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旅游 >

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

2010-03-28 
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807580362 ·条形码:97878075803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 去商家看看
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 去商家看看

 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页码:32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ISBN:9787807580362
·条形码:97878075803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在印象里,导游可能是世界上最精神分裂的一种人。摇着小旗,举着喇叭,完全放弃自己的作息习惯,一路上讲着说过上千遍的民间传说,若无其事地把客人带进各种各样的杀猪店……如果这个导游偏偏还拿到了迄今为止我国瑞典语专业的最高学历,又经常给报纸写些不着四六的专栏文章,那他内心的挣扎,该有多么精彩。
是的,徐昕就是这么一个很有“文化”的导游;白天在路上为别人的生活奔忙,晚上枯坐电脑前召唤自由的心灵。《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不仅是对导游这个职业的准确描述,也是对徐昕生活状态的完美诠释。在朋友圈里,徐昕以超级的效率和绝对的体贴著称。他召集各种饭局,他抢着埋单,他把你交待的每件小事做到尽善尽美,他还会开着汽车把所有朋友一个个送到家门。可以想象,夜深人静,当他终于暂时告别“服务状态”,那颗被压抑了一整天的小心灵,该会怎样跳将出来对他进行生命的拷问。
作者简介 徐昕,男,1979年生,杭州人,欧洲语言文学硕士。职场经历丰富,一边当涉外导游,一边做记者,“官方职业”则是大学教师,研究一门在中国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外语——瑞典语。2000年、2004年两次受瑞典学会邀请去那里考察学习。现居北京。从2001年开始,在北京《京华时报》、上海《新闻晨报》、杭州《每日商报》、《杭州日报》、新疆《乌鲁木齐晚报》等媒体上开设“音乐之生”、“导游笔记”、“域外杂记”、“延伸阅读”、“诺奖故乡”等专栏。此外,书评、乐评、随笔、新闻报道等作品散见于《青年时报》、《风景名胜》、《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等报刊。参与策划的《每日商报》杭州地铁专题,获杭州市好新闻二等奖。
编辑推荐 徐昕长在千年风雅的古城杭州,常年在首都的名牌大学授业解惑,更游历国家无数。南北文化的交融和中西语言的冲撞,加之异常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职业经历,使其落笔处永远无空洞无物之虞,故事或段子信手拈来。他的专栏文字是那种质朴无华型的:脉络清晰,疏朗亲和,起承转合流畅而不露痕迹,有时不吝来些懵懂少年的小小自嘲。这《我在服务区——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里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来自其万花筒一般纷繁呈现的旅途,让人莞尔之余,隐隐觉有谦谦君子之风拂面。他用一种真诚的热情去观照我们的生活,又以一种放松的姿态度去轻轻化解周遭世界的种种麻烦。
目录
第一部分 导游笔记
1 幸福终点站
2 请勿吸烟
3 K歌之王
4 不期而遇
5 生日会
6 借我一生
7 乱编乱有理
8 吃饭的秘密
9 苦肉计
10 不走寻常路
11 酒店是我家
12 讨价还价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
14 导游不是万事通
15 我把青春献给旅游
16 左右为难
17 带好牙刷,上路
18 一张有用的证
19 旅游就要放轻松
20 摆谱
21 救命的手机
22 我在服务区
23 庭院里的琴声
24 足浴
25 一本导游书
26 淡季
27 旺季
28 大团小团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
30 健忘症
31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32 旅游顾问
33 风雨无阻
34 慢一点,再慢一点
35 在北京坐车
36 打从湖上经过
37 婚礼
38 乞一堑,长一智
39 错过的西街
40 让你一次看个够
41 晨练
42 下一站哪里
43 让旅途娱乐起来
44 找个名义去旅游
45 明星
46 看图识城市
47 不爱旅游
48 一人一世界
49 爱情之都的故事
50 大排档
51 导游的钱包
52 城里的酒吧
53 快走
54 过去的过去
55 莫尼卡
56 一对母子
57 吐着吐着就习惯了
58 不怕黑
59 名字
60 一对情侣
61 接机
62 丢人事件
63 投诉
64 投诉有什么可怕
65 关键时刻掉链子
66 礼物物
67 说出你的意见
68 软卧
69 寻找兵马俑
70 求证
71 谁动了他的牙齿
72 工作的好处
73 懒人
74 飘在网上
75 回头客
76 穿帮
77 空中飞人
78 早上好
79 早点回家
80 大家都来说英语
81 事故
82 物到用时方恨少
83 答应你的事
84 工作照
85 等
86 耗时间与赶时间
87 带病工作
88 老师VS导游
89 同学少年都不变
90 新导上路
91 你的旅行箱里有什么
92 活着的文物
93 旅游不问年纪
94 虎坊桥的夜晚
95 不要对她说
96 煽情效果
97 我的眼里没有风景
98 走马观花
99 做比游客还贪玩的导游
100 跟着导游入戏
101 西部后遗症
102 一道应用题
103 请给我写信
104 不要再问我了
105 有口无心
106 怪人
107 第一次
108 南郭先生
109 开裆裤和硬板床
110 休闲是什么
111 额外服务
112 坏脾气
113 谁的错
114 纸币的故事
115 吃饭是件大事
116 天气预报
117 隔行如隔山
118 常回家看看
119 信任
120 误解

