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09136670 ·条形码:97871091366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 |
 |
|
 |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09136670
·条形码:97871091366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林业国际化为研究背景,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为研究主题,以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分析理论、非线性均衡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重点调查法、动态模型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法、生态经济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法等,构建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的动态描述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的合力整合描述模型、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成本效益量化分析模型,综合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与统计数据,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的成因和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路径选择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黄晓玲,1969年7月生,福建建瓯人。1991年7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研究生班结业;现为福建农林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1—2000年就职于福建省南平市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该企业技术管理与技术引进的翻译咨询、企业专利技术管理等工作。现任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森林认证理论与实践、林产品国际贸易系列研究。主持和参与省社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多项课题,先后在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并参加了两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编辑推荐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2.1 不同国家和地区森林认证的动态
1.2.2 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1.2.3 中国森林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
1.2.4 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关系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2 可行性分析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4.4 内容框架
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内在动力机制及其模型
2.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心态与偏好
2.1.1 市场准入制度影响
2.1.2 市场的需求
2.1.3 林产品市场不健全
2.1.4 法律环境的制约
2.1.5 政府的影响
2.1.6 企业及公司自身的因素
2.1.7 NGO及一些国外相关认证组织的影响
2.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的内涵及界定
2.2.1 森林认证的目的
2.2.2 森林认证体系的构成要素
2.2.3 森林认证的影响
2.2.4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的界定
2.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2.3.1 模型假设
2.3.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态模型和动力机制
2.3.3 分析结论及启示
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
3.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社会调查分析
3.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影响变量的确定
3.2.2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3.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 林产品贸易发展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基本要求
4.1 相关概念界定
4.1.1 林产品的定义
4.1.2 林产品贸易的内涵及形式
4.2 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4.2.1 世界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4.2.2 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4.3 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4.3.1 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
4.3.2 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
4.4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规范分析
4.5 林产品贸易发展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要求
4.5.1 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
4.5.2 提高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5.3 优化林产品的出口结构
4.5.4 培育国内认证林产品消费市场
4.5.5 建立和健全森林认证贸易壁垒服务体系
4.5.6 控制和降低认证成本
4.5.7 拓展森林认证体系渠道
5 森林认证系统体系建设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影响分析
5.1 森林认证系统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5.1.1 森林认证系统体系的结构
5.1.2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的物质体系诸要素
5.1.3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调控系统的要素分析
5.1.4 森林认证系统体系的运行机制
5.1.5 森林认证系统体系的系统分析
5.2 森林认证系统能力建设的界定
5.2.1 森林认证系统能力的定义
5.2.2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支撑体系
5.2.3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及重要意义
5.2.4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特征
5.2.5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的途径
5.3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对林业企业提升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互动机理
5.3.1 互动机理
5.3.2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的描述性合力整合模型
5.3.3 森林认证系统发展能力建设对林业企业提升实施森林
认证动力的基本要素分析
6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成本效益和生态经济分析
6.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6.1.1 经济效应
6.1.2 社会效应
6.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成本效益分析
6.2.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成本分析
6.2.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效益分析
6.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成本——效益量化分析模型构建
6.3.1 模型的初始构建
6.3.2 模型的深化完善与确立
6.4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生态经济分析
6.4.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后森林经营利用的最优生态经济平衡
