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宗教
哲学
宗教
艺术
历史
地理
社科
政治
军事
心理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伦理学(上下)
2010-03-20
市场价:¥64.00卓越价:¥48.00为您节省:16.00元 (75折) VIP 价:¥46.56 SVIP价:¥45.60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伦理学(上下)
宗教伦理学(上下)
市场价:
¥64.00
卓越价:¥48.00为您节省:16.00元 (75折)
VIP 价:¥46.56 SVIP价:¥45.60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
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101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811082659
·条形码:978781108265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世界大多数宗教都是伦理型的宗教。坚信如果没有伦理因素,不仅宗教生活将会失去精神支持,而且整个宗教信仰乃至人类社会文化也将失去道德基础。但这一信念在当代和平主义思潮和全球化境遇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区域战争的新高潮中,面临着艰难而复杂的处境。如何看待宗教的价值趋向?宗教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什么?这类问题自然引起了深切的关注。
作者简介
王文东:1970年生,汉族,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硕士、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哲学与宗教学系研究生导师,从事古代礼学、伦理史、民族宗教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教化》(专著),《价值、义务与元伦理》(译著)、《全球环境伦理学》、《生活质量》(合译),《救世才士——墨子》、《“以德治国”与道德建设》(合著),参加撰著《中国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年》、《西方伦理思想史》、《社会伦理学》、《以德治国论》。《人与自然》、《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宗教问题预警研究》、《环境哲学导论》、《中华美德大典》等。
编辑推荐
世界大多数宗教都是伦理型的宗教。坚信如果没有伦理因素,不仅宗教生活将会失去精神支持,而且整个宗教信仰乃至人类社会文化也将失去道德基础。但这一信念在当代和平主义思潮和全球化境遇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区域战争的新高潮中,面临着艰难而复杂的处境。如何看待宗教的价值趋向?宗教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什么?这类问题自然引起了深切的关注。
目录
第一章宗教伦理学的题材、性质和研究法
一、宗教伦理学的研究题材
1、宗教、伦理的概念与意义
2、后宗教时代宗教伦理研究的机遇
3、宗教伦理学的类型描述
4、宗教伦理学的题材与学术特征
二、宗教伦理的研究及学科建构
1、欧美宗教伦理学的复兴与流派
2、中国宗教伦理研究的进展及特色
3、宗教伦理学的系统建构
三、宗教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宗教伦理学的理性态度
2、宗教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3、宗教社会学与心理学方法的应用
4、宗教伦理人文研究的理论侧重
第二章宗教伦理的合理化与类型
一、宗教伦理的合理化
1、宗教逻辑结构中的伦理关系
2、宗教及其伦理的发轫
3、宗教与伦理的逻辑关联及现实互动(Ⅰ)
4、宗教与伦理的逻辑关联及现实互动(Ⅱ)
二、宗教伦理的类型
1、一般宗教伦理与特种宗教伦理
2、禁欲主义伦理、神秘主义伦理与理智主义伦理
3、氏族部落伦理、民族(国家)伦理与世界性伦理
4、排他主义伦理、包容主义伦理与多元主义伦理
5、自我论伦理、社会论伦理和自然论伦理
三、宗教伦理与非宗教伦理的辨析
1、神本伦理与人本伦理
2、神圣伦理与世俗伦理
3、信仰伦理与理性伦理
4、宗教伦理与民族伦理
5、宗教伦理的特殊性质
第三章宗教伦理的价值
一、宗教伦理价值认识上的正误
1、宗教伦理价值及其认识上的失误
2、后宗教时代宗教伦理价值的复杂评述
二、宗教伦理的社会价值
1、规范调整价值
2、要素整合价值
3、社会控制价值
4、个体群化价值
三、宗教伦理的心理调适价值
1、社会心理调适的机制
2、个体心理调适的基础
3、个体心理调适的方式
4、个体心理调适的目标
第四章宗教信仰及其价值律
一、信仰的本质和价值意蕴
1、信仰的本质与特征
2、信仰与信念的辨析
3、道德信仰与宗教信仰
二、宗教信仰的生成基础和机制
1、宗教信仰的客观基础
2、宗教信仰的心理基础
3、宗教信仰的情感基础
4、宗教信仰的生成机制
三、信仰与理性之辨
工、信仰与理性的“界限”
2、宗教信仰的认知剖析
3、信仰与迷信的辨正
4、信仰变异及其精神因素
四、宗教信仰的品位格调及价值律
1、宗教信仰品位格调的涵义
2、各大传统宗教信仰的价值律
3、跨文化宗教信仰的价值律
第五章宗教伦理的实体系统与层次
一、宗教伦理的实体性结构
1、宗教伦理的观念系统
2、宗教伦理的行为系统
3、宗教伦理的制度系统
二、宗教伦理的理性层次
1、底线伦理与宗教义务论
2、终极关怀与宗教完善论
3、生活信念与宗教后果论
第六章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综合分析
一、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结构要素
1、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构成要素
2、交感性伦理思维与人格化伦理思维
3、概念化伦理思维和体悟性伦理思维
4、自我性思维、人本性思维与生态性思维
二、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塑造
1、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特质
2、个体宗教伦理观教育的机制和规律
3、个体宗教伦理观教育的挑战及变革
三、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变迁与趋向
1、传统性、现代性与宗教伦理意识的世俗化
2、一元化、多元化与宗教伦理意识的本土化
3、神圣性、世俗性与宗教伦理意识的公民化
第七章中国民族宗教伦理的形态及功能结构
