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健康 >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2010-03-20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507525380 ·条形码:97875075253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去商家看看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去商家看看

 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507525380
·条形码:97875075253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文汇天下

内容简介 《皇家养生》集几千年皇室养生精华于一身,博采历代名医养生理论之长,带你领略最顶尖、最权威的养生之道。皇家,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享尽人间万物的极品待遇;皇家,又是最贪生怕死,最注重养生,最追求长寿的群体;阅读《皇家养生》你可以了解:大量可直接借鉴的皇家养生法,大量不为人知的巧妙偏方。大量不为人道的皇家养生趣闻——武则天益母草洗面方、宋宫黄精药酒与丹参药酒、永乐公主“沙苑蒺藜”茶、清宫八仙长寿酒、慈禧太后“避瘟丹”。
作者简介 屈维英,新华社高级记者。1943年生于甘肃环县,先后毕业于甘肃中医学校大专班和中国新闻学院。1974年起任新华社记者,30余年中,其采访足迹遍及黄河内外和大江南北,写下了诸多富有时代感的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民工潮》(中日文两种版本)、《碣石新篇——秦皇岛九十年代写真》、《走遍长城——2002年中国长城考察万里行纪实》、《皇家医事——清朝宫廷医案揭秘》、《皇家养生——中国历代皇室养生法揭秘》等。
编辑推荐 《皇家养生》是国内第一本介绍皇家养生的图书,不为人知的皇家养生秘诀,拿来就用的皇家养生方法,让你也过一把“皇帝”瘾。临摹皇家养生,享受极品生活。

目录
第一章 节饮食,薄滋味——长寿帝王的节食养生之道
美味不可多食
唐太宗李世民:寿由节俭夭由奢
金世宗完颜雍的简食王道
明太祖朱元璋拒贡葡萄酒
清朝皇帝:不嗜烟酒,喜吃野菜杂粮

第二章 勤运动,强体魄——皇家的运动健身之道
纵马围猎,张扬野性
巡游天下,身心双受益
早睡早起,与鸡俱兴

第三章 广涉猎,增情趣——皇家的怡情养生之道
博览群书,汲取精神营养
赋诗言志,抒发胸臆
写字作画,陶冶性情
唱歌跳舞,深得音律之妙
赏花养鸟,适闲人生

第四章 爱美容,护皮肤——皇家的美容护肤之道
殷商至大唐之前的宫廷美容良方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美容秘方
宋明宫廷的美容药方
慈禧太后的宫廷美容法
光绪帝的洗头洗面药方

第五章 坐汤泉,洗药浴——皇家的沐浴健身与沐浴文化
皇家与温泉的不解之缘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骊山汤浴
康熙帝的“坐汤”养生法
清宫大臣的“皮肤病汤疗法”
光绪帝的药浴良方
慈禧太后的眼疾药浴疗法
清代皇室通用的四个洗药方

第六章 喝药酒,饮药茶——皇家的药酒药茶健身法
唐宋宫廷药酒配方
药酒之极品:屠苏酒与醍醐酒
清宫五大补酒珍品
永乐公主的“沙苑蒺藜”药茶方
慈禧与光绪的药茶妙方

第七章 节房事,保肾精——皇家的节欲保精之道
耽于淫乐,必损健康
节制女色,保护肾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第八章 既药补,又食补——皇家的药食补养之道
由简到繁的唐宋元明药补法
清代皇家的补益脾肾药方
清宫补肾主成方:长春丹和寿桃丸
清宫健脾益胃主成方:八仙糕
慈禧太后的补身圣品:“茯苓饼”
药食同源,古代宫廷的药膳食方

第九章 觅灵芝,崇人参——皇家单味药补身法
秦皇汉武,踏遍天涯觅灵芝
清朝宫廷钟情人参
揭开人参的神秘面纱

第十章 学医术,弘医道——皇帝的学医用医之道
宋代皇帝:著医书,重养生
朱元璋善待太医得长寿
康熙帝诊病用药显神通
康熙帝将西医引进太医院
乾隆帝崇医下令编《医宗金鉴》
光绪久病成“良医”,溥仪从小读医书

