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禅宗的智慧

2010-03-22 
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801237277 ·条形码:97878012372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禅宗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禅宗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禅宗的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801237277
·条形码:97878012372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作者简介 单纯,浙江绍兴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就读于云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博士后。曾为香港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爱尔文尼亚学院讲座教授等职。已出版及完成的著作有《西方新闻传播论文集》、《海外华人经济研究》等。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佛教的历史轮廓,佛教哲学、佛教典籍、祖师禅的重要人物,以及中国禅宗的创立。禅在本质上其实是极其简单的,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浑然一片地指认事物本身,切入本然法尔如是,就可以明心见性。一切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无住、无求、无为,当下就可以返璞归真,回归心的本源寂静安然,毫无难处。只要我们肯放下,悟道不过是本分事。
目录
壹 印度佛教的历史轮廓
佛教最初的背景
几个基本阶段
大乘佛教
密教及佛教的传播
佛教修行方式的演变
……
文摘 书摘
佛教哲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宇宙生成论、知识论和人生
论。其特点是在同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这三者虽以人生论为核心,但又相互
独立、相互照应、递进发明,使其宇宙论来源于经验世界又无限地超越之,
其知识论则以严密的逻辑系统解析出超越知识的般若智慧,其人生论又以涅
檠寂静揭示出般若菩萨境界。体现其觉悟成佛的主体性人生论是般若无知的
智慧论的独特思想方法积极转化缘起性空的逻辑的宇宙论的必然结果。
佛教哲学的这个特征虽然在古代印度是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本质
上却是一套特殊的哲学理念,以之构成了其宗教信仰中的宇宙观、知识论和
人生论,具体讲就是“缘起性空”的宇宙论或宇宙生成论、“般若无知”的
知识论或宇宙本体论以及“觉悟成佛”的人生论或“涅檠佛性论”。这也可
以与佛教自己所标举的“三法印”联系起来:诸行无常可以引申讲缘起性空
的宇宙生成论;诸法无我可以引申讲般若无知的知识论;涅槃寂静也可以引
申讲自我解脱的人生论。
从总的情况来看,印度佛教的哲学理念涉及到境、行、果这三个方面。
境,是信徒们思考或观想的对象,也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括。行,是信
徒自身为了某种信仰目的而施行的修炼,是对其深层理念的直接体验。果,
是信徒的宗教实践或体验所得到的结果。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囊括了佛教
的世界观、知识论和人生论,其中有理论也有实践。如果强调其理论方面,
则哲学色彩更浓一些;如果强调其实践方面,则宗教色彩又更加突显一些。
中国人面对印度传来的“佛教”确有“佛学”与“佛教”之分,意在标志它
们的不同侧面。因此,我们可以说:佛教是既哲学亦宗教;或者如佛学大师
欧阳竟无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即以其宗教面视其哲学,佛法非哲
学也;反之亦然。西方人经常用对“半杯水”(glass of water at:half
level)进行两种不同结果的逻辑描述:半杯满的(half—full)和半杯空的(h
alf—empty)。同样的逻辑描述运用于佛教,其义一也。
P24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