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1225423/9787561225424 ·条形码:978756122542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 |
 |
|
 |
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61225423/9787561225424
·条形码:97875612254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指导精神而编写。书中主要内容包括PhotoshopCS3应用基础、图像颜色的处理与选取、图像选区的创建和编辑、图像的绘制与编辑、图层的应用、通道与蒙版、路径与形状的应用、文本的应用、滤镜的应用以及行业应用实例与上机实验。前九章每章末还附有适量的练习題,可使读者巩固所学知识。《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易学易懂,既可作为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的教材,也适合社会培训班使用,同时可供计算机爱好者自学参考。
编辑推荐 《中文Photoshop CS3应用实践教程》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内容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思想,以“理论与实践并重,应试与就业兼顾”为原则,注重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是一套全新的、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PhotoshopCS3应用基础
1.1 Photoshop概述
1.2 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1.2.1 像素
1.2.2 分辨率
1.2.3 位图和矢量图
1.2.4 图像格式
1.3 启动与退出PhotoshopCS3
1.4 PhotoshopCS3的工作界面
1.4.1 标题栏
1.4.2 菜单栏
1.4.3 属性栏
1.4.4 工具箱
1.4.5 状态栏
1.4.6 浮动面板
1.4.7 图像窗口
1.4.8 PhotoshopCS3的主窗口调整与显示模式
1.5 文件的操作
1.5.1 新建文件
1.5.2 打开文件
1.5.3 保存文件
1.5.4 置入图形
1.5.5 关闭文件
1.6 辅助工具的使用
1.6.1 标尺的使用
1.6.2 参考线的使用
1.6.3 网格的使用
1.7 PhotoshopCS3软件的优化设置
1.7.1 常规优化
1.7.2 文件处理优化
1.7.3 光标优化
1.7.4 透明区域与色域优化
1.7.5 单位与标尺优化
1.8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图像颜色的处理与选取
2.1 色彩的基本概念
2.1.1 色彩的构成
2.1.2 色彩的对比
2.1.3 色彩的调和
2.1.4 Photoshop中的专色
2.2 色彩模式
2.2.1 黑白模式
2.2.2 位田模式
2.2.3 灰度模式
2.2.4 RGB模式
2.2.5 CMYK模式
2.2.6 Lab模式
2.2.7 HsB模式
2.2.8 双色调模式
2.2.9 色彩模式的转换
2.3 色彩调整
2.3.1 色相/饱和度调整
2.3.2 匹配颜色调整
2.3.3 替换颜色调整
2.3.4 可选颜色调整
2.3.5 通道混合器调整
2.3.6 渐变映射调整
2.3.7 照片滤镜调整
2.3.8 阴影/高光调整
2.4 色调调整
2.4.1 色阶调整
2.4.2 曲线调整
2.4.3 色彩平衡调整
2.4.4 亮度吋比度调整
2.5 特殊色调的运用
2.5.1 反相
2.5.2 阈值
2.5.3 色调均化
2.5.4 色调分离
2.5.5 去色
2.5.6 变化
2.6 选择颜色
2.6.1 前景色和背景色
2.6.2 使用吸管工具选择颜色
2.6.3 使用“颜色”面板选择颜色
2.6.4 使用“色板”面板选择颜色
2.7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图像选区的创建和编辑
3.1 创建规则选区
3.1.1 矩形选框工具
3.1.2 椭圆选框工具
3.1.3 单行选框工具
3.1.4 单列选框工具
3.2 创建不规则选区
3.2.1 套索工具
3.2.2 多迫形套索工具
3.2.3 磁性套索工具
3.3 用其他方法创建选区
3.3.1 魔棒工具
3.3.2 色彩范围命令
3.3.3 全选命令
3.4 选区的修改与调整,
3.4.1 移动选区
3.4.2 反选选区
3.4.3 边界选区
3.4.4 平滑选区
3.4.5 扩展选区
3.4.6 收缩选区
3.4.7 变换选区
3.4.8 取消选择
3.5 选区内图像的编辑
3.5.1 复制与粘贴图像
3.5.2 变换选区内图像
3.5.3 羽化和删除图像
3.5.4 描边选区內图像
3.5.5 填充选区内图像
3.6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图像的绘制与编辑
4.1 绘制图像
4.1.1 用画笔工具绘制图像
4.1.2 用铅笔工具绘制图像
4.1.3 用颜色替换工具绘制图像
4.1.4 用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绘制图像
4.2 编辑图像
4.2.1 剪切、复制与粘贴图像
4.2.2 合并拷贝和贴入图像
4.2.3 移动与清除图像
4.2.4 图像的变换操作
4.2.5 裁切图像
4.3 图像的修饰
4.3.1 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4.3.2 修复画笔工具
4.3.3 修补工具
4.3.4 模糊工具
4.3.5 锐化工具
4.3.6 涂抹工具
4.3.7 咸淡工具
4.3.8 加深工具
4.3.9 海綿工具
4.4 修复与修补图像
