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民间丧葬习俗

2010-03-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871363X/9787508713632 ·条形码:9787508713632 ·版本:第2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民间丧葬习俗 去商家看看
民间丧葬习俗 去商家看看

 民间丧葬习俗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50871363X/9787508713632
·条形码:9787508713632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丧葬习俗》,为您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与民间传统丧葬习俗。
作者简介 陈淑君,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表《婚姻习俗与文化》、《民间丧葬习俗》等多部著作。
编辑推荐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丧葬习俗》,为您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丧葬文化与民间传统丧葬习俗。
目录
第一章 丧葬习俗的起源
 丧葬的内涵与演进脉络
 灵魂引发的丧葬
 伴随着丧葬习俗的信仰文化
第二章 民间丧葬仪式
 有序的民间丧葬仪式
 丧葬习俗的地方化
第三章 丧服习俗与居丧文化
 礼制化的丧服
 居丧及其发展演变
第四章 墓地与墓式
 墓地及其选择的习俗
 形态各异的墓式
第五章 不同的葬法和葬式
 丰富多彩的葬法
 形态各异的葬式
第六章 殡葬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殡葬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殡葬改革存在的问题
 殡葬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后记
……
文摘 第一章 丧葬习俗的起源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拥有文化,包括语言、习俗、技术、思维等非物质形态文化以及一切可见的物质形态文化,如住的房屋、穿的衣服、行的交通工具、吃的食物等独特的内容。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以及一代一代地积累传承,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明显地区别开来。丧葬习俗就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形态中的一种。它将人类原本属于自然死亡的现象,通过文化规定的方式加以处理,从而符合不同种族、国家或地区的需要,使人类在独特的信仰支配不,完成自然死亡的文化过程,或者使死亡变得不再那么恐怖,让人类文化平和地存在、生长和传承。
  丧葬的内涵与演进脉络
  今天我们常说,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进程和规律,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是一个生命体不可改变的过程,是一种科学规律。然而,人类在童年阶段还不能从今天的科学角度去看待生老病死,他们依据自己的本能或有限的知识去认识生老病死,从而形成一些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独特的文化。死亡便是最让原始人类恐惧、但义不得不随时面对的现象,由此也形成了非常个性化和有意义的文化。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统称的丧葬文化或丧葬习俗。
  说文解字论丧葬
丧葬习俗包括丧与葬两个方面的内容,丧是亲人去世后相关的治丧仪式,葬是对死者的埋葬及其方法。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丧,《说文解字》说“亡也”。亡是什么意思呢?亡是逃也。今天我们还说逃亡。实际上,按我们今天的理解,丧就是离开。原始人看见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死亡,但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死亡。他们以为这是一种离开,一种灵魂的离开。于是原始人将死亡就叫做“丧”。孔子说:“视死如生,视亡如存。”意思便是要人们对待死者要像对待生者一样,对待亡者要像对待活着时的人一样。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