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

2010-03-29 
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00478904/9787800478901 ·条形码:9787800478901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 去商家看看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 去商家看看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


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00478904/9787800478901
·条形码:97878004789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修心坊系列
·图书品牌:北京紫图图书

内容简介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内容简介:在佛教八正道中,正命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正命即正确的谋生方式,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即是关于工作之道的智慧。佛法是根植于俗世生活中的法,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空谈解脱烦恼。
事实上,佛教认为烦恼即菩提,解脱的智慧要在俗世生活中悟得,在纷杂的世俗烦恼面前,迷与悟都只在一念之间。因此,佛教并不排斥工作,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修行的契机。在佛教八正道,特别是正命这一道中,佛陀给了为谋生问题所烦恼的人很多告诫和启示。具体来说,正命包括三个层面:首先,你必须选择一个正确的职业,既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其次,要真正地爱上你的工作,要将它视为一种游戏,而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第三,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正念,要专注于它的全过程,并且享受这种过程。如果这三点你都做到了,那么快乐、财富、福报就自然会随之而来。
《图解正命》想要告诉你的正是这些。《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以正命为中心,并广泛涉及了与之相关的正念、慈悲、戒律、布施等内容,用佛法的智慧为您解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每页文字都将对应一页简洁明了又生动活泼的图解,令您的阅读更加轻松愉悦。总之,希望《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能令您从此爱上工作,享受工作。
编辑推荐 《图解正命:怎样工作才能获得快乐、财富和福报》由“修心坊”中国第一图解品牌紫图出品。
正确地谋生让你坦然,福报无穷
爱上工作让你享受过程,快乐加倍
专注于工作让你事半功倍,财富增殖
佛法中的心理疗法,源自佛陀的智慧,撷取佛教经典中抚慰心灵的良方,古老的佛教修持法门,与现代心理疗法相结合,诞生一系列现代修心法,让心灵回归本性的平静祥和。
封面故事:正命的开示者与实践者——释迦牟尼
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佛祖释迦牟尼给出了两个字——正命。所谓正命,就是活得光明磊落,正正当当,仰俯无愧,顶天立地的生活品质与人格素养。只有活在正命里,才会活得心安理得,也才有安乐的基础。正命不仅是佛陀所传八正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佛陀一生都在坚守的行为准则。封面主图即为佛祖释迦牟尼。他左手托钵,右手结触地印,象征他降伏邪恶外道的决心;结跏趺坐于狮子宝座上。画面四周围绕的小图阐释了正命的内容和意义。
目录
正命具足:永住世间的十八罗汉
编者序:如果你愿意,工作就是最幸福的事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正当而快乐地工作:佛教的谋生观
1.读读这本书:佛法可以解决工作的烦恼
2.佛陀的一天:托钵乞食的真实含义
3.今生安乐的四要素:佛教四法
4.饿时吃饭,渴时喝水:正命的最一般含义
5.因正确而快乐:本身不存在错误的职业
6.守戒带来的清净:不违犯戒律的职业
7.为修行做辅助:不干扰修行的职业
8.为人们带来利益:对社会、健康有益的职业
9.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协调的职业
10.追求更高的目标:与他人合作

第二章 每一正道都是正命:八正道相辅相成
1.八正道:解脱烦恼的必由之路
2.正见:工作与生活的随身指南
3.正思惟:正确的思考方式决定正确的生活态度
4.正语:语言影响人际关系
5.正业:正确地做事
6.正命:养活自己,利益他人
7.正精进:持续的力量
8.正念:工作时也要活在当下
9.正定:在禅定中忘掉烦恼
10.戒、定、慧:八正道与三学
11.正命的生活:八正道缺一不可

第三章 工作再忙也要保持正念:活在当下的智慧
1.活在当下:正念带来的快乐体会
2.正念为先:为何正念是正命的关键
3.什么是正念:念兹在兹,念念分明
4.正念的四个对象:四念处
5.工作中的放松术:安般念
6.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初心:正念日
7.化烦恼为菩提:受念处
8.放弃贪取和执著:观五取蕴
9.抓住忽现的灵感:在正念中创新
10.在工作中修行正念:培养专注力
11.谈判、打字皆是禅:随时可修行

