节。
古中国的私密生活?古希腊的神话之光?古罗马的狩猎战场?古埃及的神秘封印?中世纪的骑士风波?……无数个未知尽在这里一一讲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三面环水的大漠半岛
文明的源头
沙漠帝国
分崩的帝国版图

第二章 兄弟也有等级
权贵之所
同是穆斯林
地位模糊的奴隶

第三章 从乡村到城市
半岛上的农耕
大漠中的游牧民
聚居在城市
城市边缘
阿拉伯商人

第四章 家庭·婚恋
一夫多妻
家人之间
儿女亲事
婚礼习俗

第五章 生儿育女
人道之端
有子初长成
子女教育

第六章 吃什么
日常饮食
饮食戒律
饭桌上的讲究
无酒不欢

第七章 穿着打扮
服饰观念
男人的装束
披黑纱的女人
美容与妆饰
盥洗与沐浴
香料与香水

第八章 劳作之外
闲暇时光
阿拉伯歌乐
为信仰而忙

第九章 性的事
性爱有术
性的诱惑
错乱的性

第十章 居住和行走
简陋的家居
普通民居
奢华之地
出游与旅行

第十一章 医学与死亡
阿拉伯医学
关于死亡
穆斯林葬礼
……
序言 公元7世纪以前,当世界上许多地区已出现了灿烂的文明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大多数仍然过着原始而贫困的游牧生活:骑着骆驼出没于大漠深处,逐水草而居,他们或是掠夺者,或是被掠夺者,或是因为血亲复仇而争战不已……这个时候,偌大的半岛,没有统一的组织,仅有的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或者是松散的部落联盟。
但仅仅过了不到100年,这个半岛的民族从荒凉的大漠中走出,突然开始了对其强大的邻居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征服,使前者遭到重创,使后者最终灭亡。他们声称,真主已经将真理通过伊斯兰教启示给了他们。于是,一种新宗教得到传播,一个新民族迅速形成,一个新帝国在东方崛起。到了公元9世纪,这个新兴的伊斯兰教帝国的疆域已经囊括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并扩展到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埃及甚至到达了北非和西班牙,不仅与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齐名,还有了与基督教教堂同样巍峨的清真寺,迅速形成了新的制度、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文摘 插图:




伊斯兰教兴起后,在继承贝都因人婚姻方面习惯法的同时,阿拉伯人也采取了多种办法对野蛮的婚俗给予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承认和默许一夫多妻制,但对之给予一定的限制。这种有限的一夫多妻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的限制,最多不能超过四个,这一点在《古兰经》中有明确规定:“你们可以择娶你们爱悦的女人,各娶两妻、三妻、四妻;如果你们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们,那么,你们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们的女奴为满足。”二是要公平对待众多妻子,也就是说,几个妻子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妻、妾之别,无所谓正室与偏房之分。这种平等不但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资料方面的平等,也包括感情生活方面的平等。
四个妻子的规定,和性能力无关,因为一个男人妾的数目并没有限制,与之有关的是经济能力与婚姻功能的考虑。据说穆罕默德曾经以自己的经验估计过,一个麦加或麦地那商人,如果过正常的生活,不克扣,不奢靡,可以养活四个单独的家庭。此外,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男性公平合理地分配时间,依次到不同的妻子那儿过夜,则是为了保证每个妻子都有同样的怀孕机会,为伊斯兰教国家提供更多的信徒。
伊斯兰教之所以实行一夫多妻制,除了这种婚姻制度本身是其文化的一部分,禁止起来难度很大以外,也是适应阿拉伯半岛的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做出的选择。阿拉伯半岛气候恶劣,男性担负所有社会与家庭责任,劳动强度与生活压力都很大,寿命一般不是很长,所以自古以来女性就多于男性。后来,伊斯兰教开展的长期圣战,又夺去了很多青壮年的生命,整个社会男女比例更是严重失衡。阵亡士兵留下的众多妻子儿女,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寡妇,不仅生活没有保障,也影响了以后参战者的士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鼓励生还的将士和其他有条件的穆斯林,通过合法的婚姻担负起照顾这些遗孀与遗孤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这在当时是个可行的选择,穆罕默德就先后娶了赛吾黛、赛莉梅、梅蒙娜三位寡妇为妻。
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从古代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阿拉伯民族的婚姻特点。但在阿拉伯民间的婚姻实践中,一夫多妻的婚姻究竟占多大比例,却没有定论。因为如果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