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5505918 ·条形码:97878055059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 |
 |
|
 |
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805505918
·条形码:97878055059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主要讲述了:许多在人们看来本为平常的说法,经杂文家一分析,竟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如大家经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邵先生曰:“其前提须是在法律面前,我们面对的是法律吗?”关于教育,许多人赞扬“希望工程”,邵先生问:“我们的希望就在这里吗?”对于关乎人命的“可杀可不杀”,邵先生说:“这一命题本身就包含了极大的随意性,不是基于某行为主体是否犯了依法该杀之罪,而是取决于其罪行以外诸多因素的考虑。”对说假话问题,邵先生说:“毛泽东多年前就言之谆谆,说‘假话一定不可讲’,但后来竟一度闹到全党全民全国说假话,至今后遗症不绝。”此等杂文,教人读来没有一点儿轻松之感,却又放不下,要一口气读完。那篇《不再作反腐文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他说:我在1980年写过一篇《论贪污与反贪污》,至今已整整10年。把这10年来我所写的有关反贪污的文字加在一起,大约也够编成一《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了。可是有什么用处呢?文章的最后一句为:“今后不想再说了。”这样的话,读了不惟使人沉痛,而且有些悲哀了。事实上,他还是要说,不说便不是邵燕祥了。这不,10来年后,又有一篇《开一个反贪大会如何》。
编辑推荐 《新三家村札记·邵燕祥卷》由书海出版社出版,《邵燕祥卷》选自《新三家村札记》
目录 序
旧文新读
说“法律面前……”
捂住,还是揭开?
真的比假的更可怕
说烂
读报漫想
怕不握再出“高玉宝”
读张闻天
中国人眼里的外国人
职业是什么
再谈职业就是饭碗
说改造
偶思偶语
我看作家的组织
重提一个小建议
非礼勿想
戏说冤案
贪污成风怎么办?——夜读抄
七月诗话
不中捉
对人贩子开杀戒议
反腐败是“另有用心”吗?——迎接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全
教师节感言
谁家天下
代表和同志
同志高检
饱汉饿汉
说长道短
谁在保护假药劣药
生辰与忌日
洋牛圈还是老宅门?
还“傍”什么?
羞称同志
杂文到鲁迅已经写完吗?——夜读抄
论“真正的共产党人——夜读抄
说霸
刀枪不入
以“陈希亭”为戒
我读“胡说
可学与不可学——夜读抄
七月意识流
“我们”辨
读报小识[则)
论“穿靴戴帽
禁公款洗脚
未来的主人翁
腐败之为势力
豆选情结
吃饭,还是吃屎?
关于“说真话”的真话
忌器·挪器·罚器
官乎?匪乎?
怎样迎接五十年大庆?
王葆真的故事
膏肓在哪里?
不该“跨世纪”的
正常年代的非正常死亡
不再做反腐文章
买人头
又想起了侯学煜
咬文嚼字
不知为不知
“基度山”外话恩仇
咬文嚼字说“反动
十月一日答客问
……
……
序言 “新三家村”作为《民主》“百家之言”的专栏,从1994年到2001年,八年来连续刊出了约九十期。现在作者们拟结集出版,共收已发表的杂文250篇,图160余帧,算是阶段性小结。这不仅对“新三家村”的作者,而且对刊登“新三家村”的《民主》杂志,都是有意义的事,可喜、可贺!
“新三家村”酝酿起意于1993年秋。斯时房地产热潮初起,许多地方竞相开发标榜“贵族风范”、“帝王享受”以及“豪门气派”的各种别墅、豪宅、华厦,成为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景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面前,《民主》杂志在“百家之言”专栏中也划出一块园地,请几位作家来开发营造。因为此举既不侵占农田,也不拆迁民宅,更不必张罗集资贷款批文,所以不过一两个月,“新三家村”就已建成,在《民主》1994年第一期面世。
文摘 插图:

人所感受的最大屈辱之一,是受骗。花钱买了冒牌货,大呼上当,那受到损害的不仅足钱包,还有心灵。
此所以“打假”之说得到广泛的共鸣。而人们发现“假打”,就有再次受骗上当的屈辱感。
假冒商品打而不绝,因为制造假货的是人,有动手作案的,有出面保护的,全都有利可图。偶尔被抓,不伤筋骨;利大弊小,无妨再来。
假货如此,还有“假人”。什么叫“假人”?冒充记者,冒充国家安全人员,冒充武警……敲诈勒索,胡作非为,这就在为害群众之外,也破坏了一些行业的形象。
报载,南方一个省份在全省范围查处假武警,无疑是为民除害的好事。
想一想,假这个、假那个之类“假人”,倚仗他们假冒的身份欺人,真是可怕得很。
我倒宁愿张某这个民警是假的。——宁假毋真!
假冒一种名酒,名牌之下,其实难副,本应优质,实则伪劣,于是人们愤而抨击日:假酒!若是真属名牌,但质量下降,或质量不稳,搀杂了不合标准、不够“名优”的劣酒,以致真假难辨呢?岂不也是真的比假的更可怕?即使“打假”不是“假打”,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近些年,“假冒伪劣”产品连称,不过只听“打假”,而未听说“打劣”(按:“伪劣”之“伪”,想是与“货真价实”的“货真”对举的,不指假冒,实指质量低劣),可见上上下下有意无意间侧重于反对假冒,尤其是假冒名牌;这就忽略了并非假冒的产品中,也颇有一些劣货。
能说不是“假冒”的就都是好货吗?
产品是这样,人也是这样。不但人们常说起的服务行业有“劣质”服务亦即服务质量不够格、不到位的问题,管理部门和其他各个行业的人员中,多少也有质量低劣的货色吧,上面说的张某人,自然只是极端的例子。
199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