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0440100 ·条形码:978753044010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头顶危机:中国2亿脱发人群健康手册 |
 |
|
 |
头顶危机:中国2亿脱发人群健康手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0440100
·条形码:97875304401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头顶危机(中国2亿脱发人群健康手册)》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引用了很多具体实例和权威数据,并作了客观分析,对头发引发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多元化的闸述和剖析,其内容颇具社会学的普遍意义,且既合医理,又具哲理,读来却一点不觉得枯燥。全书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穿插了不少掌故、趣闻,只要认真翻阅一下这《头顶危机(中国2亿脱发人群健康手册)》,至少会让我们对“头发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多了一份判断力和从容心。
媒体推荐 在书中,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引用了很多具体实例和权威数据,并作了客观分析,对头发引发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多元化的闸述和剖析,其内容颇具社会学的普遍意义,且既合医理,又具哲理,读来却一点不觉得枯燥。全书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穿插了不少掌故、趣闻,只要认真翻阅一下这本书,至少会让我们对“头发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多了一份判断力和从容心。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 原卫生部副部长 殷大奎
编辑推荐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强,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中青年男性脱发的发病率较20年前增长了10倍以上,目前,我国有上亿的中国人受脱发困扰。
头发,人人都生长,不管男女老少,与生俱来。
头发,个个皆看重,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部头顶大事的心灵秘史,一个生发市场的黑幕揭秘,一本脱发群体的健康指南,CCTV《每周质量报告》记者倾心打造。
《秃顶的烦恼》在《每周质景报告》栏目播出后,不断地仃观众向《每周质量报奋》栏目反馈,节目刚播完那阵子,生发产品市场一度沉寂r。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一些脱生发产品义粉墨登场,以更夫的嗓门、更高频率,做广告,搞促销。我觉得,除了制播这期反映脱发问题的专题节目外,我还应该为那脱发患者做些什么。然而,做些什么好呢?帮他们找工作,抑或适时的、不断地给他们温馨话语的慰藉,我觉得,都不够,而这也似乎不是我的强项。还能做些什么?
作者手记
目录 调查篇 危机来袭——脱发!
第一节 脱发困扰上亿中国人/003
《华尔街日报》上的“中国头发”/003
惊呼:脱发正在“年轻化”!/005
“脱发经济”滚滚来/008
第二节 污染和压力,头发的外患内忧/012
洗发水好了,头发却坏了?/012
污染侵袭,头发无以抵抗之害/013
压力时代,头发难以承受之重/015
第三节 头发为迷乱的生活方式埋单/022
从一个减肥的故事说起/022
忙?现代人的茫、莽、盲/026
脱发,“白领现象”的一个凌乱脚注/029
第四节 “毛”病不小,心病更大/032
一个独特的网络部落/032
“脱发歧视”要迈多道坎/034
那些形形色色的“脱发人生”/035
第五节 “神医妙方”掏空钱袋、伤害脑袋/042
止脱生发市场三匹“黑马”,三重黑幕/043
治脱产品是怎样吹牛的?/051
诚信缺失,小小头发折射的危机/055
文化篇 头顶情结,纤纤一发关系重大
第一节 文化和民俗的隐喻/061
一个被赋予“神性”的小器官/061
血脉的象征,身份的标志/064
千奇百怪的头发禁忌/068
第二节 法律和统治的道具/072
剃个光头代肉刑/072
清初至民国初年,头发的两场“政治大战”/075
现代头发的政治烙印/080
第三节 尊严和气节的牌匾/084
作为情感指标的头发/084
为保头发丢掉头颅的慷慨悲歌/086
头发信仰,一个荒唐的悖论?/092
第四节 观念和时尚的标签/095
清末民初的剪发浪潮/096
三四十年代的烫发时髦/098
20世纪中叶的集体发型/100
改革开放至今的百“发”齐放/103
第五节 头发,生理和心理的密码/107
头发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107
从头发可以看出性格?/109
生活中的头发心理学/113
医疗篇 止脱治脱,生发文化呼唤重建
第一节 头发的生物学特性/120
你未必知道的头发秘密/120
头发的结构和生长原理/125
头发为什么会变白?/130
什么样的头发才健康?/131
中医关于头发的论述/133
第二节 脱发是种什么病?/137
脱发的类型、表现及原因/137
脱发的过程和分级/142
脱发原因自查及隐患自测/142
第三节 走出误区,才不会贻误战机/145
半数脱发患者求治误入歧途/145
治标不治本的脱发掩饰法/147
中药西药,根治不掉?/149
第四节 彻底“解脱”,还看植发?/152
毛发移植的发展历史/153
传统毛发移植方法的利与弊/155
现代自体毛发移植术日臻完美/156
生活篇 科学护发,健康生活从“头”开始
第一节 别让压力压垮了头发/161
精神紧张,头发遭殃/161
化解压力,不妨学会“慢生活”/162
第二节 坏习惯怎样摧残头发/166
过度饮酒、吸烟对头发的危害/166
超时上网、熬夜对头发的危害/167
频繁染烫,当心病从“发”入/169
第三节 合理饮食,吃出健康头发/179
头发需要哪些营养?/179
关于头发的“对症饮食”/181
第四节 科学洗梳,护出健康头发/184
不同发质的护理方法/184
缓解脱发的洗梳方法/185
日常护发有诀窍/186
后记/190
……
序言 头发,人人都生长,不管男女老少,与生俱来;
头发,个个皆看重,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然而,这纤纤细发,在历史长河中早已被附加上了社会学“价值”,甚至一度被“神”化。即便在今天,头发问题依然不简单,因为“脱发”,学习、工作、婚姻和生活受到影响的大有人在。麻烦的是,“脱发”开始“年轻化”、“低龄化”。
就在人们对黑发脱落、“华发”早生的哀叹声不绝于耳时,所谓的止脱生发“神医”、“妙药”也层出不穷,炮制出的林林总总的虚假广告,令芸芸众生眼花缭乱,没了主见。而一些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因为种种原因却不得不三缄其口。结果,现实尴尬:伪劣产品制售者日进斗金,而遵纪守法的医家则门可罗雀。
那么,人们如何免入头发问题的误区呢?
