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古概论:丝绸之路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7501021112 ·条形码:97875010211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美术考古概论:丝绸之路 |
 |
|
 |
美术考古概论:丝绸之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7501021112
·条形码:97875010211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7篇论文,分别从纺织品、金银器、木雕、彩陶、陶俑、墓室壁画等方面,对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作者既有赵丰、齐东方、李文瑛等著名专家学者,也有几位青年学者。该书不但具有较强的资料性,还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
目录 序
一 新疆史前美术考古
(一)建筑
1、墓葬
2、祭祀遗存
(二)彩陶
1、东部天山哈密盆地林雅文化和焉不拉克文化彩陶
2、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的洋海文化和苏贝希文化彩陶
3、中部天山南麓的彩陶
4、西部天山伊犁河谷彩陶
(三)岩画
1、岩画的发现情况
2、岩画的年代
(四)青铜器
1、青铜时代的铜器
2、早期铁器时代的铜器
(五)木雕
1、木雕人像
2、与生殖、丰产有关的木雕
3、生产和生活用具
(六)石人和鹿石
1、石人
2、鹿石
(七)毛织品
1、毛织品的出土情况
2、毛纺织技术
二 甘青地区的史前彩陶
(一)甘青地区彩陶的考古发现
l、解放前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70年代初期至今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二)甘青地区彩陶文化类型、分区分期的研究
1、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
2、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存
3、马家窑文化
4、齐家文化
5、四坝文化
6、卡约文化
7、辛店文化
8、寺洼文化
9、诺木洪文化
10、沙井文化
三 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
四 丝绸之路上的金银器
五 丝绸之路上的墓室壁画
六 丝绸之路上的墓葬俑像
七 中亚西亚风格的美术品
后记
……
序言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的商路,被人们习惯称为“丝绸之路”,一般认为开通于公元前二世纪末西汉武帝时期,但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是源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在1877年为了强调古代中国向古罗马输送的贵重商品丝绸,而形象地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商路的起点是当时中国西汉王朝的都城长安,即今日中国陕西省的西安市,向西延伸直到罗马国的都城罗马,途经中国西北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离开中国的国境以后,历经中亚、西亚诸国,跨越地中海,最后抵达罗马。而且这条商路也并非仅有一条单一的路线,它也有南、中、北几条不同走法的路线可供选择。在不同时期,由于政权更迭等因素,人们又会侧重于使用不同的路线。而且其东方的起点也随着古代中国中央政权的更迭而有所变化,例如东汉时期都城迁往雒阳(今河南洛阳),丝绸之路自然延伸到雒阳,途经之地又加入了今河南省。北魏初年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自然北沿沙漠草原的线路又显重要,所经之地又包括了今山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段。所以如果概括中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似应包括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青海、宁夏、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上述这些省区,也是保存中国古代文化遗迹最丰富的地区,有着数量众多的与美术有关的古代文物。
文摘 1、墓葬
新疆的史前建筑主要是史前墓葬,史前居址发现很少。1976年发掘的木垒县四道沟遗址中,发现有圆形灰坑、灶坑及柱洞,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14]。1983年,在新源县渔塘遗址发现圆形、椭圆形的灰坑以及房址中的残墙,年代在战国到汉代[15]。1979年,在和硕新塔拉遗址中,发现灶坑和灰坑,年代在公元前二千纪末[16]。1993年发掘了鄯善县苏贝希遗址,遗址的年代在战国前后。这是一处史前村落遗址,遗址中一户家庭住宅由长方形相连的多开间房组成,房为半地穴式结构,地表以上用泥块垒砌。每问房屋的功用不同,有居室,有圈牲畜的圈房,还有手工业作坊。房前有小的院落,院落中有窑穴、灰坑等[17]。1996年,中法考古学家在于阗克里雅河下游发现一座不晚于汉代的古城。城址平面为不规则形状,城垣为木骨泥墙,墙外用泥土块垒砌,或用胡杨枝、芦苇夹淤泥等积成护坡。古城墙上遗存南北城门残迹,城门两侧有两排立柱,还有用胡杨木制成的门板、门框等[18]。
后记 在国内提出美术考古的概念首推郭沫若先生,他在1929年翻译出版的《美术考古学发现史》([德]亚多尔夫?米梅里斯著、郭沫若译,上海湖风书局,1929年)一书中,最早使用了“美术考古学”这一概念。此后的中国考古界一直没有使用这一词汇,直到夏鼐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的总论中,提到了作为考古学一个分支的美术考古学。后来,杨泓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中,第一次撰写了独立的“美术考古学”条目,对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性质、对象、范围、方法、分类有了第一次较为完整的阐述,逐渐使美术考古学成为一门被学术界所接受的学科。1996年,杨泓完成了《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年),正式成为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奠基之作。此外,关于美术考古学的图书还有刘凤君的《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阮荣春的《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以及孙长初的《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文物出版社,2005年)。这些书都从理论的角度,对美术考古学或艺术考古学这一学科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