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世界政治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2010-03-28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 ·ISBN:7800219666 ·条形码:97878002196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世界政治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去商家看看
世界政治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去商家看看

 世界政治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25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3月
·ISBN:7800219666
·条形码:97878002196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冷战后 ,世界形势走向缓和 ,但各类局部战争仍是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中的重要负面因素。世界的总体稳定 ,大国关系的深化、协调 ,国际军控与裁军 ,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及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因局部战争的时起时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冷战后局部战争以其目的、规模、强度的有限性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趋缓的基本走势。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世界格局的新旧更替
第一章 两极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
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
两极格局终结的特点
第二章 世界新格局展望
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的国际环境
大国的角逐及其实力对比
世界新格局的构成

第二编 过渡时期中的列国争锋
第三章 梦想构筑单极世界的美国
布什政府的战略构想与步骤
克林顿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美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章 前进中的欧洲联盟
欧共体的一体化进程
欧共体向欧洲联盟跨越
欧洲联盟的前景
第五章 争当政治大国的日本
日本国家战略的调整
日本的前景与政策走向
日本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 不可小觑的俄罗斯
俄罗斯雄厚的综合国力
俄罗斯的政治形势
俄罗斯新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第七章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
两极格局的终结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成就及发展前景
影响中国发展的利弊
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主张
中国在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八章 大国相争与第三世界
两极格局终结对第三世界的冲击
第三世界的发展趋势
第三世界与未来世界新格局
第九章 大国争锋与亚太地区
日益上升的亚太经济
亚太地区的军力对比
亚太地区的前景

第三编 国际安全问题
第十章 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
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
现阶段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
第十一章 大国军备控制回顾与展望
喜忧参半的核裁军
走出核威慑战略的困境
新军备制高点的争夺
第十二章 冷战结束后的局部战争
局部战争的现状
局部战争的新特点
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
局部战争的影响
第十三章 国际冲突与联合国
国际冲突及其根源
联合国的集体安全机制
……
序言 《世界政治新格局与国际安全》一书系一部专门论述与预测未来世界政治新格局及探讨国际安全问题的专著。
  我们现今已经撰写成的这部著作,系“七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它由王书中、胡毓鼎所承担的《本世纪末期世界政治形势和问题研究》课题演变而来。在80年代末期的国际背景下,原课题组为研究这一课题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90年2月郗润昌、高恒二人接替了这项工作,成为该课题组的负责人。
  自1990年2月以来,我们先后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在《本世纪末期世界政治形势和问题研究》这一大框架下,撰写了《全球战略格局的演变与未来的国际安全——2000年前后世界政治的发展前景》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计有5万余字,于1991年上半年完成。其建议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刊物于当年8月发表。为该报告提供分报告的有:卫林、耿殿忠、孙叔林、王鸣鸣、马慈和、郭序、高恒、郗润昌;陈沙同志为该报告提供了有关国家的综合国力对比数据;李小丽、胡建辉同志提供了相应的资料。在以上基础上,总报告由郗润昌执笔综合而成。高恒同志以及原世经政所副所长裘元伦和作为顾问的卫林、胡有萼、王书中等同志,为该报告的最后定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当时,在两极格局刚刚结束的情况下,课题组同志就全球战略格局的演变及国际安全问题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完成本书打下了相应的基础。第二件事是,在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组成了撰写本课题专著的编委会,以共同完成这一课题。我们于1993年6月完成了本专著的初稿,现稿是在初稿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加工、修改、充实而成的。
文摘 总而言之,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冲突及联合国作用的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就中国而言,它是一个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是这种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又是一个与第三世界有许多共同利益的发展中国家,还是一个国内经济迅速发展、需要更多国际支持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的国家,这三者结合在一块的特殊情况,使中国有必要认真思考国际冲突的前景和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利弊得失,设计出更加灵活有效的应对方案。这种应对方案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发挥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重要国家的作用,利用中国国内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对国际事务施加更加有力的影响,尤其还要充分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进取、更加积极的参与姿态,既为中国自己的经济和社会繁荣,也为世界的和平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第一,坚持和发扬光大中国参与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在参与联合国主持的“集体安全”行动时,不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设备,更要申明我一贯主张并尽最大努力使之得到实现;第三,与各大国保持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关系,既有长期的合作又有明确有力的批评,既有坚定的原则又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及领土主权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妥协,坚守中国作为一个有判断力有公正立场的独立自主大国的姿态;第四,争取与联合国、特别是秘书长个人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第五,组织国内专家学者,深入细致地研究中国在国际冲突和国际干预上的基本准则和各种具体的“度”,为外交和决策部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如关于安理会的改革方案、否决权问题、联合国大会的程序修改、维持和平行动的利弊得失等等。总之,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使中国解决当代国际冲突与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事务上有更多更大的发言权,且通过中国不懈的努力,为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及维护国际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