第二部分 域外杂记
1 去巴黎
2 胡同游
3 今朝有酒今朝醉
4 心痛的美丽
5 问路
6 自助餐
7 吃在瑞典
8 怀念瑞典美食
9 吃
10 方便面
11 远观奥运
12 一个人的课堂
13 步行者的城市
14 样板城市
15 白天不懂夜的黑
16 一个人的圣诞节
17 忽然之间
18 北欧的冬天
19 拼字游戏
20 道拉木马
21 瑞典制造
22 狮子山下
23 辛国电影
24 一路走来一路拍
25 其实不想走
26 差点错过的风景
27 点名
28 在瑞典考试
29 莫西干头
30 只许看不许吃
31 一成不变的生活
32 老火车
33 月票
34 女性何止半边天
35 去芬兰
36 人人都像植物学家
37 错过的诺贝尔奖盛典
38 北方以北
后记
……
序言 道路就是生活 邵双平 与徐昕的交往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经验。无论是做他的学生,做他的游客,做他的读者,还是做他的朋友。
在这个善良、温和、谦逊而充满热情的年轻人身上,有着令人吃惊的才华和似乎永不言倦的精力,他既是大学老师,也是涉外导游,同时还在北京上海的主流报纸开设专栏。当然,他还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好朋友。
因为精通外语,所以他成了涉外导游。因为经常带着外国朋友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就在报纸上开设了有关导游生活的专栏。因为经常替报纸写稿,于是就和在媒体工作的我们成了朋友。生活有时候就这样环环相扣,充满难以言传的玄机和奥妙。
像我这样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人,阅读一个涉外导游的飞行笔记,其实是一种略显残酷的事情。徐昕的文章展示的是道路上的生活,道路有多宽广多漫长多精彩,生活就有多宽广多漫长多精彩。而我所过的却是生活中的道路,它通常仅限于家与工作场所之间,在十公里的半径之内。许多时候,我就像那只井里的青蛙,只能抬头仰望头顶的天空,而徐昕却经常在我所仰望的天空之中飞行。
除了现实中地理意义上的道路,徐昕还有一条更重要的道路,那就是语言的道路。他拿到了迄今为止我国瑞典语专业的最高学历。曾有一年时间,他应邀访问瑞典,并自由自在地在欧洲各处游历。瑞典的报纸还专门采访了他并刊登了配加照片的专访:《他在中国学会了瑞典语》。我相信每一种语言都是一条道路,拥有多条道路的人,人生的道路也必然更加宽广,必然拥有令人羡慕的更多的可能性。
我现在生活的城市杭州,是徐昕的故乡。而徐昕生活的城市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每年的暑假和寒假,他都要从北京回到杭州,于是我们常常有机会见面,在西湖边青山绿水的某间茶室或者餐厅里,听他神采飞扬地讲述他走过的道路,和令人心驰神往的道路上的生活。而在更多的时间里,我都通过网络阅读他的专栏文章,获悉他不断变幻的行踪和消息。在北京的京华时报和上海的新闻晨报,乃至远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晚报,都开有他的专栏。
那些专栏文章,现在终于集结在了一起,也把徐昕数千个日子里那些在道路上值得回味的片断集结在了一起。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我想徐昕在整理这些文章的时候,也无异于再活了一次,完成一次了自己与自己跨时间的约会。而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进入他的往昔生活,那里面是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故事,是从一条道路到另一条道路的故事,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遇的故事,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交流的故事。
在一些人那里,道路就是生活。而在另一些人那里,生活就是道路。现在,一个以生活为道路的人,为一个以道路为生活的人写下了这篇序言,内心的百感交集是可想而知的。

