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神谕:东西方《易》卜术揭秘

2010-03-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4284427X/9787542844279 ·条形码:9787542844279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神谕:东西方《易》卜术揭秘 去商家看看
神谕:东西方《易》卜术揭秘 去商家看看

 神谕:东西方《易》卜术揭秘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4284427X/9787542844279
·条形码:97875428442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NETHER WORLD

内容简介 古人受时代的局限,面对人世沧桑,往往发出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喟叹、他们曾通过各种途径来预卜未来。本书介绍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传统中预测未来的习俗和手段。
《神谕》讲述了古代西方的神谕和内脏占卜,从神谕宣示所精心设计的建筑结构到神谕的发布,从内脏占卜的具体操作方法到其决定“大政方针”的大量事例,作者无不作了详尽的介绍,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对西方社会、政治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同时,本书亦以一定篇幅探讨了“自然界的暗示”--征候和预兆,对人与自然力的泛灵关系作了动人的描述。
作者有着深厚的汉学基础,深谙东方文化,他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华--《易经》,作出了精当的评价,也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甲骨及甲骨占卜方术,并由甲骨的裂纹展开,介绍了六边形网格和空穴理论,从而对古代东方预言未来之技艺作出了极好的阐释。
作者简介 罗伯特·坦普尔(RobertTemple),美国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大学人文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客座教授.我国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拥有梵语和东方学的学位。
坦普尔出版著作10种。被翻译成43种语言。他的《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TheGeniusofChina)(原名《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由中国科学院组织34位专家翻译成中文.1并被推荐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作为课外读物。1991年出版的《洞察万物之人》(HeWhosawEvervthina)--《吉尔伽美什叙事诗》(EpicofGilgamesh)的诗体改编本,1993年在英国皇家剧院被搬上舞台。
坦普尔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与妻子奥利维娅(0livia)合作的第一个《伊索寓言全集》(TheCompleteFablesofAesop)英译本.探讨非洲多贡部落关于天狼星伴星的秘密知识的《天狼星之谜》(TheSiriusMrstery)。以及揭示古代文明中有关光学技术史的《水晶太阳之谜》(TheCrvstatSun)等。
编辑推荐 古人受时代的局限,面对人世沧桑,往往发出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深沉喟叹。他们曾通过各种途径来预卜未来。本书介绍了古代东西方文化传统中预测未来的习俗《神谕》讲述了古代西方的神谕和内脏占卜,从神谕宣示所精心设计的建筑结构到神谕的发布,从内脏占卜的具体操作方法到其决定“大政方针”的大量事例,作者无不作了详尽的介绍,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对西方社会、政治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同时,本书亦以一定篇幅探讨了“自然界的暗示”--征候和预兆,对人与自然力的泛灵关系作了动人的描述。
作者有着深厚的汉学基础,深谙东方文化,他对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华--《易经》,作出了精当的评价,也探讨了中国古代的甲骨及甲骨占卜方术,并由甲骨的裂纹展开,介绍了六边形网格和空穴理论,从而对古代东方预言未来之技艺作出了极好的阐释。
目录
图目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西方文化传统
第l章初探地府
第2章下地狱
第3章神谕机构
第4章征候
第5章预兆
第6章内脏占卜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传统
第7章易经
第8章甲骨
第9章神谕的六边形网格
第10章高序事件

图版文字说明
附录1迄今未发表过的17世纪关于巴亚神谕宣示所地区的记述
附录2特尔斐的寓言、谜语和神话故事
附录3内脏占卜中一个术语解释的解剖学确认
附录4二进制数化作十进制数一览表
注释
……
序言 我很高兴本书将要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书的后半部分讨论了中国汉朝以前原始的科学见解,并指出了它们今日在现代科学探索中的体现。
在我以前的《中国的创造精神》一书中,概述了中国人的发明和发现,说明了中国人是“现和手段。
书中代世界”共同的技术创造者。在本书中,我回溯中国古代的原始科学思想,它在理性上是如此超前,着实令人惊叹。直至今日,我们才充分领会中国在国家统一以前的这种真知灼见。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出于极端的愚蠢自大,把载有这些深刻见解详细内容的许多著作付之一炬。然而连疯子有时也会看到保存这些有见地的专著的价值所在。因而秦始皇没有把《易经》毁掉,这一伟大的经典著作得以幸存至今,所以我们得以重现其中所包含的那么多深刻的科学见解。今日得以阐明《易经》的精髓在于了解结构的变化,得以阐明《易经》与中国古代使用龟甲和牛骨(今称为“甲骨”)裂纹的占卜方术之间的关系。
这些中国古代的观念乃是了解整个现代科学--从宇宙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所在。要明白这一点,关键在于了解变易的基本几何。这种“基本几何”可见于物质世界的各个方面,在精神领域也可见到。我认为存在着“事件空间”,其中的事件具有几何结构,这种结构遵循物质世界结构同样的原理。尽管由于秦始皇的焚书,中国汉朝以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姓氏均无从查考,但他们所持有的变易的基本几何这一光辉思想的证据却保留在《易经》中。我认为,我虽然没有能从疯子秦始皇的火堆中找到这些哲人的姓氏,但却从中找到了他们的思想,我把佚失了2200多年的宝贵财富奉回给了世人。当然,没有什么地方会像它的故乡中国那样重视它。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