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职业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电工基础 |
 |
|
 |
电工基础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职业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电工基础》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讲述电工技术中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直流电路、电场与磁场、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瞬态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工基础》可供高等职业教育电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岗位培训用书。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1-1 电路-电路模型
§1-2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3 欧姆定律和电阻元件
§1-4 电流的热效应
§1-5 电源与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6 基尔霍夫定律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
§2-1 无源二端网络
§2-2 电能输送与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2-3 支路电流法
§2-4 网孔电流法
§2-5 结点电压法
§2-6 戴维宁定理
§2-7 叠加定理
§2-8 非线性电阻电路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3章 电场与磁场?电感?电容
§3-1 电场的基本概念
§3-2 电介质
§3-3 电容-电容器
§3-4 恒定电场简介
§3-5 磁场的基本概念
§3-6 磁介质?磁场强度
§3-7 磁通连续性原理与安培环路定律
§3-8 电磁感应
§3-9 电感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4-1 正弦交流电路
§4-2 正弦量的有效值
§4-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4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4-5 R.L.C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4-6 R.L.C串联电路及阻抗
§4-7 R.L.C并联电路及导纳
§4-8 阻抗的串并联?等效阻抗?等效导纳
§4-9 正弦交流复杂电路
§4-10 电路元件的平均功率与平均储能
§4-11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12 功率因数的提高
§4-13 电路谐振
§4-14 互感电路
§4-15 交流电路中的实际元件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5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5-1 对称三相交流电源
§5-2 三相负载的连接
§5-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5-4 三相四线制不对称负载电路的计算
§5-5 三相电路的功率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6章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
§6-1 非正弦周期量的产生
§6-2 非正弦周期性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
§6-3 几种对称的周期性函数
§6-4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6-5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计算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7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析
§7-1 稳态与瞬态
§7-2 RC串联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响应
§7-3 RL串联电路在直流激励下的响应
§7-4 一阶直流线性电路瞬态过程的三要素法
§7-5 一阶电路在正弦交流电压激励下的响应
§7-6 二阶线性动态电路简介
本章结束语
习题
第8章 磁路与铁心线圈
§8-1 铁磁物质的磁化
§8-2 磁路和磁路定律
§8-3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8-4 交流铁心线圈?磁化电流
§8-5 铁心损耗
§8-6 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8-7 理想变压器
§8-8 电磁铁
本章结束语
习题
附录
1.复数·复数的运算
2.绝缘材料的电性能
3.常用铁磁材料基本磁化曲线数据表
4.几种电工钢片铁损数据表
……
序言 本书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类专业电工基础课程编写。
1987年,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生,后又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起点的三年制专科学生,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十多年的高职办学过程中,编者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讲述了电工技术中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
在编写过程中,重点放在电工技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基本原理与分析计算方法上,注意介绍实际应用的知识。全书强调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等效概念,培养学生对复杂工程实际问题概括、简化的能力,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每章开始有一小段引言,一节或几节后有小结,每章之后有本章结束语,这些都是为了理清思路,即为什么要研究某些问题,对这些问题又是怎样思考的,有些什么结论等。节后练习题以巩固概念为主,比较简单;章后的习题,有些需要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以培养综合能力。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谭恩鼎、瞿龙祥、吴兴云3人。其中,第1、第2和第6章由瞿龙祥执笔;第4、第5两章由吴兴云执笔;第3、第7、第8章由谭恩鼎执笔。本书由谭恩鼎、瞿龙祥共同主编,谭恩鼎负责最后的统稿工作。
本书由上海大学吴锡龙教授、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薛涛高级讲师主审,此外,南京电力专科学校张洪让高级讲师、南京无线电学校李树燕高级讲师、芜湖机械学校王运皙高级讲师参加了审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编者在此致以深切谢意。
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有关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使用本书的读者指正。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