第四章 正命带来清净的人生:戒律
1.因为戒律而清净:正命不离戒律
2.五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五戒
3.众生平等,生命无价:不杀生
4.不给贪欲机会:不偷盗
5.珍惜真正的爱:不邪淫
6.语言的魅力:不妄语
7.别让酒精害了你:不饮酒
8.为什么佛陀不准喝酒:酒戒是其他四戒的导火索

第五章 工作与生活中都应遵守的美德:慈悲
1.最大的慈悲:佛陀与提婆达多的故事
2.正命遵循的最高美德:慈悲
3.慈悲:最具影响力的爱
4.慈悲的近期利益:和谐的职场关系
5.慈悲的远期结果:成佛
6.慈悲的四个层面:慈、悲、喜、舍
7.人际关系的法宝:自他相换
8.学会尊重生命:珍视他人
9.不被不快困扰:珍视让自己不快的人
10.吃亏是福:愿意自己承受亏损
11.利益众生:为他人承担苦难
12.每一刻都很美好:学会感恩

第六章 工作,就像你不需要那笔钱:正确的工作之道
1.以正念为前导:正确的职业规划
2.做你喜欢的:如何选择工作
3.接受工作带来的一切:放弃抗拒
4.是享受而非苦役:把工作当成游戏
5.设身处地:工作中的自他交换
6.放下黄金的枷锁:不只是为了金钱
7.为了更多更大的幸福:慈悲
8.珍视自己得到的:不放大困扰

第七章 正命的对立面:邪命
1.遵守五戒:普通人不可沾染的五种邪命
2.远离杀生:屠宰、渔猎、武器买卖不可为
3.远离偷盗:偷窃、逃税漏税、贪污受贿不可为
4.远离邪淫:色情行业不可为
5.远离妄语:谎言、欺诈不可为
6.远离酒类:酒品、麻醉品交易不可为
7.正确养活自己:比丘不可沾染的五种邪命
8.并不存在的神通:诈现异相
9.自夸自赞的功德:自说功德
10.业力才是命运:占相吉凶
11.音量和功德无关:高声现威
12.引发他人的竞争心:说所得利,以动人心

第八章 钱是工作的动力,更是修行的契机:如何看待金钱
1.如果工作的目标只是钱:你无法在工作中找到快乐
2.与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布施
3.与他人共享钱财:财布施
4.传播技艺和佛法:法布施
5.帮他人脱离恐惧:无畏布施
6.今生与来世的福德:布施的回报
7.不求回报:布施所应有的心态
8.布施:与整个世界发生联系
9.实践:在工作中力行布施

第九章 工作即修行:证悟大师的故事
1.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百丈怀海禅师的故事
2.俭以自奉,淡泊平常:印光大师的日常生活
3.百丈遗风,千年犹存:虚云老和尚生平、轶事
4.白菜、萝卜的真滋味:弘一法师的生活方式
5.真正慈悲的“人间佛教”:太虚大师的贡献
6.道心之中有衣食:圣严法师的求学经历