4.4.1 仿制图像
4.4.2 用图案图章工具绘制图案
4.4.3 修复污点
4.4.4 修复图像
4.4.5 修补图像
4.5 用渐变工具编辑图像
4.5.1 应用渐变效果
4.5.2 渐变工具的属性设置
4.6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图层的应用
5.1 图层的概念及图层面板
5.1.1 图层的概念
5.1.2 图层面板
5.2 创建图层
52.1 创建普通图层
5.2.2 创建调整图层
5.2.3 创建填充圈层
5.2.4 创建背景图层
5.2.5 创建田层组
5.2.6 将图像选区转换为新图层
5.3 编辑图层
5.3.1 复制图层
5.3.2 删除图层
5.3.3 链接与合并图层
5.3.4 重命名图层
5.3.5 调整图层顺序
5.4 设置图层特殊样式
5.4.1 圈层样式的添加方法
5.4.2 快速设置图层样式
5.4.3 图层样式效果的复制、删除和隐藏
5.5 设置图层混合模式
5.5.1 一般模式
5.5.2 变暗模式
5.5.3 变亮模式
5.5.4 叠加模式
5.5.5 差值模式
5.5.6 颜色模式
5.6 图层蒙版的应用
5.6.1 创建图层蒙版
5.6.2 删除圈层蒙版
5.6.3 链樓和取消链接图层与圈层蒙版
5.7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通道与蒙版
6.1 通道的基础知识
6.2 通道的基本操作
6.2.1 新建通道
6.2.2 复制通道
6.2.3 删除通道
6.2.4 分离通道
6.2.5 合并通道
6.3 图像的合成
6.3.1 应用田像
6.3.2 计算
6.4 蒙版的使用
6.4.1 认识蒙版
6.4.2 Alpha通道蒙版
6.4.3 快速蒙版
6.4.4 鳊辑蒙版
6.4.5 从通道中载入选区
6.5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路径与形状的应用
7.1 路径的概念
7.1.1 路径的作用
7.1.2 锚点、方向线和方向点
7.1.3 “路径”面板
7.1.4 路径编辑工具
7.2 常用创建路径工具
7.2.1 钢笔工具
7.1.2 自由钢笔工具
7.2.3 形状工具
7.2.4 编辑锚点工具
7.3 编辑路径
7.3.1 选择路径
7.3.2 填充路径
7.3.3 描过路径+
7.3.4 路径与选区的转换
7.3.5 复制、粘貼和删除路径
7.4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8章 文本的应用
8.1 文字工具的使用
8.1.1 横排文字工具
8.1.2 直排文字工具
8.1.3 横排文字蒙版工具
8.1.4 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8.2 文字的编辑
8.2.1 创建点文字
8.2.2 创建段落文宇
8.2.3 转换点文字为段落文字
8.2.4 创建路径文字
8.2.5 设置文字的属性
8.3 文字图层的调整
8.3.1 点文字和段落文字的转换
8.3.2 栅格化文字图层
8.3.3 将文字图层转换为工作路径
8.3.4 将文字圈层转换为形状图层
8.4 文字的变形操作
8.5 设置文字格式
8.5.1 改变文字的字体与字号
8.5.2 改变文字的字间距
8.5.3 改变文字的行间距
8.5.4 改变文字的颜色
8.5.5 转换英文字符大小写
8.6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八
第9章 滤镜的应用
9.1 滤镜应用基础
9.2 像素化滤镜组
9.2.1 彩色半调滤镜
9.2.2 点状化滤镜
9.2.3 马赛克滤镜
9.3 扭曲滤镜组
9.3.1 切变滤镜
9.3.2 扩散亮光2c镜
9.3.3 极坐标滤镜
9.3.4 水波滤镜
9.3.5 球面化滤镜
9.4 杂色滤镜组
9.4.1 中间值
9.4.2 添加杂色
9.5 模糊滤镜组
9.5.1 高斯模糊
9.5.2 动感模糊
9.5.3 径向模糊
9.6 渲染滤镜组
9.6.1 云彩
9.6.2 镜头光晕
9.7 画笔描边滤镜组
9.7.1 喷溅
9.7.2 喷色描边
9.7.3 成角的线条
9.8 素描滤镜组
9.8.1 半调图案
9.8.2 基底凸现
9.8.3 水彩画纸
9.8.4 影印
9.8.5 铬黄
9.9 纹理滤镜组
9.9.1 染色玻璃
9.9.2 纹理化
9.9.3 龟裂缝
9.10 艺术效果滤镜组
9.10.1 塑料包裴
9.10.2 干画笔
9.10.3 壁画
9.10.4 木刻
9.11 锐化滤镜组
9.11.1 USM锐化
9.11.2 蜕化
9.12 风格化滤镜组
9.12.1 凸出滤镜
9.12.2 浮雕效果
9.12.3 风滤镜
9.12.4 照亮边缘
9.13 其他滤镜组
9.13.1 位移滤镜
9.13.2 最大值
9.14 插件滤镜的使用
9.14.1 抽出滤镜
9.14.2 图案生成嚣滤镜
9.14.3 消失点滤镜
9.15 上机练习
本章小结
习題九
第10章 行业应用实例
10.1 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
10.1.1 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说明
10.1.2 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要点
10.1.3 建筑效果图后期处理过程
10.2 名片设计
10.2.1 名片设计说明
10.2.2 名片设计要点
10.2.3 名片设计过程
10.3 房地产平面广告设计
10.3.1 房地产平面广告设计说明
10.3.2 房地产平面广告设计要点
10.3.3 房地产平面广告设计过程
10.4 网页特效图片设计
10.4.1 网页特效图片设计说明
10.4.2 网页特效图片设计要点
10.4.3 网页特效图片设计过程
10.5 书籍装帧设计
10.5.1 书籍裴帧设计说明
10.5.2 书籍装帧设计要点
10.5.3 书籍装帧设计过程
10.6 艺术照片的制作
10.6.1 艺术照片设计说明
10.6.2 艺术照片设计要点
10.6.3 艺术照片设计过程
10.7 包装设计
