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投资 >

突破金融危机

2010-03-2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117836/9787802117839 ·条形码:978780211783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突破金融危机 去商家看看
突破金融危机 去商家看看

 突破金融危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2117836/9787802117839
·条形码:9787802117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参考译丛

内容简介 《突破金融危机》讲述美国1929—1933年金融经济大危机、1987华尔街股市风暴、1990—1991年金融冲毒;欧洲1996年金融大崩溃;日本1990—1991年严重金融动荡;拉美多个国家整个80年代大萧条;墨西哥1994—1995年比索大贬值;1997年7月东南亚危机风暴;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崩溃等等。以世界银行原高级顾问沙奈领衔的欧美7位著名的金融大师详细全面地分析了上述大危机的缘由、发展经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策)。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科学的预测了最近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
编辑推荐 《突破金融危机》: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沙奈为《突破金融危机》撰文破解危机!《突破金融危机》是一本西方学者系统地研究、阐述金融危机和全球化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凯恩斯学派、调节学派和马克思学派作者之间对话的成果。大部分章节为法国作者撰写,来自纽约的罗伯特·古特曼教授也参加了《突破金融危机》的编撰,因为他,读者得以更准确地判断美国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作用。
《突破金融危机》中文版序言中指出:“在美联储所给的信号刺激下,美国银行体系开始大规模创造借贷,美国的家庭储蓄率变成了负值……一旦出现危机就会化为乌有。”
美国“放宽金融管制和(利率和汇率)自由化政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和严重的金融危机。
在《突破金融危机》第三章,美国金融学大师罗伯特·古特曼预言,除非在美国发生“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才会改变自由化的金融政策(采取政府干预政策)。这一预言在今天不幸言中。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从古老的高利贷资本到现代金融资本
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当代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
货币资本向全球扩张的原动力
缘由与对策:金融全球化中国家自主权的丧失
预测:严重危机是否已经避免?
“美国的奇迹”还能持续多久?
第一章 总序言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其特点
书中各章的相互联系
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三个阶段
目前的传导机制是否不可逆转?

第二章 国际货币的不稳定性
汇率理论
国际货币关系分析:金融与政治
调整与改革的建议

第三章 国际金融资本的变化
信用货币与滞胀
信用货币自由化
利率:调节机制
虚拟资本的统治地位
走向新的货币制度

第四章 国际金融的危机与不平衡性
自由主义政策应负的责任
80年代向自由主义的转变
公共赤字增长与金融全球化
国际金融走上投机的歧途
受金融自由化制约的生产性积累
对策:重新调整公共政策方向

第五章 工业企业集团在经济金融化中的地位
金融资本中心:大企业集团
财务的集中管理及其意义
外汇市场对工业集团的挑战与机遇
80年代法国企业集团金融投资的上升势头
金融资产增长与生产性投资:金融资产模式论
今日金融:与其说是支撑物不如说是寄生物
工业集团被“金融市场”看作收益资产
结论

第六章 英美养老基金与集体投资基金
在金融全球化中的作用
英美养老基金的特征与增长势头
互助基金与其他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金融资产结构与英美资本主义
英美养老与投资基金的投机活动,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与竞争
英美机构投资,企业治理与世界经济动力
结论

第七章 排斥性的金融化:拉美国家的教训
自由化与“金融抑制”
从自由化到“金融抑制”
金融化与劳动弹性
结论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与体系的脆弱性
资本主义特定环境下固有的金融冲击
积累金融化与“不完善”全球化体制具有的特殊体系风险
机构投资,股市暴跌与最终贷款人的行为:1987年纽约
银行脆弱化与金融领域出现的危机现象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机
结论