附录
附录一:佛经关于正命的精辟阐释
附录二:《增一阿含经五戒品第十四》
附录三:《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
附录四:《修心八颂》略释
……
序言 如果你愿意,工作就是最幸福的事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在何方,相信你一生的多半时间都逃不出一个主题——工作。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毕竟,与任何一件困难的工作相比,什么事情也不做也许才是最艰巨的工作。500年前,古印度的净饭王子在王宫中长大成人,他衣食无忧,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甚至连国家都不需要他来治理。然而这样的生活却令王子十分厌倦,他放弃了宫中安逸的生活,卸下身上一切华贵的包装,在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和追寻之后,他终于获得了开悟,并且找到了值得自己用一生去从事的工作——化导众生,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离苦得乐。你一定知道,这个人就是佛陀,没有人告诉他要给自己“找”一份工作,他只是顺着自己的心前行,而其他人都追随着他。从此他的生活变成工作,并影响了整个世界。
相比于佛陀,俗世中的人又在做些什么呢?抢劫、偷盗、贩卖人口……只要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使自己不必工作便能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这些人真是费尽了心机。即便是本本分分工作的人,也多半只是将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从中体会不到丝毫的乐趣,因此各种压力、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令人苦不堪言。在佛陀亲自开示的指引人们离苦得乐的八正道中,正命被列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所谓正命,也就是正确的谋生方式。谋生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佛陀告诫世人,在选择谋生方式时,决不能对他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哪怕是给自己造成伤害,也决不是工作的本意。
让我们回到2500年前的一天,看看佛陀是怎样带领弟子平静祥和地度过正命的一天的:天亮后到日中前是出家人吃饭的时间,这时佛陀穿上僧伽黎,端起饭钵,和大家一起打着赤脚去舍卫大城化缘。化缘的时候要托着饭钵按顺序挨家挨户地走,不分贫富和贵贱,绝不挑剔。在饭钵装满后,就盖上盖子不再继续。吃过饭,要把僧伽黎用心整理好,饭钵要清洗干净,脚也要洗干净。然后,佛陀和大众便铺开坐具,开始打坐……也许在世人眼中,佛陀的生活是简朴得近乎苛刻的,然而我们不能不被这样的生活场景所感动。佛陀在王宫中长大,他当然知道钱所能买到的一切物质享受,但他更知道那永远没有究竟的满足。除了能提供一定的财物保障外,更多的金钱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所以,我们的确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图解正命》正是基于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一本书,它的立足点是佛教八正道中的正命,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事实上,正命的确是佛陀关于工作之道的集中论述,但它仅仅是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至于为什么佛陀工作得那么开心,乐此不疲,而我们却时常被工作折磨得精疲力尽;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为什么我们总是身陷各种复杂的人际矛盾之中……这些问题的解答,却是渗透于八正道一切教义之中的。如果我们通晓活在当下的智慧,在平凡琐细的工作中保持正念,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工作的主人,当我们放松心灵、专注一境时,我们的工作会更出色;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佛陀那种慈悲胸怀的广阔与博大,那么我们就不会再被身边的人际关系所困扰;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并不仅仅将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虽然我们的确赖之以生存),而是将它视为一种游戏,真切地享受它的过程,就像一位有名的棒球手所说的:“工作,就好像你不需要那笔钱。”那么工作就不会再是梦魇,而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图解正命》想要告诉你的正是这些。本书以正命为中心,并广泛涉及了与之相关的正念、慈悲、戒律、布施等内容,为您解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每页文字都将对应一页简洁明了又生动活泼的图解,令您的阅读更加轻松愉悦。总之,希望本书能令您从此爱上工作,享受工作。
文摘 插图:




太虚大师(1889~1947年),俗姓吕,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太虚。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建立“人间佛教”的主张,并对佛教进行了改革。
在1928年发表的((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一文中,太虚大师从四个方面具体地阐发了建设人生佛教的问题。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佛教亦当如此,而连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萨行,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神,整理原来的寺僧,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僧伽制”;“宣传大乘的人生佛教以吸收新的信佛民众,及开化旧的信佛民众,团结组织起来,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信众制”;“昌明大乘的人生佛教于中国的全民众,使农工商学军政教艺各群众皆融洽于佛教的十善化,养成中华国族为十善文化的国俗,扩充至全人世成为十善文化的人世”。这是太虚大师构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蓝图,虽说后来这些理想并未完全实现,但是,大师指出的佛教改革总方向和他的实践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国的广大佛教僧伽和信众去奋斗。
以百丈清规为基础整理僧伽制度
太虚大师说,人间佛教不是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者都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而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改善世界。人应该对国家、社会知恩报恩,所以每一个人都应以正命,如农、工、商、学、政、法等为生,而不应该从事邪命。他还发表《职业与志业》一文强调说,“要一方面勤于职业,一方面研究佛法”。造成很大的反响。他还曾说:“僧众对于资生事业,在不违背佛法原则上,都可以工作,不妨仿效半工半读的性质,并引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劳作精神,证明我们要以自己的劳力取得工资,把剩余的时间来研究实行高深的佛学。”
太虚大师构建的人间佛教,正是以正命为依托,试图从佛教方面来改革整个社会,建造人间净土的。
人格圆满即成佛
太虚大师认为,人成即佛成,也就是说,一个人修行到人格圆满的时候,也就能够成佛了,这是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道心之中有衣食
圣严法师的求学经历
2009年2月3日,国内各大网站都以头条新闻报道了圣严法师圆寂的事。那么,圣严法师是谁?他都做过些什么?
圣严法师其人
圣严法师(1930~2009年),俗名张志德,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