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

2010-03-1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码:18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3415703/9787503415708 ·条形码:9787503415708 ·版本:第2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 去商家看看
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 去商家看看

 起点:邓小平南方之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码:18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03415703/9787503415708
·条形码:9787503415708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之行和南方讲话,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时刻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指导中国航船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向着更健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点》作者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当年负责全程安排、陪同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的十一天巡视,零距离聆听教诲、讲话。作者耳闻、目睹,见证了历史上这短暂而极不平凡的一瞬,并以充满激情的文字把老人家的行踪、语言及周围人员的反应予以实录描述,记载下来,真切、生动,弥足珍贵。
同时,作者并没有把笔墨局限在邓小平同志近旁的人员或事情上,而是高屋建瓴,在时空连线上大大拓展空间。往前推移十四年,即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际与国内政坛变动,经济形势发展改革等诸方面重要事件、思潮、人文状况撮要纳入;往后,又将此番南行及讲话在全国各领域,特别是经济改革、开发区建设及社会思想、人文心理认识改变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予以列述。这样,这部著作就不但见证了邓小平南行的事件本身及意义,而且见证了南行后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从而揭示了南行的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确认了一个伟大理论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开枝,1940年5月出生,广东云浮市人。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广东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广东省东莞县委副书记,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九、十届广州市政协主席。
在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期间,他负责接待了“文革”结束后的历任中共中央主席或总书记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指挥处理了1984年桂林和1990年广州两场重大空难事件。在广州市工作期间,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全市的经济实力.改变城市的面貌和对口帮扶广西百色贫困山区,他忘我工作,真抓实干,做出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公认的实绩。广州市民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打工仔”。1998年10月.全国扶贫办授予他“全国扶贫状元”称号。
1992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期间,他参与了全程接待和保卫工作,是“南方之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亲历者。
编辑推荐 《起点》的作者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作者的思想,净化了他的灵魂,他抱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深情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邓小平,解读南方谈话,解读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一份改写历史的绝密电报
第二章 一个精心打造的视察方案
第三章 特区到底姓什么
第四章 改革开放是谁也挡不住的历史洪流
第五章 让全国人民都种一棵发财树
第六章 这里是最好的社会主义
第七章 1992年的春天故事
第八章 南方谈话的主要精神写进了中央的决议
第九章 南方之行引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第十章 老人家留给我一把做人的钥匙
后记
……
序言 1992年1月,历史给我一个机会,把我这个靠奖学金读完大学的农村山娃子,与比我大36岁的邓小平对接起来,使我能够全程安排和陪同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珠海“休息”11天,亲历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历史性影响的重大事件——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
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我的思想,净化了我的灵魂,抱着对伟人无比崇敬的深情和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几经思考,我终于鼓起勇气,提起笨拙的笔,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解读邓小平,解读南方谈话,解读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
我一直把自己定位为是一个有文凭没文化的人,加上工作忙,所以至少在构思写这本书之前,都没有动过用自己的笔把这段历史记载下来的念头。只是随着伟人的离去,随着我年岁的增长,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但对这段历史的细节却没有以前那么清晰,尤其是看到各式各样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实文章和我经历的实际情况有出入时,我心里更是急得不得了,我知道这样下去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会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编撰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及其这段历史。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里面有我们当时的分工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也有我们记忆的差异,还有作者、出版单位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事人,有责任厘清当时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补充和完善这段历史,以有利于科学地研究伟人邓小平及其改革开放思想、研究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促使我写这个东西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还在于我对邓小平同志无比深厚的感情,虽然交往只有11天,但好像一辈子都与他相识相知一样,有无限的感慨,有不尽的思念,有千言万语需要倾诉,而这些都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
正是这不尽的思念,浓浓的真情,鼓起了我的勇气,写一本陈开枝眼中的《1992·邓小平南方之行》这样的书,把我当年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把我事后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把邓小平同志对我的启发和我的实践,把我心目中的邓小平同志,用朴素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给党和人民一个交待,给历史一个交待,给自己的人生一个交待。
文摘 T省灵山县被裹在一个长方形的河蚌里。张开嘴,是晶莹剔透的灵江,合上嘴,是满目水墨晕染的杜鹃。这里的杜鹃开得可真叫神奇!那阵势,像是老天爷抓了一把东北的发面引子,忽悠一下就这么撒向人间。引子得了仙气,落在人间就变成花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花,它挤挤囊囊吹喇叭似的往地上吹,河床上吹,山头上吹。还嫌不够,得着势头往树上吹,吹醒了漫山遍野十米八米高的杜鹃树,密密匝匝的花朵高低错落,红的如火,绛的如霞,绯的如少女脸上的笑靥,直把绵延的青山绿水打扮成人间仙阆。人们只见过坐卧在山间的杜鹃花丛,何以得见过这千年百年的杜鹃树?