当我的朋友们得知我要出一本关于导游生活的书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什么?!你是打算揭露我们这一行的秘密吗? 我笑着说,是“揭密”,不过揭的不是行业的秘密,而是属于我自己的 “内幕”。
当年我决定要在报纸上开这样一个专栏的时候,真的是抱着破罐破摔豁出去的心态——因为我知道,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最好的办法就是抖点“ 猛料”,而我的“猛料”,就是我在带团时经历的种种尴尬事: 第一次带团,因为外语不佳,在老外面前出尽了洋相,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坐针毡;自己从没去过的地方,还要硬着头皮给客人讲解,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到了公园门口,突然发现没带门票钱;进了餐馆,才发现带错了地方…… 除此之外,我的很多小伎俩小手段,也被我拿到太阳底下晾晒,曝光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为了让客人觉得导游劳苦功高,不惜运用苦肉计;为了摆脱冷场的尴尬局面,经常充当K歌之王在客人面前引吭高歌;跟其他资深导游一起带团,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他们的干扰,因为深谙“当导游,光靠自己做好是不够的”这个道理…… 当我重新翻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会被自己逗乐,有时甚至很惊讶:这些事,真的在我身上发生过吗?带团路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经历,又一幕幕地在我眼前重新闪现——现在,这些“导游笔记”集辑到了一起,居然有那么厚厚的一本,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感动。
这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好友岑嵘兄,因为他的鼓励,才让我有了把这些小文集辑成书的想法;感谢著名作家叶倾城,作为报纸专栏的编辑,她是我这些文章的第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感谢上海的陈屹、新疆的袁玲、杭州的邹滢颖;感谢双平兄为本书做了热情洋溢的序;感谢我的家人和女友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徐鸿根、母亲王一之。
徐昕 2007年12月6日于北京
后记 当我的朋友们得知我要出一本关于导游生活的书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什么?!你是打算揭露我们这一行的秘密吗? 我笑着说,是“揭密”,不过揭的不是行业的秘密,而是属于我自己的 “内幕”。
当年我决定要在报纸上开这样一个专栏的时候,真的是抱着破罐破摔豁出去的心态——因为我知道,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最好的办法就是抖点“ 猛料”,而我的“猛料”,就是我在带团时经历的种种尴尬事: 第一次带团,因为外语不佳,在老外面前出尽了洋相,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坐针毡;自己从没去过的地方,还要硬着头皮给客人讲解,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跳;到了公园门口,突然发现没带门票钱;进了餐馆,才发现带错了地方…… 除此之外,我的很多小伎俩小手段,也被我拿到太阳底下晾晒,曝光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为了让客人觉得导游劳苦功高,不惜运用苦肉计;为了摆脱冷场的尴尬局面,经常充当K歌之王在客人面前引吭高歌;跟其他资深导游一起带团,一路上小心翼翼避开他们的干扰,因为深谙“当导游,光靠自己做好是不够的”这个道理…… 当我重新翻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会被自己逗乐,有时甚至很惊讶:这些事,真的在我身上发生过吗?带团路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经历,又一幕幕地在我眼前重新闪现——现在,这些“导游笔记”集辑到了一起,居然有那么厚厚的一本,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感动。
这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好友岑嵘兄,因为他的鼓励,才让我有了把这些小文集辑成书的想法;感谢著名作家叶倾城,作为报纸专栏的编辑,她是我这些文章的第一位读者,向我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感谢上海的陈屹、新疆的袁玲、杭州的邹滢颖;感谢双平兄为本书做了热情洋溢的序;感谢我的家人和女友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