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四书五经(套装全8册)

2010-03-2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5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7591702 ·条形码:9787807591702 ·版本:第3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四书五经(套装全8册) 去商家看看
四书五经(套装全8册) 去商家看看

 四书五经(套装全8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5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7591702
·条形码:9787807591702
·版本: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8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经典智品藏书
·套装数量:8
·图书品牌:北京智品图书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由九部儒家经典组成,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自西汉“独尊儒术”始,这些经典即受到推重,至南宋以后更成为历代政权科举选拔人才的必读书,足见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的合称。朱熹按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四书”按《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排列。“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原与《乐经》并称为:八经气据传因秦时焚书,《乐经》散伕,汉初时仅存其余五经。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五经”逐步成为儒家经典。
九部经典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受到了各个时期学者文人的推崇。为了使读者对“四书五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我们选取了这九部典籍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汇辑成了这部《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通过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使两千年前的经典诗文变得易于理解。同时我们为了更有助于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加进了何晏、王肃、马玄、孔安国、包咸、朱熹等人的批注。选取与正文相契合的珍贵古版画作为插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
希望通过《四书五经》,能够使读者领悟至圣先贤的千年智慧,从而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目录
册一
大学
中庸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玫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册二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孟子
粱惠王章句上
粱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膝文公章句上
膝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册三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周易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册四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
责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遂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决卦第四十三
垢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册五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公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兑卦
说卦
序卦
杂卦
尚书
虞书
尧典
舜典

册六
夏书
禹贡
……

册七
册八
……
序言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作为文明载体的文字。在经历了刻画、熔铸的发展历程之后,殷商时,人们已开始了在竹木简上的书写。故而孔子在《尚书。多士》篇里不无骄傲地说:“惟殷人,有册有典。”
正是在先秦时期,学术文化逐渐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把过去千年来积累的档案文献编辑成经典,详加注疏。与他同时代的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在此时开始了自己的著述,诸多文化技术、自然科学方面的专著应运而生。这些经、传、论著组成了我国最早的图书,即最早的古籍。
中国的古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我们传承了先贤圣哲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延袤于元、明、清,时间跨度约为1300多年。可是就在这1300年中,典籍大量散伕,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而两宋316年间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官私刻书有1万多种。印数则当以百千万计。元代掌握全国政权仅有87年,仅是宋代历史的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刻书也有3200多种,相当于宋代刻书总量的四分之一。然而这些典籍散佚极其严重,至清嘉庆时,著名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就曾感叹:“宋元本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故而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
文摘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絮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