6.4.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后森林经营利用的经济阈值的确定
6.4.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后森林经营利用的生态阈值的确定
6.4.4 最优森林生态经济平衡的几种情况分析
6.4.5 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后森林生态经济效应的方向
7 福建省永安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森林认证的案例分析
7.1 公司的背景和发展战略
7.1.1 公司背景
7.1.2 公司发展战略
7.2 永安林业开展森林认证项目的内外因素
7.2.1 内在因素——森林认证项目工作的驱动力
7.2.2 外在因素
7.3 永安林业的森林认证实践过程
7.3.1 森林认证的前期准备
7.3.2 评估
7.3.3 评估结果
7.3.4 取得的主要成果
8 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路径选择
8.1 制定和健全中国规范化的森林认证标准体系
8.2 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环境
8.3 构建和培育合格的林业企业经营主体
8.4 加强林业企业森林认证能力建设
8.5 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
8.6 进一步提升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9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研究的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附录1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调查问卷
附录2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影响因素的总解释变量表一
附录3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影响因子分析得分表
附录4 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影响因子分析原始数据表
附录5 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森林认证是全球林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必须结合世界范围内的森林认证过程、发展趋势和政府推动治理的转变趋势,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未来中国林业企业森林认证的发展趋势及森林认证体系建设的方向。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要使中国森林经营及林产工业的发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必须加快推进中国森林认证工作,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的指标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森林认证有利于克服林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并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林业产业及林产品贸易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森林资源发展规律,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鉴于森林认证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中国的起步态势,研究中国森林认证的进展与存在问题,并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展开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探索提升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战略选择,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现实意义。为此,从中国林业发展的现实出发进行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研究是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研究命题。
关于森林认证制度对林产品贸易持续发展的争论较多,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十分明确而完整的理论判断与描述,争论仍然在继续,实践也在继续,并不断为理论探讨提供丰富的素材。发达国家有关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促进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实践证明,从发展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制度移植的过程中。
文摘 插图:

董珂、王香奕指出中国推动森林认证面临的机遇:①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国家林业局成立了森林认证处,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已将森林认证列入了国家认证认可事项,国家标准委已立项制定《中国森林认证标准》,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②市场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通过FSC的产销监管链(COC)认证的木材加工企业数量在快速增加,从1999年的6家增至2006年的147家(FSC 2006)。企业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经认证的林产品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表明市场对经认证的林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③国际组织和企业的积极支持和推动,支持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一些国际组织、融资机构、环保组织、基金会和木质产品加工企业也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的森林认证工作(董珂,王香奕,2006)。推动森林认证面临的挑战:①公众对认证产品的认知度低,目前中国的认证林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大多数人的生活还不富裕,以及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消费者在短期内还没有多付费用购买认证林产品的意愿。②森林经营单位申请认证缺乏动力,森林认证是自愿行为,如果通过认证短期内不能为森林经营单位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而且国家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那么森林经营单位申请认证的积极性也就不会高。③认证的费用较高,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认证机构,申请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必须聘请国外的认证机构来进行认证,这就大大提高了认证的直接费用。另外,中国大多数森林经营单位的经营比较粗放,为达到认证标准所花费的间接费用也会相应较高。④森林认证机构设立和运营的局限。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设立森林认证机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⑤现有森林经营单位经营水平的局限。由于森林经营单位的财力、人力资源不足。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论文的完成得到了杨建州教授的精心指导,从选题、资料收集、调研审阅及最终定稿都倾注了杨建州教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师从杨老师四年,老师在生活中的关心和爱护、学习和科研能力方面的细心指点,让我终身受益。
在博士研究生学习和论文的研究、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同学及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衷心地感谢张建国教授、张春霞教授、刘伟平教授、余建辉教授、陈秋华教授在博士课程学习期间给予的多方面的指点和耐心的指导。他们在论文开题及初稿形成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宝贵和建设性的意见,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的整体写作。我还要感谢黄益飞老师、陈学敏老师在基础课学业上的精心教导。在论文课题研究中得到了谢志忠教授、陈钦教授、黄和亮教授、魏远竹教授、徐学荣教授、王文烂副教授、石德金副教授的许多极富价值的修改意见。在课题调研和实际访谈中得到了福建林业厅许多领导及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协助,尤其得到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处刘一闽等管理人员的热心帮助。在基层调研过程中三明市林业局温国良、潘子凡、苏元柱、黄伟明、陈雄、庄丽等人为我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悉心解答了相关实际问题,使我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