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子与通信 >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

2010-03-19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45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711512292X ·条形码:97871151229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 去商家看看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 去商家看看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45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711512292X
·条形码:97871151229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研究生
·丛书名:国外著名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与技术优秀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深入讲述数据网络的原理和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并解释结论。全书共分6章,第1章为序论,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ISO/OSI参考模型。第2章分别介绍了点对点链路的物理层、数据链路控制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第3章介绍的排队论是分析和优化网络性能的有力理论工具。第4章重点阐述了多路访问通信中的各种问题。第5章分析了各种层次的路由选择问题和相关算法。第6章对网络流量问题和相应各种算法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Dimitri Bertsekas ,1965年在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机械和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197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系统科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工程-经济系统系和UrbanaIllinois大学电子工程系执教。1979年他开始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他长期担任私人企业的顾问,身兼多种学术期刊的编者之职,也是IEEE的高级会员。
Bertsekas教授在随机系统控制及线性、非线性和动态程序设计领域都有所研究。他在这些领域中已经发表过大量学术论文。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数据网络、分布式计算以及大规模优化。人的著作包括Dynamic Programming and Stochastic Control(Academic Press,1976),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nd Lagrange Multiplier Methods (Academic Press 1982),Dynamic Programming :Deteministic and Stochastic Models ,Linear Network Optimization:Algorithms and Codes 他也是随机优化控制:The Disctete-Time Case ,以及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ation:Numerical Methods 的合著者之一。
Robert Gallager,1953年在宾夕法尼亚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随后分别于1957年和1960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电子工程方向硕士和博士学位。
曾作为一名技术员,他任职于贝尔电话实验室并服务于美国陆军信号公司多年,1956年至今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目前是电子工程和科学系的富士通教授、信息和决策系统室的主任I领域系的主任。不仅作为Codex公司的顾问,他也是教科书 Information Theory and Reliable Communication的作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通信网络、信息理论和通信理论。
1966年,Gallager博士因其发表的《编码理论的简单溯源和一些应用》IEEE Backer学术论文奖。1965至1970年和1979年至1986年期间他是IEEE信息论学会理事会的成员,1971年担任该学会的主席。他是IEEE的会士并且是国家工程院院士。鉴于其对通信编码技术的贡献。1990年他被IEEE授予IEEE荣誉奖章。

媒体推荐 书评
总揽全书,首先是以非数字的方式对主要概念和原理的简单解释,随之是对问题建模的仔细描述,然后是数学分析。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会在最后得以解释,并且会给出一些实例以阐明更多的细节问题。书中将大量使用图例说明讨论的思路。对于较低层次的课程,这些分析可以被略去不讨论,这使得初学者和中等水平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思想,而同时也使得较高水平的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的能力。


编辑推荐 《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属于数据网络领域的一本中高级读物,适合作为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也适合作为本科高年级选修教材。对于从事数据网络工程、技术服务和研究的专业人员来说,《数据网络》(第2版中文版)也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绪论和分层的网络结构 1
1.1 历史概述1
1.1.1 技术和经济背景4
1.1.2 通信技术5
1.1.3 数据网络的应用5
1.2 消息和交换7
1.2.1 消息和数据包7
1.2.2 会话8
1.2.3 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11
1.3 分层13
1.3.1 物理层16
1.3.2 数据链路控制(DLC)层18
1.3.3 网络层20
1.3.4 传输层23
1.3.5 会话层25
1.3.6 表示层25
1.3.7 应用层25
1.4 一个简单的分布式算法26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28
问题28

第2章 点对点协议和链路30
2.1 概述30
2.2 物理层:信道和调制解调器32
2.2.1 滤波33
2.2.2 频率响应35
2.2.3 采样定理37
2.2.4 带通信道38
2.2.5 调制39
2.2.6 频分和时分多路复用42
2.2.7 其他因素对信道的损害43
2.2.8 数字信道43
2.2.9 物理信道的传播媒质45
2.3 错误检测46
2.3.1 单奇偶校验47
2.3.2 水平和垂直奇偶校验47
2.3.3 奇偶校验编码48
2.3.4 循环冗余校验(CRC)50
2.4 自动重发请求:重发策略52
2.4.1 停等式自动重发请求(Stop-and-Wait ARQ)53
2.4.2 退回n帧自动重发请求(go back n ARQ)58
2.4.3 选择性重发ARQ(selective repeat ARQ)66
2.4.4 ARPAnet ARQ68
2.5 帧的划分70
2.5.1 基于字符的帧划分70
2.5.2 基于比特位的帧划分:标志71
2.5.3 长度段(length field)73
2.5.4 出错的分帧75
2.5.5 帧的最大长度76
2.6 DLC的标准79
2.7 ARQ协议中的链路初始化和拆除84
2.7.1 链路发生故障时的初始化84
2.7.2 链路初始化的主从协议84
2.7.3 链路初始化的平衡协议87
2.7.4 节点发生故障时的链路初始化88
2.8 网络层的点对点协议90
2.8.1 会话鉴别和寻址90
2.8.2 数据包编号、窗口流控制和错误恢复93
2.8.3 X.25网络层标准96
2.8.4 互连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97
2.9 传输层100
2.9.1 传输层标准100
2.9.2 TCP的寻址和多路复用100
2.9.3 TCP的错误恢复101
2.9.4 TCP/IP的流控制103
2.9.5 TP4104
2.10 宽带ISDN和异步传输模式104
2.10.1 异步传输模式(ATM)106
2.10.2 适配层108
2.10.3 拥堵110
摘要112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112
问题113