第九章 在金融占统治地位的积累制度下危机的
特征及其向世界传导的机制
一、金融体系脆弱性与积累制度
二、亚洲危机与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
参考书目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
序言 2007年8月,高风险抵押贷款(次贷)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危机。这场危机是一次局势(周期性)危机,更是一场体制的危机。危机引起了全球工薪阶层、被剥削和被压迫者生存条件的极度恶化,与此同时,也要求对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与政治关系进行必须的变革,尽管这一变革对有直接关联的国家来说并非易事。
  结构危机的广度与行将终结的一个时代紧密关系
  当今的危机标志着美国从2003年开始的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也就是说,与任何危机一样,此次危机有其局势(周期性)的一面,但它也宣告了更长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经历了二至三次经济循环,其间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以低利率和促进资本的流动性为主要标志的。当前,我们面对的是1987年以来因经济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而发生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一些作者称之为“金融体系危机”。这次危机严重程度之所以很高,是因为在2001年纳斯达克股市发生暴跌后,美国又一次成为震源,而且其银行体系处在此次地震的震中。美元汇率问题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这就使局势(周期性)危机发展为更严重的结构危机。从2007年夏开始美元不断下跌,这一趋势到2008年实际上已不可逆转。
文摘 自8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随着大幅度货币紧缩而得到抑制以来,联邦储备银行似乎采取了一项更稳健的货币政策。美国央行虽然继续实行高利率政策,以保证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趋势,但是每当经济放缓时又都不得不放松这一政策。在关键时刻,如1985年世界原材料市场价格下跌,1987年股市暴跌,以及在1990一1991年金融萧条时期,美国银行业60年来第一次被迫面对严重系统风险条件的时候,联邦储备银行都利用大大降低利率的方法,成功地战胜了因负债造成的极具潜在危险的通货紧缩恶化势头。德国和日本的情况相反,这两个国家都拥有中心货币,但其经济非常依赖国际贸易,这就使控制汇率重要得多,而美国不需要真正关心美元的浮动。自1985年以后,美元对马克和日元长期的持续性下滑,始终伴随着对拉美货币以及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再评估,这些都表明了美国“势力范围”内部美元的稳固地位。只有当美元对其他两种中心货币下跌程度过大时(1987、1994一1995年),或者当用来支持美国严重财政和贸易赤字所必需的外来资本骤然减少的时候,美国才会首先考虑汇率(1989年)。
  即使美联储似乎有效地治理了这些矛盾,我们只需深入研究一下就不难看出美国货币政策所遇到的严重漩涡。浏览一下联储各地分行的刊物就可以看出,银行家们已经意识到,在占传统地位的信用货币业已国际化、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私有化的时代,传统药方已失去意义,不论是凯恩斯的理论(低利率),还是货币主义理论(稳定的货币供应),负责美联储政策方针的委员会所制定的各种新目标,主要是在实际利率结构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上做文章。另外,货币政策工具也失去了它们的效力,特别是在受央行监控的法定储备问题上,情况尤其是这样:法定储备直线下滑,非银行机构纷纷贴现,清理外汇交易市场困难重重,银行信贷相对于其他不太规范的信贷渠道来说已失去民心。
  这些困难反映了因向新的货币形式过渡而提出的一个更广泛的问题,电子货币的广泛传播威胁着央行对支付体系的有效控制,而这种控制却是央行能否管理货币的关键所在。面对这种威胁,联邦储备银行利用它交易量最大的竞争优势,清除那些拥有国家级市场潜力的私人竞争者,同时把更小一些的票据交换所,主要是地区一级的以及一些业已信息化的资金转户网络支付体系并联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当银行在关门的时候没有资金来补充流量时,央行也可尽力把道德风险问题限制在支付体系之内,限制银行在透支上的自动方便条件,并且对银行越来越大的补
……
后记 《突破金融危机》由弗朗索瓦·沙奈主编,弗朗索瓦·沙奈(中文版序、总序、第八章、第九章)、苏姗·德布吕诺夫(第二章)、罗伯特·古特曼(第三章)、多米尼克·普利森(第四章)、理查·法尔奈蒂(第五章)、克罗德·赛尔法蒂(第六章)、比埃尔·萨拉马(第七章)合著。翻译这本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今天这一工作终于完成。此时此刻,我们有一种轻松和蝓悦。
应当指出,该书是一本西方学者系统地研究、阐述金融危机和全球化问题的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想必会有助于我们国家公众去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前沿阵地”:金融全球化,进而去成功地面对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挑战。
本书的原著是1996年出版的,共八章。1999年该书主编弗朗索瓦沙奈发表了他的论文:《在金融占统治地位的积累制度下危机的特征及其向世界传导的机制》。征得他的同意,我们把这篇论文收入本书,作为第九章,使本书对金融全球化的分析延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4月,译稿完成后,沙奈先生又应我们的要求,为中文版写了序言,对于他给我们的支持,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