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旱战略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508458885 ·条形码:978750845888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抗旱战略研究 |
 |
|
 |
中国抗旱战略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508458885
·条形码:97875084588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抗旱战略研究》对干旱及旱灾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干旱灾害的分析和研究,进行了全国农业综合性干旱及旱灾区划和全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对全国城市缺水现状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在城市抗旱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分析研究了干旱灾害对农村、牧区、城市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从战略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途径的综合抗旱对策措施。对开展新时期的抗旱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由于缺少当地的数据,《中国抗旱战略研究》研究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中国抗旱战略研究》可供从事抗旱工作政府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干旱及干旱灾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干旱及干旱灾害的成因
第三节 我国干旱及干旱灾害的特点
第四节 我国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我国的干旱与干旱灾害
第一节 干旱与旱灾的变化规律
第二节 典型干旱灾害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国农业综合干旱及旱灾区划
第一节 农业综合干旱与旱灾区划原则
第二节 全国气候干旱区划
第三节 农业季节性干旱区划
第四节 农业综合干旱及旱灾区划
第五节 气候、季节和农业综合各区划的关系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国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第一节 抗旱能力的概念
第二节 农业因旱受灾状况分析
第三节 农业抗旱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农业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
第五节 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国城市缺水现状及类型分析
第一节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布
第二节 全国城市缺水现状分析
第三节 全国缺水城市分类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城市抗旱能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城市抗旱实例
第三节 城市抗旱能力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干旱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业旱灾分布与演变趋势
第二节 我国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干旱灾害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干旱灾害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干旱灾害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旱灾对草地生产力及牲畜的影响
第二节 旱灾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干旱灾害对牧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案例分析——锡林郭勒盟牧区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干旱灾害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干旱缺水对城郊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 干旱缺水对城市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干旱缺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干旱缺水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五节 干旱缺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干旱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干旱灾害对生态环境影响分区
第二节 干旱灾害对于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干旱灾害对河川径流和水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干旱灾害对地下水及其质量的影响
第五节 干旱灾害对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沙尘暴的影响
第六节 干旱灾害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干旱灾害影响案例分析
第一节 干旱灾害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干旱灾害对天津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抗旱战略目标与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抗旱战略目标
第十三章 抗旱战略对策
第一节 总体思路
第二节 基本抗旱对策
第十四章 分区抗旱对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黄淮海地区抗旱对策
第三节 东北地区抗旱对策
第四节 西北地区抗旱对策
第五节 西南地区抗旱对策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对策
第七节 华南地区抗旱对策
第十五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措施
附表1 典型大早年基本旱情简述
附表2 全国农业综合干旱及旱灾区划(权重相同)结果表
附表3 1949~2001年中国农业灾害及干旱灾害有关资料汇总表
附表4 全国6大区20世纪50~90年代农业灾害及旱灾统计(各年代总计数)
附表5 全国6大区20世纪50~90年代农业灾害及早灾统计(年平均值)
附表6 1949~2001年全国农村经济基本经济情况统计表
……
序言 旱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直接影响了旱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俗话说“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干旱灾害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且经常出现持续多年的干旱,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是我国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干旱灾害具有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突出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干旱对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社会经济方面造成的影响日益突现出来,干旱缺水造成的灾害损失也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抗旱减灾能力大大加强,抗旱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干旱灾害的威胁;同时干旱灾害对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干扰与破坏也日益加大。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抗旱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抗旱工作进行重新定位和调整,研究探索新时期抗旱减灾对策,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