第3章 数据网络中的延迟模型121
3.1 介绍121
3.1.1 通信链路中的多路复用122
3.2 排队论模型-里托(Little)定理123
3.2.1 里托(Little)定理123
3.2.2 里托定理的概率统计形式126
3.2.3 里托定理的应用127
3.3 M/M/1队列系统131
3.3.1 主要结论132
3.3.2 相对于到达而言的占有概率分布139
3.3.3 相对于离开而言的占有概率分布140
3.4 M/M/m、M/M/∞和M/M/m/m队列系统及其他马尔可夫系统140
3.4.1 M/M/m:具有m个服务器的案例140
3.4.2 M/M/∞:无限个服务器的案例143
3.4.3 M/M/m/m:具有m个服务器的丢弃系统144
3.4.4 多维马尔可夫链-电路交换的应用145
3.5 M/G/1队列系统151
3.5.1 具有空闲阶段的M/G/1队列系统155
3.5.2 预留和轮询158
3.5.3 优先排队论164
3.5.4 G/G/1队列系统的上边界167
3.6 传输线网络169
3.6.1 Kleinrock独立近似171
3.7 时间可逆性-Burke定理174
3.8 队列网络-Jackson定理179
3.8.1 Jackson定理的延伸185
3.8.2 封闭的队列网络188
3.8.3 计算方面的问题-中值分析192
摘要194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194
问题195
附录A:马尔可夫链理论的总结211
3A.1 离散时间的马尔可夫链212
3A.2 细节平衡方程213
3A.3 部分平衡方程214
3A.4 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链214
3A.5 漂移性和稳定性215
附录B:结论的概括216

第4章 多路访问通信221
4.1 介绍221
4.1.1 卫星通信信道222
4.1.2 多支路电话线路223
4.1.3 多接口总线223
4.1.4 无线电分组交换网络223
4.2 分隙多路访问和Aloha系统224
4.2.1 理想化的分隙多路访问模型224
4.2.2 时隙Aloha226
4.2.3 稳定时隙Aloha229
4.2.4 非时隙Aloha233
4.3 分裂算法235
4.3.1 树算法236
4.3.2 先来先服务分裂算法239
4.4 载波侦听247
4.4.1 CSMA时隙Aloha247
4.4.2 CSMA Aloha的伪贝叶思稳定性249
4.4.3 CSMA非时隙Aloha251
4.4.4 CSMA的FCFS分裂算法252
4.5 多路访问预留253
4.5.1 卫星预留系统254
4.5.2 局域网:CSMA/CD和以太网257
4.5.3 局域网:令牌环网260
4.5.4 局域网:令牌总线和轮询268
4.5.5 高速局域网270
4.5.6 一般化的轮询和分裂算法278
4.6 分组无线电网络279
4.6.1 分组无线电网络中的TDM281
4.6.2 分组无线电网络中的冲突解决282
4.6.3 分组无线电的传输半径284
4.6.4 载波侦听和忙音284
摘要285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286
问题286

第5章 数据网络中的路由296
5.1 介绍296
5.1.1 路由中的主要问题297
5.1.2 广域网路由:回顾300
5.1.3 互连网络中路由方法的回顾309
5.2 网络算法和最短路径路由315
5.2.1 无向图315
5.2.2 最小权重生成树(Minimum Weight Spanning Tree)317
5.2.3 最短路径算法321
5.2.4 分布式非同步贝尔曼-福特算法329
5.2.5 自适应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的稳定性334
5.3 广播路由信息:处理链路故障340
5.3.1 洪泛——ARPAnet算法342
5.3.2 无需周期性更新的洪泛343
5.3.3 无序列号广播345
5.4 流模型、最优化路由和拓扑设计351
5.4.1 拓扑设计问题概览355
5.4.2 子网设计问题356
5.4.3 局部访问网络设计问题364
5.5 最优化路由的表述365
5.6 最优化路由的可行方向方法368
5.6.1 Frank-Wolfe(流量偏移)方法371
5.7 最优化路由的投影方法376
5.7.1 无约束非线性最优化376
5.7.2 正值元的非线性优化378
5.7.3 最优化路由的应用379
5.8 在Codex网络中的路由385
摘要386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387
问题388

第6章 流量控制401
6.1 介绍401
6.1.1 流量控制的意义401
6.1.2 流量控制的主要目的403
6.2 窗口流量控制406
6.2.1 端对端窗口407
6.2.2 虚拟电路的点到点窗口411
6.2.3 Isarithmic方法413
6.2.4 在更高层的窗口流量控制413
6.2.5 动态窗口大小调节414
6.3 速率控制方案415
6.4 实际中应用的流量控制概述418
6.5 速率调节算法421
6.5.1 组合的最优化路由和流量控制422
6.5.2 最大-最小流量控制426
摘要430
笔记、出处和推荐读物430
问题431

索引437
参考文献444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