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30257189/9787030257185 ·条形码:9787030257185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揭秘开封城下城 |
 |
|
 |
揭秘开封城下城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030257189/9787030257185
·条形码:9787030257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揭秘开封城下城》内容简介:史学研究著作是枯燥的,考古学的文字就更枯燥了。讲述开封“城摞城”,正是应以考古为主、历史为辅。如何让人们饶有兴趣地接受历史科学?首要的一点就是适应大众的通俗化,《揭秘开封城下城》正是如此打造的。它的标题规整准确,别具匠心;它的文字流畅浅易,饱含深情;尤其是丰富的图片,可谓古今兼备,上天人地:从地下十几公尺的遗迹图,到高空拍摄的航片以及遥感图都有,把概念形象化,无不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开封城考古史的大众版,也是一部开封历史的现场实物版。
这是一部黄河历史的城市版,也是一部城市历史的黄河版。
“城摞城”奇观非常典型,具有标本意义,十分深刻。读者诸君可以看到辉煌与消歇的原因,红尘万丈与灭顶之灾的交替,体会一个古城的自强不息。您尽情地挖掘、品味、深思吧,可以肯定,不但能让您思绪轻飘,更能使您心神厚重。
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作者简介 刘春迎,河南杞县人,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现任开封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年工作在开封文物考古第一线,致力于北宋东京城、开封地方史志、开封文物考古等方向的研究,著有《北宋东京城研究》、《考古开封》,合编有《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豫东杞县发掘报告》等,并在《考古》、《文物》、《中国历史文物》、《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考古报告和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项成果荣获河南省、开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本人也被授予“河南省文化系统文化先锋”、“开封市十大杰出青年”、“开封市优秀青年社科学术骨干”、“开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封市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系国家文物局大运河申遗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开封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开封市文物保护、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媒体推荐 城摞城奇观,是开封历经沧桑、几度沉浮的历史见证,是开封人民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精神的浓缩,是历史留给开封的宝贵财富。
“揭秘开封城下城”,感知历史,探索未来,让我们在实现开封复兴、构建开封美好未来的进程中,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和从容。
——周以忠,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生花妙笔,揭秘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寻幽访胜,探索一座千年古城的尘封历史。
——王立群,著名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
前言
引子 潘湖清淤迷城现
一、层层相叠,城城关连
二、沧桑巨变,格局依然
三、悠悠古城,隐于水患
四、建邦立业,理想家园
第壹章 夷门自古帝王州——魏大梁城
一、追根寻源,城出有名
二、惠王迁都,王气初现
三、筑城安邦,开河兴商
四、水灌大梁,城毁魏亡
五、遥感勘测,大梁觅踪
第贰章 水陆要冲咽喉地——唐汴州城
一、秦汉以降,繁华不再
二、运河开通,开封复兴
三、三贤同游,千古佳话
四、李勉筑城,开封雏形
五、汴河入城,商贸繁荣
六、千古名寺,万世流芳
七、考古勘探,汴州城现
第叁章 汴京富丽天下无——北宋东京城
概述
一、坊制崩溃,市井繁荣
二、富甲天下,人逾百万
三、四河回绕,北方水城
四、风景秀丽,园林之城
五、寺观林立,宗教之城
外城
一、一代明君,“别筑罗城”
二、地处中原,制同边疆
三、规模宏大,坚壮雄伟
四、门有正偏,形制迥然
内城
一、退居二线,今非昔比
二、门名屡变,雅俗共赏
三、“见缝插针”,内城现身
皇城
一、时局动荡,皇宫草创
二、开国皇帝,扩建皇宫
三、千古谜案,“烛光斧影”
四、进花石纲,建延福宫
五、潘杨湖底,北宋皇宫
第肆章 金碧辉映不胜言——金汴京城
一、“靖康之难”,东京沦陷
二、海陵都汴,故宫重建
三、穷兵黩武,人生末路
四、宣宗迁都,“再筑子城”
五、百年轮回,悲剧再演
六、皇宫分离,制度完善
第伍章 天下藩封数汴中——明开封城
一、元代汴梁,龙凤之都
二、五门不对,三山不显
三、王府遍地,势若两京
四、筑堤护城,铸犀镇河
五、兵临城下,洪水灌城
六、周王官阙,考古再现
第陆章 东京梦华几销尽——清开封城
一、林公筑堤,化险为夷
二、里城大院,开封满城
三、湖泊遍布,会馆林立
四、三重马道,层层堆砌
结语 以古为鉴知兴替——今日开封
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众志成城,修复城墙
二、几度沉浮,因“河”兴衰
三、古城复兴,指日可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文摘 引子
在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如诗如梦的繁华岁月之后,由于时代的变迁、王朝的更替、战争的破坏、水患的吞噬等原因,古都开封的光彩渐渐暗淡。特别是金元之后,滔滔的黄河水一次次地将古代的开封城连同昔日铅华淤没殆尽,掩埋在了数米之深的地下。
由于这些原因,开封的文物埋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埋藏深。淤积层堆积厚、古代城址埋藏深。开封北距黄河较近,而黄河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泛滥淹没开封,每一次洪水过后,都在当时的地面上形成了厚薄不一的淤积层,这样,一次次洪水就把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开封城掩埋在了地面以下的不同深处。
二是层次多。历代的城址层次多,堆积杂乱。今开封城地面以下叠压着六座不同时期的古代城池,不同时期的洪水所形成的淤沙层,又自然地把其间隔为许多积层,真可谓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每代城池堆积物中,又以废弃的建筑物残基居多,杂乱无比。
三是水位高。开封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开封的水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的开封河湖密布、水系发达,今日开封仍有北方水城之称。今开封老城区以内,普遍在距地表约1.5米的深度,就有地下水渗出,水位之高,在其他北方城市中极为罕见。
这些特点,给考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长期以来,开封被史学界公认为是“有古难觅”之地,人们只能通过文献来追忆开封昔日的繁华,而古人对开封历史支离破碎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描述,又造成了史学界对一些重要学术问题的诸多争议,从而影响了一系列重大学术课题的深入研讨。
长期以来,开封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的谚语。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古城一直在沉睡着,人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它们唤醒。渐渐地这些神秘的古城也就失去了人们的关注,甚至因为默默无闻而被历史所遗忘。开封城下城,成为一代又一代开封人心中难以割合的梦,咫尺天涯,让人魂牵梦绕!
然而,历史总会被一个个偶然改变。1981年春,开封市的园林部门在潘湖之中堆筑湖心岛的过程中,意外地“触摸”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拉开了开封城下城考古的帷幕,蒙在开封城下域之上的神秘面纱也随之被层层揭开。
一、层层相叠,城城关连
那么,在今天开封城区的地面以下,究竟埋藏有几座城池呢?
大量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开封城下共埋有六座城池,分别是:战国时期魏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汴京城、明代开封城和清代开封城。这些城池按照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