第十一章 重预防,治未病——古代宫廷防病之道
疾病未发,草药先行
慈禧太后常用的两个“避瘟丹”
清宫战痘,康熙帝功莫大焉
乾隆御医的民间“种痘”史

第十二章 仁养心,德养寿——皇家心态调养之道
大德必得其寿
本仁祖义,养生之大道
及时“制怒”,防止肝气上逆
养心莫贵于寡欲——皇家养心要诀

附录 求仙药,反殒命——皇家养生路上的惨痛教训
“求仙”长生,秦皇汉武开先河
东汉以后,炼丹之风日盛
唐朝多位皇帝,魂断“仙药”
命丧“红丸”的明世宗与明光宗
爱新觉罗·胤稹:死于“仙丹”的最后一位皇帝

后记 我与皇家医疗养生之情缘
……
序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皇家养生》,是笔者另一部拙作《皇家医事》的姊妹篇。
古往今来,国人似乎从来没有像现今这样重视养生问题。这是因为,旨在以保养身体,增强抵抗力,实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养生之道,属于较高层次的防病范畴,是人类生活到比较富裕时期的普遍需求。在国人尚未全面解决温饱问题之前,吃饭穿衣大于一切,生存是第一需要。在求温饱、求生存为主的阶段,只有少数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人。才重视养生益寿问题。对广大群众来说。无以生存何谈养生?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开始过上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如何更好地保养身体,让自己更加健康长寿,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国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面前。面对银发浪潮涌动并不断高涨的局面,人们不仅希望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更希望能够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得长寿,直至“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最近,在养生方面流行着一句话:“看病找西医,养生靠中医。”此论甫一出现,人们似乎如梦初醒,一股脑儿把养生益寿的希望全寄托在了古老的中医上。但笔者认为,此论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中医不仅擅长养生以防痛,也擅长治疗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中医的养生之道建立在大量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之上
文摘 第一章 节饮食,薄滋味——长寿帝王的节食养生之道
美味不可多食
俗话说:“王天下者食天下”,天下美味莫不皆备于皇室。因此,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饮食失节,生活奢侈,死于“肥甘厚味”和红灯绿酒之中。但也有一些开明、睿智的君主,尤其是一些经过艰苦磨炼的开国之君,大都能做到《黄帝内经》上所讲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并且崇尚节俭,淡薄饮食(所谓“薄滋味”),不仅获得了个人的健康,延长了自己的寿命,也以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盛世传奇。这是因为,对皇帝们来说,崇尚节俭,既是治国安邦之道,也是修身养性之道。
秦、汉之际,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都很不发达,因而宫廷医学的记载也寥寥无几。自汉代以来,这方面的内容才渐渐多了起来。下面,先让我们从东汉以后“三国”时期的几个“皇帝”说起,主要看看他们当时的饮食起居,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享年63岁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少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家境贫寒,靠织草席和贩卖草鞋度日,因而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淡薄饮食的好习惯。他率兵占领四川之后,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称帝,建都成都,史称蜀汉。由于刘备出身寒微,不仅自己生活俭朴无华,而且深知寒门之士和普通百姓的苦楚,能与将士同甘共苦,从而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末年,水灾与旱灾交替,灾荒频仍,群雄纷争,饿殍遍野。在这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艰难时刻,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有一年四川大旱,为节约粮食,刘备下令严禁私自酿酒。一次,官吏在老百姓家里查出了酿酒工具,刘备大怒,决意要治这家人的罪。由此可见刘备关心民间疾苦,与民同甘共苦之情怀。
东吴的吴大帝孙权,享年71岁,在当时算个高寿老人。孙权也是个胸怀开阔、关心民瘼的主子。据《三国志·吴书》记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春,孙权颁诏说:“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其意是,要让民众利用战争空隙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正月,孙权又下诏道:“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其宽诸逋,勿复督课。”其意是说,常年战乱,民众服役不止,粮食收成不好,对他们要宽厚仁慈,不要强行收缴粮钱。
吴地处江南水乡,又有对外交易口岸,明珠、牙象、犀角、翡翠等奇珍异宝应有尽有,但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