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106195X/9787201061955 ·条形码:978720106195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悲剧的诞生》导读 |
 |
|
 |
《悲剧的诞生》导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13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20106195X/9787201061955
·条形码:97872010619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社科经典轻松读
内容简介 《悲剧的诞生导读》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尼采用“悲剧”来代表人类最深沉的命运,他的酒神精神。他的音乐精神,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人类自身命运的超越!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fich Wilhelm Nietzsche)
生卒年月:1844.10.15—1900.8.25
国籍:德国(昔鲁士统一德国后,尼采宣布放弃昔鲁士国籍,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 。
编辑推荐 《悲剧的诞生导读》由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有统计表明: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为孩子种下一棵知识树。 别怕,《悲剧的诞生导读》是一读就懂的经典! 《悲剧的诞生导读》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作者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建立起一种悲剧人生观。
目录 一、尼采是谁?
“小牧师”
“伪战士”
“漫游者”
“超人”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二、相遇与超越
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瓦格纳
知识与学术准备
“悲剧之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精彩导读
酒神与日神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消亡
音乐精神与悲剧的再生
向希腊人学习
一切都弄错了吗?
四、大家跟帖
五、拓展阅读
古希腊悲剧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和日神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叔本与瓦格纳
尼采在中国
……
序言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
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
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
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
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文摘 1867年10月,23岁的尼采应征入伍,作为炮兵部队的新兵在瑙姆堡服兵役。尼采是近视眼,又是寡妇的独子,本可免于服役,但敬佩俾斯麦、自视为“狂热的普鲁士人”的尼采认为,即便是哲学家也要去当兵。1868年3月,当兵不久的尼采在行军中从马上重重摔下,肋骨受伤。因此退役,回莱比锡继续学习。这年11月,尼采在布洛克豪斯的家中认识了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这在尼采的生命里,注定是一次影响深远的相遇。
1869年2月,尽管尼采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也没有通过教授资格考试,但由于导师李切尔的力荐,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副教授。李切尔说:“39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李切尔第一个向世间预言了尼采是位天才,但他对尼采的健康状况的预言却彻底落空。尼采欣喜若狂,马上给母亲和妹妹写信:“麻烦你们为我做件事,替我找个男仆,我要把他带走。”
此后,尼采开始了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教授生涯。在巴塞尔,他频受上流社会的邀请,结识了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可布?布克哈特(JakobBurckharat),并成了瓦格纳的座上宾。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布申拜访了瓦格纳,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说他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令人愉快的人”。5月28日,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7月19日,德法战争爆发,尼采决定申请假期,以便作为士兵走上战场。8月9日,尼采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走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尼采担任卫生兵,在战场上负责收集尸体和救护伤员。然而他的第二次战场生涯仅维持了两个月便不幸染上了痢疾和白喉,不得不重新回到后方,神游于古希腊的审美国度。1872年1月,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1886年,本书出过一个新版本,尼采为之写了一个题为《自我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