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

2010-03-19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209048693/9787209048699 ·条形码:978720904869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 去商家看看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 去商家看看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209048693/9787209048699
·条形码:97872090486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二十世纪学人系列

内容简介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内容简介:他是个不合时宜的人,是个真正的孤独者,孤独到让人悲悯的地步。他孤独不是因为他高深,而是因为他与人群总处在游离状态之中。他与时代并不合拍,与父亲不共戴天,和家人冷漠客套,与朋友几乎无真交心者,日记里记下了许多朋友阴暗的生活。进入他日记里的名人,几乎都有不堪的记录。
作者简介 冉云飞,生于重庆酉阳乡下的蛮子,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尖锐的秋天:里尔克》、《陷阱里的先锋:博尔赫斯》、《庄子我说》、《像唐诗一样生活》、《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通往比傻帝国》等书十数部,现供职于某刊。
媒体推荐 与帕金森病患者同行,了解疾病,了解自己,了解社会。
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
  ——苏珊·桑塔格
冉云飞的博客我天天读,有思想有史料更有文采。他的文章和著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
  ——谢泳
从“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到那个时代中“中国社会的病人”,此书于胡适对吴虞的评价不是“照着讲”、“接着讲”,而是“对着讲”,门户另立,别开生面。
不独是一介病夫的病理学报告,这里固有精彩的症候性分析。更是民初前后蜀地生态的文化地图:精神的、物质的。点线交叠,可窥处多,可圈点处亦多。
  ——邵建
除了大师热,近年还有一股民国热,闹得人人都想在故纸堆中翻出一两个“被遗忘的民国大师”,仿佛民国文人皆大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冉云飞这本《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就显得格外珍贵了。因为吴虞不算一个大人物,学问上也没多了不起的成就,人品更是可议;冉云飞却苦苦考掘他留下来的日记,不是为了翻案,而是要以小见大,从一个不算大红也不至默默无闻的文人身上,唤回那个年代一般知识社群的平常日子。老实说,冉云飞那令人不忍释卷的叙事技巧与触类旁通的洞察力,甚至使得这一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一部整个民国时期的微观历史,是芸芸同类著作中的难得佳构。
  ——梁文道
编辑推荐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二十世纪学人系列。
专业书评 除了大师热,近年还有一股民国热,闹得人人都想在故纸堆中翻出一两个“被遗忘的民国大师”,仿佛民国文人皆大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冉云飞这本《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就显得格外珍贵了。因为吴虞不算一个大人物,学问上也没多了不起的成就,人品更是可议;冉云飞却苦苦考掘他留下来的日记,不是为了翻案,而是要以小见大,从一个不算大红也不至默默无闻的文人身上,唤回那个年代一般知识社群的平常日子。老实说,冉云飞那令人不忍释卷的叙事技巧与触类旁通的洞察力,甚至使得这一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一部整个民国时期的微观历史,是芸芸同类著作中的难得佳构。

——梁文道

从“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到那个时代中“中国社会的病人”,此书于胡适对吴虞的评价不是“照着讲”、“接着讲”,而是“对着讲”,门户另立,别开生面。
不独是一介病夫的病理学报告,这里固有精彩的症候性分析。更是民初前后蜀地生态的文化地图:精神的、物质的。点线交叠,可窥处多,可圈点处亦多。

——邵建

冉云飞的博客我天天读,有思想有史料更有文采。他的文章和著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精神财富。
——谢泳

目录
自序
研究出一个病人
一、生活面貌
民国成都人贩交易
民国成都餐饮
家人看病
买房置业
生活中消费的新事物

二、人物交往
吴虞与廖平
吴虞与陈独秀
吴虞与马幼渔
吴虞与马叙伦
吴虞与周作人
吴虞与刘师培
吴虞与黄侃
吴虞与柳亚子
吴虞与青木正儿
吴虞与胡适
吴虞与李劼人
吴虞与林损
吴虞与郁达夫
吴虞与巴金

