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503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 ·ISBN:9787810028431 ·条形码:9787810028431 ·版本:第2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分子生物学(第2版) |
 |
|
 |
分子生物学(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503 页
·出版日期:1997年08月
·ISBN:9787810028431
·条形码:978781002843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分子生物学(第2版)》是为了适应当前研究生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它既是一本教材,又是一本专著。第一版已入选为“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丛书。我们根据第一版在使用时发现一些问题,修订时在章节安排上做了适当地调整,对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内容予以加强。在其余各章节也适当地补充了新内容,使读者能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其迅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编者虽尽力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材料,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尚希读者不吝惠予指正。
编辑推荐 《分子生物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的现状和展望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生命是物质进化的产物
第二节 生命的分子逻辑
第三节 生物分子
第四节 生物分子的强键和弱键
第五节 生命系统和热力学
第六节 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及其组装
第七节 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分子的交互作用
第三章 细胞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第三节 原核细胞
第四节 大肠杆菌
第五节 真核细胞
第四章 DNA的结构
第一节 DNA结构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第二节 多核苷酸链
第三节 DNA的双螺旋结构
第四节 A—DNA和B—DNA结构的多态性
第五节 Z—DNA
第六节 DNA的变性和复性
第七节 DNA的形状、大小和序列组织
第八节 DNA的精细结构
第九节 超螺旋DNA
第十节 拓扑异构酶
第十一节 染色质的结构
第十二节 一些DNA序列的不寻常结构
第十三节 DNA的限制图谱和序列分析
第五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第一节 DNA复制概貌
第二节 DNA的复制酶和相关蛋白
第三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四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五节 DNA的修复
第六章 DNA重组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同源重组
第三节 位点专一性重组
第四节 转座重组
第七章 RNA的合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原核生物RNA的结构及种类
第三节 RNA酶促合成的特点
第四节 RNA聚合酶
第五节 启动子
第六节 RNA的酶促合成
第七节 RNA转录后的加工
第八节 真核生物RNA的合成
第九节 RNA的自我剪切与催化
第八章 遗传密码
第一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二节 密码的简并性与变偶假说
第三节 密码子的使用频率
第四节 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
第五节 遗传密码的突变
第六节 遗传密码的改变
第七节 重叠基因与重叠密码
第九章 RNA的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核糖体及核糖体核糖核酸结构
第三节 氨基酸的激活与氨酰一tRNA的合成
第四节 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五节 GTP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第六节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的牛物合成
第七节 蛋白质折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链的修饰
第八节 蛋白质的易位与分泌
第十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细菌对营养的适应
第三节 组成蛋白与调节蛋白
第四节 操纵子学说
第五节 操纵基因的结构
第六节 乳糖操纵子
第七节 阿拉伯糖操纵子
第八节 氨基酸合成的操纵子
第九节 基因表达翻译水平的调节
第十一章 病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病毒粒子的结构
第三节 病毒的基因组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第五节 病毒基因的表达
第十二章 真核染色体和基因组的结构
第一节 真核染色体的结构
第二节 真核基因组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器中的基因组
第四节 mRNA前体的剪接
第十三章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二节 细胞周期和生长的调控
第三节 发育的基因调节
第十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第三节 核酸的提取和纯化
第四节 核酸的分子杂交和DNA的人工合成
第五节 目的基因的分离
第六节 核酸的序列分析
第七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其应用
第八节 基因的表达和改造
第九节 RFLP和RAPD及其应用
索引
……
序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生物科学也正经历着激烈的变化。在这一转变中,最突出的是分子生物学渗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如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神经学、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都几乎无一例外。因此,在高等院校各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作为有关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对提高研究生的业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是为了适应当前研究生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它既是一本教材,又是一本专著。第一版已入选为“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丛书。我们根据第一版在使用时发现一些问题,修订时在章节安排上做了适当地调整,对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内容予以加强。在其余各章节也适当地补充了新内容,使读者能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极其迅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编者虽尽力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材料,但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尚希读者不吝惠予指正。
文摘 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含义
生物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研究历程。最早人们从研究动物和植物的形态、解剖和分类开始,以后进一步研究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进入细胞水平的研究。到20世纪中叶以来,生物学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目标,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开始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这是对生物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自从1838年Schleiden和Schwan证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Virehow(1858)提出细胞学说(the cell theory)之后,细胞学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随之遗传学原理也得到揭示。同时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也随之兴起,以细胞为主要材料,进行深入地研究,使生物学的探索进入了细胞水平。
随着物理学和化学渗入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人们对细胞的化学组成的了解日益深化,我们对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及核酸在生命科学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Sanger利用纸层析和纸电泳技术于1953年第一次揭示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开创了以后数千种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先声。不久Perutz及Kendrew(1953)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肌红蛋白(myoglobin)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三维结构,使人们第一次能够洞察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从而了解这些蛋白质在运送分子氧中的特殊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使人们第一次能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乃成为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
在核酸方面随着核酸化学研究的进展,人们揭示出核酸化学的许多规律之后,Watson和crick(1953)共同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模型(double helix model)。这个模型为揭开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的秘密铺平了道路。随后Crick又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明确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从此以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迅速发展,使分子生物学成为生命科学中活力最强的学科。
从广义来讲,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也就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例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膜蛋白结构功能和跨膜运输等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不过目前人们通常采黾狭义的概念,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当然其中也涉及与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