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3939338/9787503939334 ·条形码:9787503939334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缠来禅去:拈花语佛 |
 |
|
 |
缠来禅去:拈花语佛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03939338/9787503939334
·条形码:97875039393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缠来禅去:拈花语佛》:生活里总是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烦恼来扰乱我们的内心和现实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平静内心,找出自己内心烦恼的原因,解决它们,然后做有意义的事情,撒播爱的种子,也创造自己的绿洲。
禅,它让你做到这些。
作者简介 释心道法师,祖籍云南,1948年出生于缅甸,4岁即与亲人在烽火中失散。15岁听闻观世音菩萨圣号,遂深心兴起普济群伦的悲愿。于是在25岁时剃度。出家后在墓地与骨塔中禅修,每日禅坐20小时以上。34岁时开始修习断食,之后又转往福隆貌似灵鹫的山上修习断食达两年,并兴建灵鹫山无生道场度化众生。心道法师在身心的实践上,提出“生活即修行,工作即福田”、“生命服务生命,生命奉献生命”的理念,期望人人都将生活中的每一分缘,视如福田般灌溉,并在耕耘中体悟佛法。
编辑推荐 你快乐吗?你是否忙碌却迷惘?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烦恼的?
你有多久没有深刻地面对自己?
你是否对身边的人或事有努力的付出?
一切烦恼来,尽随禅心去。
释心道法师在《缠来禅去:拈花语佛》中直接讲述了一个个简单,但是直指人心的道理,让你深刻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烦恼来源,教你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你的全部烦恼。全书配以幽默搞笑、生动夸张的漫画,在领悟道理的同时,又乐趣横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妙书。
专业书评 暗香流动,惊喜在其中
佛经博大精深,非常难以参读;而佛法又非一般人得以企及,大多不是流于执迷表相的烧香拜佛、祈求妻财子禄,就是体悟不足,流于瞎子摸象。一些走进凡人生活里的正信佛法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精神失序的社会就显得格外重要。什么样的弘扬佛法方式最有效、最正确?
我认为一要浅显易懂,二要能近取譬,三要结合生活,四要取精用宏,五要趣味横生,而最重要的则是在广泛且深入了解佛法后,用亲切诚恳的心气准确表达出来,才能打动人心、开启智慧,对被尘间琐事烦恼的我等,具有暮鼓晨钟的警醒作用。
心道法师的《缠来禅去》,配上尤侠(尤传贤)趣味十足的插画,就有凝心释形的作用,读起来轻松爽口,看起来赏心悦目。一些深奥的道理在其中娓娓道来,好似一道清流,涤人心目,非常舒服,对忙碌的现代人,不啻轻易流遍全身的清流,简或有暗香流动,不信佛教的人,尤其可以拿来一读,会有惊喜在其中。
——卜大中
目录 序
1. 说快乐
?快乐是什么?
?快乐何处寻?
2. 说烦恼
?烦恼的源头
?烦恼的面貌
?抛开烦恼
3. 说人我
?良性互动
?反求诸己
4. 说观照
?和自己对话
?观真假、有无
?在省思中成长
5. 说付出
?施比受有福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6. 说空
?空性的世界
?了解空性
?如何才能空
7. 说心性
?心的力量
?打开心结
?定下心来
8. 说缘
?缘生缘灭
?结善缘
?随缘不变
9.说生死
?生死如幻
?生命的意义
?前世今生
10.说悟
?觉悟
?开悟
?领悟
……
序言 序:一只鹅在瓶子里
一般人对禅非常迷惑,觉得深不可测。事实上,禅就是讲心。那么心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这是肯定的,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心,随时都在每一个生活环境里活动,而且在其中产生种种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的变化,进而生起无边的贪欲、迷惑与烦恼,造成生活中的障碍与不自在。禅就是在这当中帮助你找到心,让生活可以真的自在与安定。那禅是什么呢?我分为六项来表达禅的内涵:
一、禅是“真”的生活:能觉悟到永恒不变且普通存在的真理,就叫做禅。
二、禅是“善”的生活:学禅、悟真之后,生活中每一个举心动念都是善。
三、禅是“美”的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样的境界,是何等的完美!
四、禅是“平常、朴实”的生活:禅的生活是非常朴实,没有欲望及贪求的,一切的作用都能融入空性。
五、禅是“生死自如”的生活:禅师的生死是游戏生死,不是真的有生死。
六、禅是“感情”的生活:禅的感情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
最后,如果各位想体会禅的滋味,这里有一个公案是可以参参看的: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鹅长大后,该如何把鹅救出来?但是,不可以打破瓶子,也不能把鹅弄死。(提示:瓶子指我们的身体,鹅指我们的心,能够救得出来就能解脱生死了。)
文摘 插图:


快乐是什么?
●真正的快乐只有舍才能得,从舍中构筑一切的有。
●最快乐的生活,就是善于驭心的生活。
●快乐的生活就是清净无欲的生活。
●乐善好施,无怨无悔的生活是快乐的。
●最快乐的生命就是无执的生命,无执的生命就是没有
执着,不会被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所绑住。
快乐何处寻?
●喜悦从无所得而来。
●时时刻刻为自己创造机会,即可开发快乐的人生。
●无我,才能获致快乐。处处保护自己,就会常常忧虑。
●境不转心转,如果能够常常调心,就能常生喜悦而少烦忧。
●只爱自己的人,很难获得快乐;能够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一旦开始想要拥有,烦恼就出现了,因为“有”是一种负担;唯有拥有一颗善良、无所得的心,才是真快乐。
●爱自己的人,从来不曾快乐,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真正快乐。
●佛法教我们把快乐和痛苦都放下,但是,放下并不是不去追求,而是随缘不变。
●当我们在付出、奉献时,往往能够忘我,如此一来,快乐也就随之而来了。
●外在的一切,拥有再多也不会满足,只有找回自己,才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当我们能了解到,环境是无法控制、变化无常的,就能获致真正的快乐与内心的安定。
●人往往是因为一定要生活在习惯里,才会不快乐。而真正的快乐,就是来自于不活在习惯里。
●善心坚固就会快乐。
●好心情就有好命运。
●不要让外在的一切现象,干扰你内心的安定。
●用心开运,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
●如果心不改变,一样随现象而转,那任何的快乐最终都是痛苦的。但心若能改变,那么痛苦的当下也会变成快乐。
●修行是自利,菩萨是利他;修行是个人快乐,给别人快乐就是行菩萨道。
●远离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快乐布施给别人。因为,给予别人多少快乐,就能回收相同的喜悦。
● 快乐要放得下,放不下表示佛法没有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