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德语课

2010-03-20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码:4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44245454/9787544245456 ·条形码:9787544245456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德语课 去商家看看
德语课 去商家看看

 德语课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页码:4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44245454/9787544245456
·条形码:97875442454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德语课》内容简介:易北河水缓缓流淌,浓雾中的汽笛声依稀传进禁闭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惩罚性作文《尽职的快乐》。痛苦的往事打开了缺口:十多年前,身为乡村警察的父亲恪尽职守地监视一位于他有救命之恩的画家,禁止其作画。自幼与画家亲近的西吉,悄悄将他的作品藏在一间破磨坊里。战后,禁令解除,父亲却仍然顽固不化地继续“履行职责”。一场莫名大火将磨坊里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到达极点。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览上“偷”画被送入教养所……
西吉在回忆中一发不可收拾,日复一日完成了厚厚一摞《尽职的快乐》。而他自己也不愿再跨出禁闭室,想要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尽职的快乐”……
作者简介 西格弗里德·伦茨(Siegfried Lenz),德国当代杰出作家。
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合称“当代德语文学三大家”。曾获“不来梅文学奖”、“歌德文学奖”和“德国书业和平奖”等重要奖项,被誉为德意志民族的“心灵守护者”。
1926年生于东普鲁士,17岁被征入伍。战后攻读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和哲学。1951年处女作《空中之鹰》出版,引起文坛重视,次年荣获莱辛文学奖。此后,《与影子的决斗》、“激流中的人》、“面包与运动》、《灯塔船》、《满城风雨》、《楷模》、《家乡博物馆》、《失物招领处》、《默哀时刻》等陆续面世,其作品意蕴深远,沉郁厚重,将现代人的孤独、失败、过失、考验、责任、良知,拷问得深沉而悲凉,在德国乃至世界文坛逐渐确立崇高的地位。
享誉全球的《德语课》出版于1968年,作品取材自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小说以真切朴素、错落流转的叙述手法,“开满花朵一样”的句子,深刻审视了那个疯狂时代被扭曲的人性。作品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出版,名列“世界50大小说”,成为影响深远的不朽经典。
译者简介:
许昌菊,著名德语译者。1933年生于武汉,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德国波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一等秘书。1996年至2001年应邀任德国圣布拉辛学校汉语教授。主要译著有《德语课》、《印地安人、黑人、阿拉伯人》、《施蒂勒》、《卡拉扬传》等。
媒体推荐 这部书震撼了我,在一个孩子天真的叙述里,我的阅读却在经历着惊心动魄。这是一本读过以后不愿意失去它的小说,我一直没有将它归还给学校图书馆。
  ——余华(著名作家)
《德语课》将“忠于职守”和“助纣为虐”的辩证关系,作出了罕有其匹的深刻讨论。在近代德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南方朔(文化评论家)
《德语课》的成就达到了两个巅峰——罕见的深刻与卓著的描绘。作品的精髓、力量及其不同以往的理智而公正的呐喊,并不会因任何版本的差异而有所削弱或改变。
  ——《纽约时报》
纳粹将一代人的心灵毁得支离破碎,伦茨和一批有良知的作家开始一点一点捡拾。
  ——《卫报》
半个世纪以来德国最深沉厚重的文学经典。
  ——《南德意志邮报》
作品的严肃沉重满怀悲伤,只有具有深切良知的观察者才能写出如此杰作。
  ——《时代报》
以扣人心弦的文字与史实般的巧计,刻画了一个由偏见、僵化的固执所组成的狭隘、压抑的世界,将该时代化为图像,显现于读者面前。
  ——《斯图加特报》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伦茨小说。他用的是开满花朵一样的句子套句子的文笔,我喜欢。
  ——德国小读者
格拉斯和伦茨,他们对我的吸引力比德国这个国家对我的吸引力还要巨大,如果能见到他们,我想这会成为我的隆重的节目。
  ——莫言
编辑推荐 《德语课》:德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杰作,“世界50大小说”之一。
一部余华借了舍不得还的不朽杰作,一部S.H.E随身携带的好读经典。各国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经典。
无论在使有眼花缭乱的春天,还是雨中,无论在阴沉沉的星期日,还是清晨或傍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他总是在自行车上颠簸,向着自己使命的列胡同里蹬去……
目录
惩罚
禁止绘画
海鸥
生日
躲藏
第二视觉
中断
肖像
回家
半小时的期限
看不见的图画
聚光镜下
生物课
观察
重操旧业
恐惧
病态
参观
海岛
分别
……
文摘 他们罚我写一篇作文。约斯维希亲自把我带进我的禁闭室。他敲了敲窗前的栅栏,按了按草垫,然后,这位受我们喜爱的管理员,又仔细检查了我的铁柜和镜子后边我经常藏东西的地方。接着,他默默地而且生气地看了看桌子和那满是刀痕的凳子,还把水池子细瞧了一遍,甚至用手使劲地敲了几下窗台,看它有无问题。他随随便便地检查了一下炉子,接着走到我面前,慢腾腾地将我从肩膀到膝盖搜查了一遍,确信我的衣袋里没有什么有害的东西。然后,他带着责备的神情把一个练习本放在我的桌上,这是一个作文本,灰色的签条上写着:西吉·耶普森的德语作文本。他招呼也不打一声就向门外走去,他失望,感到自己的好意受到了伤害;因为这位受我们喜爱的管理员约斯维希对我们不时受到的惩罚比我们更敏感,他痛苦的时间更长,所受的影响更大。他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锁门的动作,向我表示了他的伤心失望。他把钥匙伸进锁眼时显得毫无生气,捅了又捅,像是不知所措的样子。第一次转动钥匙前他踌躇了一下,接着转动起来,把锁弹开,随后像是对这种犹豫不决的回答,责备自己似的粗暴地转动了两下钥匙。不是别人,恰恰是卡尔·约斯维希,这个文弱、羞怯的人为了罚我做作文而把我关了起来。
尽管我几乎坐了一整天,但怎么也开不了头。眼望窗外,易北河在我眼前模糊地流过;我闭上双眼,它仍在不停地流;河上铺满了闪着蓝光的浮冰。我不得不目随那条拖船,它用漆皮已经剥落、加挡板的船头把灰色的冰块剪裁成各种样式;我不得不注视那河流,看它如何洋溢着把冰块冲向我们的海滩,向上挤,哗啦哗啦地向上推,一直推到干枯的芦根丛中,并把它们遗弃在那里。我厌恶地看着一群乌鸦,它们似乎在施塔德有约会一般,一只一只地从韦德尔、从芬肯韦尔德和汉内弗尔山特飞来这里,在我们岛上聚集成群,随后飞上天去,在空中盘旋,直到一阵顺风吹来,把它们送往施塔德。多节的柳树,裹着一层闪亮的薄冰,还蒙上一层干白霜,也使我分心;白色的铁丝网、车间、海滩边的警告牌、菜地里冻硬的土块——春天,我们在管理员监督下,自己在这里种菜——所有这一切,甚至太阳,那隔着乳白色窗玻璃而变得灰蒙蒙、投下许多长长的斜影的太阳,都分散我的注意力。有一回,我几乎就要动笔了,目光却又不由自主地落到用铁链系着的、满是伤痕的浮桥上,桥边系着一条从汉堡来的汽艇,船身不长但舱房宽大、黄铜锃亮。这条船每个星期要运送多达一千二百名心理学家到这里来,这些人对难以教育的青少年怀着病态般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