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2560497/9787802560499 ·条形码:978780256049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孔子的智慧 |
 |
|
 |
孔子的智慧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2560497/9787802560499
·条形码:97878025604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思考者
内容简介 《孔子的智慧》为林语堂文集之一,共分11章,其中《孔子传》首次把孔子的传记译成英文,这是孔子最早的传记,也是孔子惟一的传记,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英译;《中庸》给儒学系统一个完整适当的基础;《大学》虽然在伦理与政治之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国家世界之间的立论未必允当,文字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经过重新排列重新选录的《论语》文本,大体而论,是《孔子的智慧》最为隽永有味的一章。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短剧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编辑推荐 《孔子的智慧》:
孔子相信由孝顺的子孙、仁爱的弟兄所构成的国家,一定是个井井有条、安宁治安的社会。儒家把治国平天下追溯到齐家,由齐家追溯到个人的修身。这种说法颇类似现代教育家所说,现在天下大乱在于教育失败一样。把世界秩序作为最终目的,把个人修身作为基本的开始。
在孔子理想中有一个世界,其中男女大致尚近乎完美,而使礼的种种约束已无必要,这一点颇堪玩味,并因此令人觉得孔子的憧憬具有道不远人之意;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
孔子则如现代的基督徒,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学术的力量,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际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这都是孔子部分的信念。
简截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
——林语堂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孔子传
第三章 中庸
第四章 大学
第五章 论语
第六章 论以六艺施教
第七章 哀公问
第八章 理想社会
第九章 论教育
第十章 论音乐
第十一章 孟子
……
序言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0f Confucius),系语堂先生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思想之作,列入美国“现代丛书”(The Modern Library),全书约三百页,于一九三八年在美国出版。
本书共分十一章如下:
第一章为林氏之导言,为本书重要部分。本章向西方读者介绍并阐释孔子之思想、人品、风貌。
第二章为孔子传,完全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本文。但分为若干章节,并予标题,以便查阅。
第三章为《中庸》原文,也分节标题。
第四章为《大学》原文,也分节标题。
第五章为《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其中一部分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所记孔子弟子的话。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孔门语录,如今我们所见的《论语》是杂乱无章的,也许是秦始皇焚书后,汉儒据记忆写出,未经分题编辑的缘故。本书作者选辑《论语》中与孔子关系重要的部分,分为十类,并予标题,以醒眉目。
文摘 鲁哀公问政,对日:“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日:“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日:“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日:“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日:“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瞰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日:“《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日:“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斋、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其于乡党,恂恂似不能言者。其于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朝,与上大夫言,闽阎如也;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趋进,翼如也。君召使傧,色勃如也。君命召,不俟驾行矣。鱼馁,肉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是日哭,则不歌。见齐衰、瞽者,虽童子必变。“三人行,必得我师。”“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使人歌,善,则使复之,然后和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子贡日:“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达巷党人(童子)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日:“我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我执御矣。”牢日:“子云‘不试,故艺’。”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