摆在我案头的这本《头顶危机》书稿,找出了答案。
在书中,作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实际出发,引用了很多具体实例和权威数据,并作了客观分析,对头发引发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多元化的阐述和剖析,其内容颇具社会学的普遍意义,且既合医理,又具哲理,读来却一点不觉得枯燥。全书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穿插了不少掌故、趣闻,融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因而,很有可读性。称之为雅俗共赏是毫不为过的。只要认真翻阅一下这本书,至少会让我们对“头发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多了一份判断力和从容心。
作者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调查记者。我很欣赏他的新闻敏感,他能够在别人熟视无睹的普通生活表象下,看到潜伏着的激流汹涌的社会问题本质。他在对头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调查后,从脱发隐藏的生态乱象中,发现了悄无声息袭来的危机,并大声地叫嚷出来,给社会一个警醒;我也赞许他具有科普作家的睿智,他从深广的文化领域,多角度发掘出“头顶危机”的内涵,揭示了“头发文化”的底蕴;他还透过止脱治脱的种种现象看本质,多方采访专家,从生理、心理和医学等方面,为读者指点迷津。
《头顶危机》既是社会纪实调查的文本,也是“发于忽微”洋洋万言的科普专著。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专门谈毛发问题的书,也是本难得的有助于中国健康教育的好书,从书中能读出作者对脱发群体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纤纤细发折射出的诚信缺失的深深忧思,这绝不是一般电视新闻从业者所能做到的。事实上,本书作者是权威电视栏目《每周质量报告》的干将之一,这个栏目以推动中国食品和药品安全建设而蜚声海内外,作者的文心,自然得益于这个栏目的文化秉性。
如果说此书的作者匠心独运的话,那么,此书的出版者和读者自然是慧眼独具了。我们不妨从“头”做起,先来个“自理”或“自律”。
众人拾薪火焰高,我也期待有更多的仁人志士为推动中国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是为序。
文摘 2004年4月7日,央视国际《健康之路周刊》栏目播出的《美丽的代价——直击黑龙江吸脂死亡案》想必曾让“减肥族”震惊,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段话,也足以警醒人们不要心存侥幸:“当《健康之路周刊》的编导开始准备这次选题时,最受触动的并不是案件本身。受害人曹志华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她并不是一个个案,而只是一个庞大的受害群体中的一员。因此,以下的一组数据才是我们真正不得不面对的J隆痛事实:近10年来,我国因美容发生各类脸部损容、毁容的事件达20多万起。在去年一年,全国发生美容事故近15万起。同时,我国登记注册的美容机构已突破100万,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然而,在美容事业如日中天的今天,一些骇人听闻的毁容、致残事件也不断发生。”
但减肥会变成光头,这样的事件我们还不大熟悉。女孩们愿意“美丽动人”,但如果知道为“这个美丽”会丢掉“另一个美丽”,想必再胖的女孩也断然不会干的。
“小雨”没有在网上详细介绍她的减肥经过。不过,2006年3月26日《金陵晚报》一则“女孩肥没减掉,头发倒是刷刷地掉”的报道,却让我们了解了一位女孩怎样被违法添加了禁用化学物的减肥保健品夺取头发的原委——
受害者是家住江苏淮安市区的赵小姐,她原本在2005年3月份就和未婚夫定好了婚期。为了拍出更漂亮的婚纱照,做一个最美丽的新娘,身材稍胖的她想到了减肥。这期间,她注意到了报纸上一则由南京某保健用品厂生产的减肥产品广告。
“我当时绝对没有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否则打死我也不会去买这产品呀。”赵小姐哽咽着说,当时她就想这减肥产品即使减不了肥,大不了也就是拉几天肚子,于是便在当地一家药店买了一瓶。
一个星期后,噩梦开始了:“吃了以后我就开始失眠,但半个月后就更恐怖了。”赵小姐发现自己开始掉头发,开始只有指甲盖这么大一点,后来越脱越严重。“现在连梳头都不敢梳,一梳下来,一接就是一大把。用手轻轻抓一下,也能抓下来一大把。我简直要崩溃了。”
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的赵小姐,赶紧到医院检查。经过诊断,医生认定该状况正是因为吃了这种所谓的减肥产品,自身免疫力降低,造成脱发。根据病因,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赵小姐说,这其中有激素类的药,因为医生说她的脱发情况特别严重,只有激素药能控制住。
后记 “郭记,请一定要把我十几次求婚被拒,工作屡换屡失的悲惨遭遇在节目中表现出来啊!”