一、民族传统宗教伦理
1、北方民族的传统宗教伦理
2、南方民族的传统宗教伦理
二、少数民族中的佛教伦理
1、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佛教伦理
2、西南及西北的藏传佛教伦理
3、南传小乘佛教伦理
三、道教伦理、基督教伦理和伊斯兰教伦理
1、少数民族中的道教伦理
2、少数民族中的基督教伦理
3、少数民族中的伊斯兰教伦理
四、中国民族宗教伦理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1、中国民族宗教伦理功能的多重复杂性
2、中国民族宗教伦理的多元一体化结构
3、中国民族宗教伦理的现代处境
第八章当代社会宗教伦理的适应性
一、宗教伦理的社会适应性问题
1、“适应性”与“不适应性”的多重性
2、宗教伦理适应于社会的正价值
3、宗教信仰宽容的合理性论证
4、宗教不宽容性及其伦理适应性
二、东西方宗教伦理学的现代转向和现代适应
1、道德与宗教关系的新诠释
2、基督教伦理学的转向、变化及多元取向
3、俄罗斯东正教伦理的寻神意识
4、东方宗教伦理的现代适应与自我更新
三、中国宗教伦理在社会伦理层面上的理性预制
1、社会伦理层面上的引导适应论
2、中国宗教伦理的社会变迁及其正负价值
3、宗教伦理的现代意识及与中国社会的适应性
4、宗教伦理的全球境遇及与全球环境的适应性
5、中国宗教的人文精神、信念伦理与实践原则
四、宗教伦理的生态面向
1、宗教及其伦理的生态转向
2、宗教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危机理论
3、宗教的生态伦理学意义
4、宗教生态伦理的基础和原则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第六章 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综合分析
一、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结构要素
1.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构成要素
在既定的宗教体制和文化条件下,宗教伦理意识是宗教伦理的内在灵魂和核心,宗教伦理是宗教伦理意识的外化和客体化,在此意义上,宗教伦理意识的流变规定着宗教伦理的变迁。因此,剖析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形成结构,对于理解信仰者个体的宗教伦理观是十分必要的。
信仰者个体是宗教伦理的主体,从主体自我宗教伦理意识的角度,我们可把整个个体宗教伦理意识做详细分析,把结构要素分析为构成要素和思维方式。其中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个体宗教伦理情感、个体宗教伦理心理、个体宗教伦理观念、个体宗教伦理理论。思维方式是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最高体现,其形式主要包括:宗教伦理的交感性伦理思维、人格化伦理思维及概念化伦理思维和体悟性伦理思维。对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全面剖析必须把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构成要素与思维要素统一起来进行分析。
个体宗教伦理意识既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也不同于社会伦理意识,而是关系到对特殊对象即超越存在的自我伦理意识,而其他社会伦理意识则是一般对象意识。因此,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剖析涉及到对特殊对象即超越存在的自我伦理意识的认识问题。
后记
这本书原稿共十章,送交出版时,删除了各章导语和包含宗教伦理与生态伦理、宗教伦理与民族伦理的独立两章,部分内容并人了相关章节。全书内容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广义的宗教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它体现在适合于人类社会对包括伦理需要在内的某些深刻而无法回避的对无限眭、超越性及不确定性的追求、期望与希求之中。宗教的范围是意义和价值问题,它超越了心理和社会问题,是一个“生存的(existential)”领域,这个领域与人的生存问题或人生难题(problems of human existence)及人的生存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有关。人类生活是一种社会性生活,宗教及其伦理是构成这种社会陛生活本体性存在的客观因素。尽管伦理并不是宗教的全部内容,但大多数宗教都可分析NgXg--关于善的、责任、义务或德性等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理论的伦理系统。
宗教伦理的人文研究是围绕意义和价值问题展开的,本书的路径分五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分析宗教自身逻辑构成当中的伦理意义系统,并阐释其与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伦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其次是寻找宗教伦理系统与社会结构、人的心理某些过程的联系,在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说明宗教伦理的价值;第三是剖析信仰在宗教表达形式中的独特性、本质性及普遍性,分析宗教表达中信仰与理性的复杂关联,理解宗教信仰的伦理准则;第四是宗教伦理作为实体性伦理的结构及个体宗教伦理意识的宏观分析;最后是考察宗教在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过程中自身伦理系统的适应性。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net/book/20100320/398311.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宗教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唐和宋的专题研究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
莲华生大士全传·下卷 (全国第一套全面记
闽粤台民间信仰论丛
歌罗西书注释
合众科学译丛:灵魂存在吗
宗教.法治与中国传统 - 俞学明 钱雪松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古典学译丛·想象中的希腊:神话的多重语
白话地藏本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