别看这小小的穷乡僻壤,它也有天下一绝呢!
靠山缘那条路的杜鹃花丛中,隐隐约约出现一支队伍,三四十人,细细长长,随着山路朝县城方向蜿蜒而来。一个伢仔最先发现了他们。
伢仔在县城狭长的街市上滚铁环。他约摸七八岁,留着江南乡村时兴的“长命头”。铁环摇头晃脑在凹凸不平的鹅卵石路上艰难地滚着、颠着,眨眼间出溜几十米远,终于一头歪在树桩上。伢仔用铁钩钩起铁环,这一刻他定住了,猛地伸长脖颈,踮起脚,愣愣地朝远处瞟着,突然转身飞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扯着沙沙的嗓门喊道:“来啦来啦,解放军来啦!”
在一旁玩耍的妹仔听见喊声,也跟着踮起脚看了看,蹦了三尺高:“哎呀,快来看哪,还有女解放军叔叔呢!”分十分要紧的事,但是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是什么事。也许不久以后会告诉你们,也许很长时间都不能告诉你们。反正,我现在必须走了。对不起了!”
我空着肚子,坐上了返回广州的汽车。望着窗外南国冬天特有的绿色,思绪万千。8年了,我对这一天期待已久。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与伟人相处的机缘,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而我一来是工作的需要,二来是历史的恩宠,使原本十分普通和简单的我“不小心”成为了一出“历史大戏”里出头露面的角色。
孙中山先生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我认为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还可以证明:华侨还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力之一
老人家、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想把改革开放先行一步这副重担放到广东的肩上是有理由的,他们透彻地了解广东。因为广东省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位于远离北京的最南部,海岸线长达2400公里。用它做实验,不必担心因政治或经济的混乱对国家带来危机。同时它在国家财政收人所占比例不大,危及国民经济的风险很小,更重要的是广东有毗临港澳的优势,广东人有为了改变贫穷命运而敢为天下先的传统,众多
……
后记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之行,是中国现代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邓小平同志从头到尾都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他对外说是来“休息”的,实际是来做调查研究的。他要调查深圳、珠海特区和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他要用广东、上海等地进行的实践,来检验他亲自制定和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否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是否符合历史前进的规律,是否科学和正确。他是有备而来的,是带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思熟虑的见解而来的。他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人、哲人一样,对自己的判断都充满自信,但又比他们任何一位都更相信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理论品质和工作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吃教条主义的亏,受“左”的东西影响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他深知他不这样做就无法说服那些对改革开放还心存疑虑的同志们,就无法把全党同志的思想统一起来,团结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业,掀起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新高潮。
1992年,南粤的春天来得比任何一年都早。1月,当北方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这里的大地已经是一片葱茏,春意盎然。难怪老人家要到南方,难怪他一到南粤就坐不住。要多走走,要多看看。耳听为虚,眼看为实,百闻不如一见。邓小平同志终于如愿地领略了20世纪90年代郁郁葱葱的岭南春色,领略了深圳、珠海改革开放的风采……看到此情此景,他老人家满意地笑了,在他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天,一个大大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未来发展的春天。他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他用朴直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朴实的道理,在事关改革开放成败的一系列重大实践课题面前,总结过去,前瞻未来,重申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