“郭记,我又一次失业了,我的命运,为何这么悲惨啊?”
“郭记,我给你一万块钱,请你帮我在北京找个工作吧!”
这是湖北脱发患者小军给我发来的三条短信。第一条短信,我从湖北采访小军刚回到北京,便看到了;收到第二条短信的时候,《秃顶的烦恼》刚刚审片通过;节目播出2个月后,我收到了小军给我发来的第三条短信。
我觉得,除了制播这期“反映脱发问题”的专题节目外,我还应该为那些脱发患者做些什么。然而,做些什么好呢?帮他们找工作?抑或适时地、不断地用温馨话语给他们慰藉?我觉得,都不够,而这也似乎不是我的强项。
与此同时,不断地有观众向《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反馈,《秃顶的烦恼》节目播完那阵子,生发产品市场一度沉寂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一些止脱生发产品又粉墨登场,且以更大的嗓门、更高频率做广告,搞促销……
栏目制片人吴光秋便问我,还能做些什么?
是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央视新闻中心主任、“少帅”梁晓涛对每个编辑记者、每个员工的要求,那就是——勿忘自身修为的内省“三问”: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再做一期关于脱发问题的节目,显然不现实。但现实是,领导的提问犹言在耳;而另一个在我心中搁置已久的“结”,又纠结着,使我难以释怀。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虽然我们早已习惯了捏着喉咙说话,但个中痛楚,的确让人不舒服,这个难解的结,越缠越大。
那么,自己捏住的,节目中难以畅快说出来的相当多的内容,能否获得重生呢?
我曾梦想着,如何能够释放“小二,来半斤牛肉,上一壶好酒”式的豪情,直抒胸臆。
由此,我便想跳将出来,拽着一系列真实的、甚至是血淋淋的案卷,扯着文字的大旗,迎风吆喝:大家注意啦,特别是脱发患者要小心啦,生发产品市场水很深呀,别再乱花冤枉钱啦……
于是,我便去做了。虽然这样既无缘暴风雪的洗礼,也歉疚了大地震的震撼。我落寞地躲在一边,拨弄再轻微不过的“一缕乱发”,写下些许文字,试图从中找出些许有意义、倘或能称之为“有价值”的东西来。
好在,窃以为还真找出了些“东西”。
其实,我之所以敢这么去做,也源于领导的鼓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主任谷云龙在审看我的一期内参节目时曾首肯道:对政府的相关建议提纲挈领、切中要害,很好!因而,我想尝试一下,除了本职工作,是否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只有纤毫微细的益处,只要有用就好。
然而,现实无情。我发现,那些捏住要说的,终究仍将被捏掉。真“东西”未必就能真正面世。
其实,我早就“自捏”过了,在书稿行文时,我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捏”着嗓子说话。尽管如此,成稿中好些事例依然被谨慎的出版者、好心的编辑无情地捏住、拿下。这样,虽然无伤“大体”,但我自知因此少了许多的意味,让人心痛!即便如此,我依然感佩出版社对我青眼相加,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受脱发困扰而困窘的人,能够早日释怀畅笑,摆脱困扰!
同时,我也难忘,德高望重的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先生,不吝为本书作序相荐,并给了许多溢美赞誉之词,使我的虚荣心意外地得以满足!
我还要感谢,北京医疗美容协会副会长徐霞博士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博士,为我提供了医学方面的帮助和指导;我还得感谢所参考资料的作者,他们的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遗憾的是因时间有限未能一一联系致谢,敬请谅解。
我也感恩CCTV。从新闻中心到部门的领导对《每周质量报告》的关爱,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我也感谢同事,感谢他们对我的谦让和帮助!
我也难忘好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闵艳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王喜凯以及出版界的李友生、涂宜将、邱建果、阎珊珊等为论证选题所提供的帮助,还有退休教师漆必兴先生为本书的编校所付出的心血……挂一漏万,敬请鉴谅!
书中差错难免,不吝赐教,无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