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8727126/9787508727127 ·条形码:978750872712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学会真思维 |
 |
|
 |
学会真思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8727126/9787508727127
·条形码:97875087271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博尔文化
内容简介 《学会真思维》内容简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只是工艺的发明,并没有能够从学理上去进行创造。比如指南针,真正指南的原理是什么,等到英国的法拉第、马克斯韦尔创造了磁、电的概念之后,指南针学理上的意义才真正被阐释。中国人没有将“术”深入一步构成“学”,构成学理,为什么?
《学会真思维》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什么是人类的真思维。如何训练真思维,如何实现创造性的智慧增长。下篇则是对中国传统思维的批判,特别是对儒家的逻辑缺陷和独断论的批判。
作者简介 黎鸣,哲学家,1944年出生,江西南昌人,现居北京。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社会控制论、信息哲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译著8部,专著有《道德的沦陷》、《悲剧的源流》、《命运的诅咒》、《情场化社会》、《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等,在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许多媒体所关注,有“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之称。
编辑推荐 《学会真思维》:承继“新文化”对于传统的革命,审视儒家典籍的逻辑缺陷和独断论。阐述形式逻辑地于证明与表述真理的重要性。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倡导对传统文化的思辨和怀疑。
目录 上篇 兴起创造型的真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二、中国人的思维
三、什么是正确的思维
四、逻辑思维的新思考
五、思维能力的训练
下篇 破除空折腾的错乱思维
一、中国人会思维吗
二、中国人为什么匮乏逻辑
三、为什么说儒学反逻辑
四、为什么说《易经》对逻辑思维有负面影响
五、终结《易经》,解放中华民族的“易”精神
六、儒术对思想的桎梏
七、“易大象”才是中华民族真正伟大的灵魂
八、“易大象”精神究竟伟大在哪
九、“易大象”是一切理论之父
十、谈谈传统中国文人的理论“弱智”
十一、中国人为什么永远在毁弃哲学
十二、思维垄断不利于追求真理
十三、为什么人类的智慧历史只垂青于西方
十四、“儒学”为什么只能培育文明的“废人”
十五、儒家传统败坏了中国人的品质
十六、从“绝对/相对”的认识看中国人的思维能力
十七、不认“绝对”、“抽象”,是中国人思维最大的“软肋”
十八、对中国“传统”的全息现象学分析
十九、为青年网友推荐的书籍和格言
二十、从愚昧的中国飞向智慧的中国
二十一、人性的双螺旋
二十二、老子《道德经》的现代和世界价值
二十三、理论思维不突破,中医中药学将渐趋消亡
二十四、孔儒是什么“主义”
二十五、孔丘在《论语》中的直观独断思维
二十六、孔丘有资格被称作“哲学家”吗
二十七、不鼓励理解和创造的读书方式不可取
……
序言 什么是真思维?
真思维即从宇宙自然先验可知(可说)的真理出发,经过社会自主经验可行的(有效的)真实,走向自由精神超验可思的真诚(成),即最后达到人生终极目标——智慧的诚实、成长和成功。
中国人自从2000多年前确立了孔子及儒家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以来,就不允许除孔孟之道以外的思想观念的存在(1949年之前)。2000多年的中国“文化”,其实是一大群懵懵懂懂生来死去的中国人的一场漫长的毫无智慧增长可能的文化的“梦幻”,一场充满了绝大多数中国入的痛苦的噩梦的“梦幻”。
近一百年是中国入从噩梦的痛苦逐渐走向清醒的痛苦的一百年。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呐喊,是中国人中的先觉者对大多数仍在噩梦之中的同胞们的催醒(启蒙)的呼唤。催醒(启蒙)什么?催醒(启蒙)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因为“梦中人”的思维绝对都是错乱的思维。而孔子及其儒家的思维正是这种错乱思维的最本质最集中的表现,也是这种错乱思维的总根源。
本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正面地阐述什么是人类的真思维,如何训练真思维,以及真思维最终如何能够达到创造性的智慧增长的目标。这一部分,主要来自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长篇演讲,演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文摘 上篇 兴起创造型的真思维
一、什么是思维
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毕竟实践是在思维引领之下进行的。
但“思”是什么?“思维”是什么?“三思”又是什么?
思维包括三个内容:记忆、理解、创新。这三大块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也可表述为三种思维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记忆力和创造力,具有或要求具有某种绝对的属性,记忆力具有或要求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创造力具有或要求具有绝对的开放性或自由性,而理解力则具有或要求具有相对性。所谓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对时间而言的可变化性,绝对性是指不变或难变性,相对性是指可变或易变性。
思维过程的“时空”应更多地倚重“理解”,而不是更多地倚重记忆和创新。不会理解的人,记忆力再好也顶不过电脑;不会理解的人,创新就只能是做梦。会理解的人,记忆力会获得奇迹般的提高;会理解的人,创新将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只有理解力才是人类相对容易通过主观努力而获得的力量。记忆力是你的天赋,理解力是你后天的经验和实践,创造力则是你的天赋结合后天努力的结晶。
从而可知,一个人学习、研究、思考的工夫,应更多地花在理解上,而不是在记忆或创新上。人们的学习经验也充分证明,越是着意记忆、创新,越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善于理解的人,才是真正善于学习的人,也可能是真正善于创造的人。
要造就天才,最大最厚的基础主要还在提高人们,包括提高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民族的平均理解力的水平上。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最关键的还在看其思维理解力及其发挥的水平。有高的理解力也相应地会有高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也即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的文明创造力。没有高的理解力,记忆力会萎缩,创造力也会死去。
回看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国人最缺乏、最没有获得开发的恰恰正是理解力,甚至直到今天,很多会写文章、会作讲演的文人,连什么是理解力都说不清楚。所以他们才会“食古不化”,到了今天,还又在主张复古的“读经运动”;所以他们才会“食洋不化”,只会玩弄时髦的洋概念,闹到整个中国学术界今天几乎全患上了“失语症”;更有“食今不化”,青少年几乎全都跟着“感觉”走,索性不要“思维”。什么叫“不化”?“不化”就是不会思维,不会理解。
什么是理解和理解力?为什么西方人的理解力会强于我们中国人?
翻开任何一本近代西方的哲学史,可以看到西方有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