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530844431/9787530844434 ·条形码:978753084443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
 |
|
 |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530844431/9787530844434
·条形码:97875308444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讲述了了解孩子的心理,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保证。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对孩子心灵的温暧和呵护。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孩子走出心理误区,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心理指导,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好的心理保健师。
作者简介 ?
媒体推荐 ?
编辑推荐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是中国心理访谈网心理专家推荐!
爱孩子,从呵护孩子的心灵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解决孩子的成长烦恼,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对孩子的呵护,最重要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灵!
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失分寸,爱得糊涂。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用爱换回了爱,也可能用爱换回了恨。要做好父母,管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看看《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或许,它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科学参考。
专业书评 ?
目录 第一篇 全面了解孩子
第一章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一、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完成依恋
二、少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寻求认同
三、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调和矛盾
第二章 了解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
一、心灵成长需要欣赏
二、心灵成长需要尊重
三、心灵成长需要挫折
四、心灵成长需要倾听
五、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六、心灵成长需要理想
七、心灵成长需要诚信
第三章 了解孩子的性心理发展
一、中国性教育的尴尬
二、外国的性教育
三、孩子性心理发展及对策
四、防止性侵害
第四章 了解孩子的能力发展历程
一、了解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
二、了解孩子的想象能力发展
三、了解孩子的观察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的能力
第五章 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
一、了解孩子大脑的发展过程
二、开发孩子的右脑
三、了解人脑的智力构成
四、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二篇 方法总比问题多——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第一章 学前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一、孩子怕上幼儿园怎么办
二、孩子没主见怎么办
三、孩子有“多动症”怎么办
四、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五、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
六、孩子胆小怎么办
七、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八、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
九、孩子自卑怎么办
第二章 小学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一、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
二、孩子太自私怎么办
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四、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五、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六、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七、孩子依赖性强怎么办
八、孩子患了厌学症怎么办
九、单亲家庭怎么办
第三章 初中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一、孩子早恋怎么办
二、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怎么办
三、孩子单恋怎么办
四、如何让孩子走出失恋的泥淖
五、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六、孩子爱追星怎么办
七、女儿爱照镜子怎么办
八、孩子爱上手机怎么办
九、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十、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怎么办
十一、孩子手淫怎么办
十二、怎样防止孩子犯罪
第四章 高中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及心理调适
一、如何应对孩子学习低潮期
二、孩子要退学怎么办
三、孩子不敢当众讲话怎么办
四、孩子关键时刻发生早恋怎么办
五、好朋友有了男朋友怎么办
六、考试焦虑怎么办
七、考前失眠怎么办
八、考前焦虑怎么办
九、孩子爱上老师怎么办
十、孩子讨厌父母唠叨怎么办
十一、爸爸妈妈吵不停怎么办
十二、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第三篇 做最好的父母
第一章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
一、学习至上论
二、过分的溺爱
三、过度的干涉
四、不打不成才
五、不会责罚孩子
第二章 家长应该怎样爱孩子
一、身教重于言教
二、为孩子喝彩
三、学会对孩子说“不”
四、用孩子的错误惩罚孩子
五、放开你的手
第三章 教育孩子关键词
一、对孩子说“你真行”
二、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三、让孩子喊出“我可以”
第四章 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说的话
一、打死你
二、他有个的毛病
三、滚出去
四、你真笨
五、其他要慎重使用的五句话
第四篇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第一章 做生活道路上的强者
一、面对非议——一笑置之
二、面对歧视——奋发图强
三、面对挫折——百折不挠
四、面对命运——自强不息
五、面对贫困——矢志不移
第二章 做人际关系中的智者
一、面对弱者——将心比心
二、面对父母——知恩图报
三、面对老人——心存感激
四、面对老师——以师为友
五、面对朋友——真诚以待
第三章 做学海中的弄潮儿
一、面对厌学——培养兴趣
二、面对弃学——三思而行
三、面对阅读——坚持不懈
四、面对难题——勤于思考
……
序言 没有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恰到好处,爱得得体;有的有失分寸,爱得糊涂。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用爱换回了爱,也可能用爱换回了恨。要做好父母,管好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却往往事与愿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独特的生活轨迹,行为模
文摘 第一章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历程
一、幼儿期孩子心理发展任务——完成依恋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在心理上不能认识到有一个外部世界,他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中,类似于一种自闭,被称为原型自恋状态。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两个月,这段时间,由于母亲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爱抚、拥抱和哺乳,孩子开始由原型自恋状态转变为对他物依恋,开始感知自身之外的世界,感知自己的母亲,感知他物的存在,假如母亲性情暴躁,动作不细致,心情不佳,对孩子疏于照管,经常让孩子处于口渴、饥饿、寒冷、潮湿等不安状态,或者没有亲自喂养孩子,让别人代养,甚至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就不能与人形成良好依恋,或者非常困难,出现心理发展滞后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如果孩子不能与父母形成依恋关系,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边缘型人格或自恋型人格。孩子出生后的头一年很关键,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拥抱、亲吻、爱抚等肢体抚慰,给孩子接纳、温暖和爱,让孩子与你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
有一些母亲由于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工作忙碌或居住环境不太好,而担心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其实这种担忧是过虑了。生物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有寻求生存的本能,婴幼儿也是一样,他们会主动地让自己与环境相适应,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会用哭闹、大笑、眼神或手舞足蹈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或欲望,以达到被安抚或被照料的目的。对于孩子的这种表达,大人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切忌熟视无睹或不理不睬。大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实际上是促使孩子对父母形成依恋的过程,大人的回应可以激励孩子与人交流,促使孩子形成依恋。
有些家庭会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母亲外出或母亲生病而不能带孩子,在孩子两岁之前没有形成亲子依恋,孩子会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呢?如果出现了怎么办?
答案是孩子不一定会出现心理问题,出现了也不必过分担忧。实际上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心理需要可以因为环境的不允许而暂时压抑下来,等到环境允许时再进行补偿,孩子一样能与母亲形成依恋。但需注意的是,这种补偿必须在孩子五岁之前完成。孩子的心理发展虽然没有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但大体上也是有阶段的,错过了这个阶段就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最好在孩子两岁之前给予他足够的关怀,如果没有,就必须在五岁之前进行补偿。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喜欢,与孩子增加身体接触,给孩子拥抱、亲吻和照料,与孩子形成亲密依恋,这
……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