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页码:11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544702867 ·条形码:9787544702867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嫉妒 |
 |
|
 |
嫉妒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页码:11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544702867
·条形码:97875447028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嫉妒》是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一部。这部作品篇幅虽小,可是艺术容量却并不小,而且写得颇为精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写的是一个人物嫉妒的精神状态、嫉妒的精神表现,尽管这个人物没出场,也没指出这个人物是在嫉妒,但通过他观察妻子和一常客的一举一动,使读者感觉他在嫉妒。这本小说写的是嫉妒,却又根本没有嫉妒。
作者简介 阿兰·罗伯-格里耶 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
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1945年毕业于法国国立农艺学院,获得农艺工程师证书,在国家统计院及殖民地热带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从事水果研究。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获得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于客观地记录事物的世界,因此从六十年代起创作并导演《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使人疯狂的噪音》等。他在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
编辑推荐 《嫉妒》:观察者所感觉到的从来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现实片段。这就是被称为"嫉妒"的自动鱼鳞板式百叶窗的功能,视觉剪辑的工具。
——吕多维克·让维耶
目录 没有嫉妒的《嫉妒》
——代译序 柳鸣九
现在,柱子的阴影
现在,露台西南角
沿着散乱的头发
在山谷深处
现在,副司机的声音
现在,房子里空荡荡的
整幢房屋空空荡荡
在残存的
现在,柱子的阴影
……
序言 这部作品篇幅相当小,只有几万字,可是艺术容量却并不小,而且写得顿为精致。在我看来,这是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一部,而罗伯—格里耶,就其名声与影响,当为煊赫一时的法国现代派文学“新小说”的首席代表。如果为了对“新小说”派三十年来长期艺术实验的劳绩作一次总结与表彰,给它发一枚历史的纪念章,那么,198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似乎应该由罗伯—格里耶作为这个流派的代表来领取,或者应该由一位比罗伯—格里耶资格更老、另有一番独创性的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来领取,很少人曾料到这个奖杯却落在名次显然排在他们两位之后的克洛德·西蒙的怀里。
对一部典型的现代派的作品,说它“艺术容量不小”,也许又会有“吹捧现代派文学”之嫌。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艺术容量”并不是“艺术水平”,更不是“艺术成就”,它是指一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方法、艺术技巧与艺术层次以及与此有关的艺术观点、艺术见解与艺术思考的总和。好些现代派文学作品虽然并非艺术杰作,然而并不乏艺术的容量,《嫉妒》就是这样的一部。过去,在有的批评家的笔下,凡
文摘 代译序
没有嫉妒的《嫉妒》
——代译序
柳鸣九
这部作品篇幅相当小,只有几万字,可是艺术容量却并不小,而且写得颇为精致。在我看来,这是罗伯-格里耶的作品中最为出色的一部,而罗伯-格里耶,就其名声与影响,当为煊赫一时的法国现代派文学“新小说”的首席代表。如果为了对“新小说”派三十年来长期艺术实验的劳绩作一次总结与表彰,给它发一枚历史的纪念章,那么,198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似乎应该由罗伯-格里耶作为这个流派的代表来领取,或者应该由一位比罗伯-格里耶资格更老、另有一番独创性的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来领取,很少人曾料到这个奖杯却落在名次显然排在他们两位之后的克洛德·西蒙的怀里。
对一部典型的现代派的作品,说它“艺术容量不小”,也许又会有“吹捧现代派文学”之嫌。应该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艺术容量”并不是“艺术水平”,更不是“艺术成就”,它是指一部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方法、艺术技巧与艺术层次以及与此有关的艺术观点、艺术见解与艺术思考的总和。好些现代派文学作品虽然并非艺术杰作,然而并不乏艺术的容量,《嫉妒》就是这样的一部。过去,在有的批评家的笔下,凡是现代派的作品,在艺术上一概都是毫无道理的胡闹,这种自欺欺人的谵语,在一个开放的、讲求科学的时代,实在是应该破一破了。
请你看看眼前的这部小说,你不妨先注意它的艺术层次。
你首先接触到的表层,是完全现实主义式的描写: 柱子、阳台、花园、房屋、种植园、远处的山坡与田地……从描写中,你得以知道这是在非洲的一个种植园里,呈现在你眼前的小说场景,就是种植园主讲究的住宅,或者更主要的就是住宅里这个既可以远眺田野、又可以近观屋内的阳台,在这里出现的人物,除像影子一样晃过的仆人外,只有这所房子的女主人和一位客人,附近另一个种植园的主人弗兰克。有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环境,有具体的人物,对景物的描写似乎是巴尔扎克式的,看来颇符合某些批评家眼中的现实主义的模式。
请继续下去,不久,你就会有一点说不清楚的异样感觉,与读传统小说不同的感觉,不仅与传统的浪漫主义小说而且也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都有不同的感觉。在传统的小说里,描述者几乎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钻进人物的内心,可以知晓人间的一切隐秘,就像是俯视着、洞察着整个世界的上帝,当然,在一本书所构成的世界里,这个上帝也就是作者。然而,在这本小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