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观察技巧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5756670/9787535756671 ·条形码:9787535756671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护士观察技巧 |
 |
|
 |
护士观察技巧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5756670/9787535756671
·条形码:97875357566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提高护理工作绩效丛书
内容简介 《护士观察技巧》讲述了: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过去的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已被整体护理所取代,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全方位地给予病人从身体到心理的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护士再也不是盲目的医嘱执行者,而是医疗信息的传递者、治疗取舍的参谋者。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观察病情、收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凸显重要。《护士观察技巧》旨在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找到病情观察的思路与“窍门”,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疑南问题。
编辑推荐 《护士观察技巧》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护士观察技巧》是数十位资深护士多年甚至几十年工作经验的结晶,其内容集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于一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了介绍护士在工作中各类标本采集技巧、无菌技术操作技巧、各类治疗技术操作技巧、常用护理抢救技术操作技巧、常规护理操作技巧等,从而提高护理操作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护士观察技巧》是护士、实习护士、在校护士提高动手能力的必备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护理观察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第二节 护士如何提高护理观察能力
一 全面观察,重点收集
二 重视护理体格检查
三 充实专业理论知识
四 养成观察的习惯
五 工作中做到五勤
六 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七 护理观察中应有针对性
八 动态观察与分析
第三节 护理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一 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放在首位
二 收集信息要精确
三 护理观察更需慎独精神
四 不被假象所迷惑
第二章 护理体格检查技巧
第一节 望诊技巧
一 望诊的方法
二 望诊的内容
三 望诊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问诊技巧
一 问诊的方法
二 问诊的内容
二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测诊技巧
一 常用测诊内容及技巧
二 测诊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听诊技巧
一 听诊的方法
二 听诊的内容
三 听诊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触诊技巧
一 触诊的方法
二 触诊的内容
三 触诊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 叩诊技巧
一 叩诊的方法
二 叩诊的内容
三 叩诊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 嗅诊技巧
一 嗅诊的内容
二 嗅诊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日常护理观察技巧
第一节 排泄物的观察技巧
一 大便
二 小便
三 呕吐物
四 痰液
第二节 巡视病房时的观察技巧
第三节 围术期观察技巧
一 术前观察
二 术中观察
三 术后观察
第四节 夜间观察技巧
一 夜间护理观察的要点
二 夜间护理观察的技巧
第五节 急诊护理中的观察技巧
第四章 常见症状的观察技巧
第一节 发热的观察技巧
一 观察全身情况
二 观察面容
三 观察皮肤
四 观察淋巴结
五 观察伴随症状
六 观察发热过程与热型
七 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史
第二节 腹痛的观察技巧
一 观察腹痛的性质
二 观察腹部情况
三 观察腹痛时的伴随症状及全身隋况
四 腹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第三节 胸痛的观察技巧
一 注意发病年龄与起病缓急
二 观察胸痛部位
三 观察胸痛性质
四 观察胸痛的持续时间
五 观察影响疼痛的因素
六 观察伴随症状
七 胸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第四节 头痛的观察技巧
一 观察头痛的性质
二 观察头痛的缓急
三 观察头痛的部位
四 观察头痛的程度
五 观察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
六 观察头痛发作时伴随的症状和体征
七 头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第五节 腰背痛的观察技巧
一 了解病人的年龄
二 了解病人的职业
三 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
四 观察疼痛部位
五 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
六 观察疼痛的诱因及缓解因素
七 腰背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
八 警惕危险信号
第六节 关节痛的观察技巧
一注意引起关节痛的原因
……
第五章 危重病人的观察技巧
第六章 特殊病人的观察技巧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护理作为一门与医疗并行的独立学科,得到了高度重视与同步发展,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业绩,已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愈来愈高,关注健康,希望了解与自身治疗、护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同时,伴随医学专业分工细化、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临床护理人力严重缺乏,护士每天超负荷地工作运转。虽然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处理护士人力不足的问题,但彻底解决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为此,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护士操作、观察与沟通的能力,快速、高效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组织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及资深护士们,在工作之余把自己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上升为较科学、完整的理论知识,从提高护士动眼、动手、动嘴能力的角度,撰写了《护士操作技巧》、《护士观察技巧》、《护士沟通技巧》这套提高护理工作效绩丛书。
文摘 插图:

2.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包括:①单纯性晕厥,临床上较多见,晕厥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高温、神经紧张、恐惧、情绪激动、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疲劳、持续站立、饥饿、妊娠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后期.一般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状。②直立性低压性晕厥,病人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位时,血压迅速下降而导致脑血流量不足,出现晕厥症状时称直立性低血压。多在中年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病程可数月至数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早期只有轻微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症状,以后缓慢进展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症状、躯体神经症状等。③排尿性晕厥,常发生于排尿或排尿结束时,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和晕厥。④颈动脉窦性晕厥,又称颈动脉窦综合征,是由于颈动脉受刺激、颈动脉硬化或其邻近病变、衣领过紧时发生。颈动脉窦附近有肿瘤、炎症、外伤、受到牵拉或颈动脉窦受到外力的压迫等导致颈动脉窦性晕厥发作。⑤仰卧位低血压性晕厥,主要见于妊娠后期、腹腔内巨大肿瘤、血栓性静脉炎、下腔静脉内隔膜样阻塞及静脉原发性平滑肌瘤等。主要表现为仰卧时病人血压骤降、心率加快及晕厥发作。
3.心源性晕厥
主要是由于心脏停搏、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导致心排血量突然下降,脑供血不足所致。直立时发病,无明显的先兆表现,多提示心源性晕厥或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仰卧位时发病的晕厥多为心源性晕厥。
4。脑源性晕厥是指脑局部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发作时间可较长。预后差。主要见于脑干肿瘤、炎症、变性、高位脊髓病变等。其他如某些镇静药、安定药、麻醉药等可抑制中枢神经、血管、运动中枢导致晕厥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