三、思想历程
吴虞与北京大学
阅读消费与知识谱系
对吴虞的心理学分析
后记
……
序言 写下这标题,我吓了一跳,显得忐忑,希望不致唐突前贤。对吴虞(1872一1949)的兴趣,当然来自早年看到胡适对他的称赞,说他是“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自然为他的勇气所折服。我本来是想向“老英雄”学习,向他看齐的,却发现“老英雄”身上,有许多不可捉摸的东西,远胜于那些被人们祥林嫂般的重复说法。我发觉他既是中国社会的病人,也是中国社会之病的参与者、清理者、治疗者,他是一种古怪的结合体。这种古怪的结合,仿佛中国古堡里突然搜出了一份西洋地图,让你产生不配合的晕眩感。这种错位,让我感到困惑迷惘,不知所措,难以切入,但这更加激起了我对他的兴趣。
文摘 插图:


一、生活面貌
民国成都人贩交易
吴虞被胡适誉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让许多人以为他是像胡适先生一样的新派人物。其实,在那个旧式气氛浓厚的时代能真正新起来的人是很少的,就连胡适、鲁迅这样弃旧启新、得时代风气之先的人物,身上也都有不少“旧”的痕迹,何况彼时的一般人呢。打孔家店的既是个“老英雄”,当然就得有点老英雄的特征。什么是老英雄的特征呢?“英雄”一“老”,虽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但越“老”,与过去的瓜葛越多,不免就由“老”而旧。胡适在一些事情上都难免在夹缝中去适应,何况比他年长近二十岁的“老英雄”吴虞?比如,在买婢蓄妾上,在吴虞时代显然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不道德,不能以今日之人权要求去衡量他,但念他是有非孔排儒、提倡女权平等思想,且是有“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美誉的人,所以也就不免要对他在理论上的“先进”与行动上的“落后”而产生的“落差”,做一番梳理,以观其言行不一、新旧杂陈,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人的丰富与繁复,以便我们对人性不作“好人”与“坏人”的简单判别。“好人”与“坏人”的思维模式,是培养我们做思想上的懒汉的便捷方式,这样的方式用得太久,便会使自己钝化为没有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的人,从而丧失辨别力。
阅读一些有关民国人物的记录特别是日记,常能看到买婢蓄妾的记载。军阀财主、闻人大款当然是买妾蓄婢的大户,最令人叫绝的记录,恐怕当数《胡适日记》里的记载:“上午,严敬斋(庄)自山西来,他是陕西人,新近到过陕西,故能谈陕西种种惨无人道的事。他说郭坚有七十几个妻妾,陈树藩每年亦必死几个妾,讨几个妾。”(1921年5月11日)陈树藩、郭坚都是借清朝覆亡、民国初兴而成势力的陕西军阀,二位不仅在军事上争斗,在买婢蓄妾上亦难分轩轾,完全是一幅买婢蓄妾的“竞赛图”。文化界人士在买妾蓄婢上,虽无法与有权有势者相颉颃,不过外界不乏传闻,但像吴虞这样把其问的根底详加记载者,恐怕还是比较少见的。彼时四川僻处西南一隅,风气未开固是事实,但除成都之外的许多地方地瘠民贫,才是引发买婢蓄妾之事真正的现实诱因。由于吴虞在城市里过着中产者的生活,他看到卖儿鬻女的事是很少的,但他在1915年3月17日的日记里写道:“饭后出少城至西御街闻人言,早间有贫民卖二孩,共钱五百文,一孩仅得钱二百五十耳。惨矣!”卖儿鬻女,在吴虞看来,也许都不算什么,
……
后记 《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一书写完,并没有一点放松的欣悦之感。因为《吴虞日记》里所蕴藏的诸种史料,并不是一本书可以研究完毕的。比如他记载的诸种物价史料,是研究近现代四川乃至全国物价史的重要史料,也是民众日常经济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关书价的记录,是研究近百年出版、书籍传播史等方面必不可少的史料。截至目前,我还没看到过任何一部研究书籍出版、旧书业的书中,对书价有过认真的经济史分析,这些都从反面来证明《吴虞日记》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
再者,《吴虞日记》一书的特殊价值,还表现在从旧式士人到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过程中,他们是如何顺应这种转变的。也就是说,因取消了科举考试,士人们普遍失去了学而优则仕的机会,他们是如何从一种边缘状态,又重新占据大学及各种新式传媒等领域,从而开创自己的新生活的,吴虞算是个比较典型的个案。从这方面来看,研究近现代思想、文化变迁的成果并不多,只有罗志田、王巩森、李孝悌诸人有些相对不错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解读《吴虞日记》的空间还很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