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

2010-03-20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7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7733066/9787537733069 ·条形码:97875377330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 去商家看看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 去商家看看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7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37733066/9787537733069
·条形码:97875377330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广大中医爱好者

内容简介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收集四家的医案医话集,给广大中医爱好者参阅、指正。孟河: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西北孟河镇,原武进县内的一条运河边,现在划归常州市新北区。所谓孟河医案医话集是指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他们是清代至民国初期最杰出的中医学家,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费伯雄(1800~1879年),字晋卿,号砚云子,清代著名医家。
费绳甫(1851-1914年),字承祖,费伯雄之长孙。二位盛名于晚清,闻名海上。
马培之(1820~1903年),名文植,晚号退叟,1880年为慈禧太后诊疾,名声益盛,以外科见长,内科成名。
巢崇山(1843~1909年),名峻,晚号卧猿老人。巢崇山悬壶上海50年,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为独到。
巢渭芳(1869~1929年),小名大红,为马培之入室弟子。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名重乡里。
丁甘仁(1865一1926年),名泽周,江苏武进人,为清末民国初年名医,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学校,桃李满天下,医誉满海上。
编辑推荐 《孟河四家医案医话集》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目录
费伯雄医案医话
内科
一、伤寒
二、感冒
三、风温
四、春温
五、暑湿
六、湿温
七、伏暑
八、秋温、秋燥
九、冬温
十、霍乱
十一、痢疾
十二、疟疾
十三、中风
十四、肝风
十五、眩晕
十六、耳鸣、耳聋
十七、郁症
十八、痰证
十九、痉厥
二十、不寐
二十一、惊恐
二十二、癫、痫、狂
二十三、咳嗽
二十四、哮喘
二十五、肺痈
二十六、失音
二十七、自汗、盗汗
二十八、虚劳
二十九、血证
三十、胸痹
三十一、胁痛
三十二、脘腹痛
三十三、呕吐
三十四、泄泻
三十五、噎膈
三十六、黄疸
三十七、肿胀
三十八、症瘕
三十九、消渴
四十、遗精
附:阳痿
四十一、淋浊
四十二、癃闭
四十三、便秘
四十四、关格
四十五、痿蹙
四十六、痹
四十七、疝气
四十八、脱肛
四十九、瘀伤
五十、其他
外科
一、头部疾患
二、流注、流痰
三、乳痈、乳疬
四、子痈
五、肛肠疾患
六、四肢疾患
七、疔疮
八、梅毒
九、肠痈
皮肤科
一、湿疹
二、癣
三、疥疮
四、大麻风
眼科
医话
喉科
医案
妇科
一、月经不调
二、崩漏
三、带下
四、胎前疾患
防胎动小产方
试验有胎无胎法
催生方
催生用达生散
保产卫婴至宝丹
医案
五、产后疾患
六、妇科杂病
儿科
一、感冒
二、麻疹
附:白疹
三、痢疾
四、虫积
五、肺痈
六、解颅
七、龟背

费绳甫医案医话
内科
一、伤寒
医案
二、感冒
医案
三、温病三论
主邪客邪伏邪论
邪热入营论
邪入包络论
四、风温、春温
医案
五、暑温、湿温
医案
六、秋温
七、冬温
八、时疫
医案
九、霍乱
医案
十、痧胀
医案
十一、疟疾
十二、痢疾
医案
十三、厥
医案
十四、脱证
十五、中风
医案
十六、眩晕
医案
十七、肺痈、肺痿
医案
十八、咳、哮、喘
医案
十九、痰饮
二十、劳损
医案
二十一、血证
鼻衄
吐血、咯血
尿血
便血
二十二、诸痛
胃痛(附:嘈杂)
胸痛
胁痛
腹痛
腰痛
伤痛
头痛
医案
牙痛
目痛、目疾
医案
二十三、呕吐、反胃、
噎膈、关格
医案
二十四、呃逆
医案
二十五、黄疸
医案
二十六、肿胀
医案
二十七、积聚、症瘕
医案
二十八、痰证
二十九、心悸、不寐
医案
三十、情志
三十一、郁
医案
三十二、癫、狂、痫
医案
三十三、三消
医案
三十四、遗精
医案
附:阳痿
三十五、淋浊
医案
三十六、二便不利
医案
三十七、遗尿
三十八、寸白虫
三十九、痿
医案
四十、痹
医案
四十一、奇病
四十二、疝
医案
四十三、瘥后、劳复
四十四、痔
妇科
一、月经不调
医案
二、崩漏
医案
三、带下
医案
四、胎前
医案
五、临产
医案
六、产后
医案
七、女子杂症
医案
儿科
马培之医案
巢崇山医案
巢渭芳医话
丁甘仁医案
附 丁甘仁晚年医案
……
文摘 十五、中风
真中风者,风自外来,中风之实症也。类中风者,风从内起,中风之虚症也。然挟火挟痰,虚中有实。真中风外有六经见证,用小续命汤照易老六经加减法。类中风挟火挟痰,每多闭证,神昏不省人事,舌强不语,牙关紧闭,喉有痰声,两手握固,甚则筋络瘛疭,急用芳香开窍,如气虚挟痰及纯虚者多见脱症,猝然昏仆,神迷不醒,舌强不语,喉有痰声,汗多,牙关不紧,两手不握。此气虚挟痰,东垣所谓气虚痰中也,宜用加味六君汤。前症悉具,四肢冷,面赤如妆,汗出如油,虚寒已极,急宜附子理中汤温补之。症有非闭非脱,神迷呓语,喉有痰声,牙关不闭,两手伸缩自如,外风引动内风,挟痰阻窍。治宜祛风豁痰,其人即苏,再察其虚实而调之,此治中风之大略也。
类中风神昏不省人事,舌强不语,牙关紧闭,喉有痰声,两手握固,肢节瘛疭,内风鼓动,挟痰火直中包络,神明无主,倘内入于心,危殆立至。脉来弦数而滑。治宜芳香宣窍,宗吕元膺法。
至宝丹(过服)一分天花粉三钱
羚羊角(先煎)五分
川贝母三钱化橘红五分
陈胆星五分鲜竹沥二两
姜汁两滴(冲服)
猝然昏仆,神迷不醒,喉有痰声,牙关不紧,两手伸缩如常。自汗甚多,脉微兼滑,东垣所谓气虚痰中也。治宜加味六君汤益气豁痰。
吉林参(另煎冲服)一钱五分
云苓神二钱
野於术一钱
炙甘草五分
薄橘红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鲜竹沥二两(姜汁半匙冲服)
昏仆神迷,喉际痰声漉漉,牙关不闭,两手伸缩自如,四肢冷,头汗多,脉来濡微。此气虚中无砥柱,真阳有欲脱之机,急用附子理中汤温补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