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国战术史

2010-03-29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36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6543664 ·条形码:97875065436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战术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战术史 去商家看看

 中国战术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36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6543664
·条形码:97875065436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战术史》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体制的中国战术史。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影响战术发展的因素,按照历史朝代顺序,逐朝逐代对战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勾画出各个朝代的战术特征,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了中国战术发展规律,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金玉国,军事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河北省唐山人,1984年11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司令部参谋、教员等职;先后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和军事科学院,现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作品有《恩格斯战术思想研究》、《论战斗本质》等,代表作:《中国战术史》。
编辑推荐 《中国战术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狩猎方法及原始人类战术
第一节 原始群时期的狩猎方法
一、腊玛古猿时期狩猎的开始及“战术
二、南方古猿时期狩猎“战术
三、配合或协作是人的社会本能
第二节 血缘家族公社时期的狩猎方法
一、早期直立人阶段狩猎“战术
(一)早期直立人体质及制造工具状况
(二)早期直立人的狩猎“战术
二、晚期直立人阶段狩猎“战术
(一)晚期直立人体质与狩猎工具状况
(二)晚期直立人狩猎“战术
第三节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狩猎方法及向原始人类战术的过渡
一、母系氏族萌芽时期狩猎状况
(一)早期智人体质和狩猎工具发展状况
(二)早期智人的狩猎“战术
二、母系氏族形成时期狩猎方法及原始人类战术的产生
(一)晚期智人体质及狩猎工具发展状况
(二)晚期智人的狩猎“战术
(三)晚期智人阶段的狩猎“战术”已开始向“原始人类战术”转化
三、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狩猎“战术”及原始人类战术
(一)中石器时代现代人的狩猎“战术
1.中石器时代现代人的体质及狩猎工具发展状况
2.中石器时代现代人狩猎“战术
(二)新石器时代现代人的狩猎“战术”及原始人类战术
1.新石器时代的狩猎工具及狩猎“战术
2.新石器时代氏族部落战术
第四节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始人类战术
一、父系氏族时期的武器装备状况
二、父系氏族时期部落间的战争
三、父系氏族时期的战术
(一)阵的产生
(二)堂堂之战
(三)战斗中的巫术
(四)设防城邑的出现

第二章 奴隶社会时期的战术
第一节 夏朝时期的战术
一、夏朝的武器装备状况
二、夏朝的军队及兵种状况
三、夏朝的战术
(一)战术思想
(二)攻城战术
(三)野战战术
(四)追击和退却
(五)狩猎依然影响和促进着人类战术的发展
第二节 商朝时期的战术
一、商朝的武器装备状况
二、商朝军队的兵种及编制状况
三、商代的战斗形态
四、商代的战术
(一)战术思想
(二)兵力部署
(三)战场与主攻方向的选择
(四)具体战斗方法
(五)追击和退却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战术
一、西周的武器装备
二、西周军队的兵种及编制状况
三、西周的战术
(一)战术思想
(二)部队编制
(三)战斗队形(阵)
(四)攻城战术
(五)《周易》、《军志》、《军政》中所蕴含的战术观点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战术
一、春秋时期的武器装备
二、春秋时期各国军队的军兵种及编制状况
三、春秋时期的战术
(一)战斗队形(阵)
(二)车兵和步兵的战斗编组及预备队的产生
(三)具有特色的战术
(四)一次出色的大歼灭战
(五)《左传》、《老子》、《范蠡》、《孙子》中所蕴含的战术观点

第三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战术
第一节 封建社会形成和确立时期(战国)的战术
一、战国时期武器装备状况
二、列国军队的军兵种及编制状况
三、战国时期的战术
(一)战斗队形(阵)
(二)攻守城战术
(三)野战战术
(四)《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中所蕴含的战术观点
第二节 秦朝时期的战术
一、秦朝军队、军兵种及编制、武器装备状况
二、秦朝时期的战术
(一)步、车、骑相结合,充分发挥各兵种优长的合同战术
(二)远、长、短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武器装备的综合效能
(三)攻与守相结合,适应于各种不同情况下作战的需要
(四)奇与正相结合,体现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
(五)轻与重相结合,反映了秦陵兵马俑在装备上的特点
(六)其他战术
(七)《吕氏春秋》中所蕴含的战术观点
第三节 西汉时期的战术
一、西汉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
二、西汉军队的军兵种及其编制状况
三、西汉时期的战术
……
第四章 封建社会后期的战术
第五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战术
后记
……
序言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军事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懂得从总结军事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
我国的军事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和平与发展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难。对于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今天我们推进祖国的国防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现今我们对我国军事史的研究与其他历史,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的研究相比较,颇有一段不小的差距,其成果也远不及其他历史研究成果丰富。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求得军事史学领域里的繁荣与兴旺,我于1993年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确立了要搞一部完整的中国军事史,但是由于其涉及范围广,既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军队指挥,又包括军事工程、军事制度等方方面面,再加上自己精力有限,所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首选了《中国战术史》作为我从事军事史研究的开端。经过八年多的奋战,其中包括作博士三年,到今天总算是拿出了这本长约三十万字的书册,以飨读者。
文摘 插图:


2.中石器时代现代人狩猎“战术”人类体质和狩猎工具的进步,必然要促进狩猎“战术”的发展,而设置猎场进行大规模围猎则是这一时期狩猎“战术”发展的标志。考古人员在我国中石器时代现代人遗址——河南许昌的灵井、陕西的朝邑和沙苑都发现有预设的猎场,尤以沙苑遗址的猎场最具典型:在通往一个不大湖泊的方向上,两边较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巨石,延这条道路望去,便是树木茂密的群山;距湖泊百米,就有数百块洞熊、野牛、山羊等野兽的遗骨。而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林耀华在考察了河南许昌的灵井猎场后,对这种狩猎方式做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推论:“在一个广阔的部落猎场上,两面安置好石头堆和木篱笆,成漏斗形状,漏斗的尖端是泥沼大池。猎人们一发现野兽群,就燃起野火,追赶野兽群,把它们驱入漏斗里去。沿着篱笆两边的老人、妇女、儿童们,挥动木石,高声呐喊,驱使兽群奔向漏斗的尖端,跑人泥沼池里去,猎手们持弓箭、枪矛击杀野兽。这样的集体狩猎往往可以捕获几十头以至几百头野兽,可供部落成员食用一个时期。”猎场的设置大概就是我们现在选择与建设战场的最古老起源。
后记 《中国战术史》是目前专门阐述我国战术产生、发展过程的战术史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通史体制的战术史。其内容繁多,既涵盖了军队规模、军兵种结构、军队编制、武器装备、战斗形态、战术运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也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不仅与军事思想、战略学、战役学紧密相联,而且也与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密不可分。如此庞大的工程,要想在八年的研究中彻底完成,是不现实的。由于史料所限,至今对夏、商、西周的守城战术,秦、北方十六国、北朝等朝代战术状况了解的还不够全面,有待以后继续研究。
在书稿的撰写过程中,我的导师贾树德教授,自始至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头上骤增的白发,映透着导师数年来对我的无私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所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许和震院长、李小军政委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崔亚峰副院长、王有才副院长、训练部刘卫国部长、科研部李元奎部长、李梦鹤副部长、刘汉贵主编、肖炳涛教授对书稿的撰写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战役战术系刘雷波主任、战术教研室杨宝有主任、李智林副主任、李凤教授,战役教研室邬金生主任、李世选教授,从纲目的确定到书稿的撰写都给予了全程指导。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