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802143888/9787802143883 ·条形码:978780214388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
 |
|
 |
蒋介石与西安事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802143888/9787802143883
·条形码:97878021438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蒋氏从政生涯系列
内容简介 对于在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人们往往语焉不详。或其言不确。本书利用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历史档案,吸收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翔实记述了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的特殊经历及其态度变化。剖析了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对于“杀蒋”与“放蒋”的分歧与斗争,揭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艰辛、复杂过程。
作者简介 宋连生,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共党史研究生班,现任教于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近年主要著作有:《中美首脑外交实录》,《对峙五十年》,《穿越台湾海峡的中美较量》,《中国入世全景写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抗美援朝再回首》,《乾隆惩贪秘档》,《蒋介石的黄埔岁月》,《工业学大庆始末》,《农业学大寨始末》。
目录 第一章 西安:山雨未到风满楼
1.渐成气候的“三位一体”
2.“艳晚事件”:巨变前的预演
3.着手解决西北事态
4.亲临王曲军官训练团
5.寿庆中的不喜庆气氛
6.蒋、张关系越来越紧张
第二章 兵变华清池
1.亲临西安督“剿共”
2.向张学良、杨虎城摊牌
3.学生请愿:催生巨变的导火索
4.张、杨秘密部署
5.华清池的枪声
6.所谓“正气亭”
第三章 被拘西安城
1.被押解进城
2.特殊的会面
3.在西京招待所
4.张、杨公布八项主张
5.邵力子出面
第四章 南京与保安,渐行渐近
1.南京的选择:动武还是和谈
2.重要使者:端纳
3.形势有了松动迹象
4.保安:沸腾中的冷静
5.周恩来率团赴西安
第五章 各方角逐,扑朔迷离
1.各方关注阎锡山
2.傅作义未能成行西安
3.李宗仁等人不冷不热
4.日本与英美各唱各调
5.出人意料的苏联表态
第六章 艰苦的谈判
1.周恩来为和平奔走
2.宋子文首度西安行
3.宋美龄来到西安
4.第一轮谈判
5.第二轮谈判
6.蒋、周面谈及蒋之承诺
第七章 重获自由
1.放还是不放
2.必须签字划押吗
3.张学良亲往护送
4.在洛阳短暂停留
5.西北并未沉默
6.终于回南京了
第八章 “善后”办法
1.扣押张学良
2.甲乙两个方案
3.西安的内部冲突
4.顾祝同率军进西安
5.逼杨虎城出国
6.国共合作大势已定
结束语 往者已逝,来者可追
……
文摘 插图:
后记 西安事变以捉蒋始,放蒋终。在事变中。蒋介石一直处于被扣押状态,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在事变中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直至最后的和平解决。都围绕着他来进行。作为国民党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西安事变的发生大出他的意料,对此,他本人事后也说:“不料仓猝之间变生肘腋,躬蹈其危;推诚之念虽笃,虑患之智不周”。然而。更令他痛心的,是“剿共”计划不得不由此搁浅。为此,他不无遗憾地说:“此次事变,为我国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个月内)可竞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他还认为,此次事变导致西北国防交通,经济建设“损失难计”。而他所领导的“建国进程”,则“至少要后退三年”。对于张学良和杨虎城这两位发动兵谏的部下,他断言:此二人“亦必自悔其轻妄之不可追赎也”。
与蒋介石相比,宋关龄对于西安事变的看法就要冷静一些。在她看来,西安事变情况复杂,“决非中国既往一般称兵作乱之叛变所可比拟”。
在整个事变过程中,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两个关键性人物。因为扣押了蒋介石,两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张学良失去自由几十年,杨虎城则先是被逼出国,后长期遭关押,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又惨遭杀害,而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也随之被分解了。但是。从更加宏观的视野看问题,经此事变,国共内战大体平息了,随后,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达成了。就这个结果而言,张、杨的举动又是成功的,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兵谏”。正如周恩来在1946年12月22日延安各界“双十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双十二’事变本身的意义,是在它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日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关键”。对于张、杨二人,周恩来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扬他们“有大功于抗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