10.7.1 包装设计说明
10.7.2 包装设计要点
10.7.3 包装设计过程
10.8 报纸广告设计
10.8.1 报紙广告设计说明
10.8.2 报紙广告设计要点
10.8.3 报紙广告设计过程:
第11章 上机实验
实验1 绘制一个正方块
实验2 比较颜色模式
实验3 添加一弯新月
实验4 绘制一个矩形按钮
实验5 制作地砖效果
实验6 制作漂流文字
实验7 制作水中倒影文字
实验8 制作金属字
实验9 制作光晕效果
……
序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信息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为此,我国高等教育也适度扩大规模。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全社会尤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颇为急切的任务。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和试点工作,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重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必须建立高水平的教学计划和完备的课程体系,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完善精品课程学科布局。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编写出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集中讨论了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大教学改革举措以及新的课程体系框架,教学內容组织和课程设置等,经过与各高校老师、专家反复研讨后取得了许多共识。在“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见所附名单)有关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在一线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老师和专家,于2006年成立了21世纪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全面研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并结合我国教育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套“21世纪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規划教材”。编写目的
配合教育部提出的要有相当部分高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及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本套丛书以“理论与实践并重,应试与就业兼顾”为原则,注重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建设一套全新的、有实用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和使用,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出贡献。丛书特色中文版本,易教易学 选取市场上最普遍、最易掌握的应用软件的中文版本,突出“易教学、上手快”的特点,结构合理,內容丰富,讲解清晰,真正做到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內容系统、全面,难点分散,循序渐进,并将知识点融入到每个实例中,使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提高实践能力。
文摘 插图:

虽然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可以显著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但也会使图像文件的大小以几何级数增长,因为文件中要记录更多的像素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地确定图像的分辨率,例如可以将需要打印图像的分辨率设置高一些(因为打印机有较高的打印分辨率):而用于网络上传输的图像,可以将其分辨率设置低一些(以确保传输速度);用于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也可以将其分辨率设置低一些(因为显示器本身的分辨率不高)。只有位图才可以设置其分辨率,而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因为它并不是由像素组成的。
3.专业印刷的分辨率专业印刷的分辨率是以每英寸线数来确定的,决定分辨率的主要因素是每英寸内网点的数量,即挂网线数。挂网线数的单位是Line/inch(线瑛寸),简称LPI。例如,150LPI指每英寸加有150条网线。给图像添加网线,挂网数目越大,网数越多,网点就越密集,层次表现力就越丰富。位图和矢量图计算机所处理的图像从其描述原理上可以分为矢量图与位图两类。由于图片描述原理的不同,对这两种图像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1.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也称为点阵图像,它使用无数的彩色网格拼成一幅图像,每个网格称为一个像素,每个像素都具有特定的位置和颜色值。由于一般位图图像的像素非常多而且小,因此色彩和色调变化非常丰富。看起来是细腻的图像,但如果将位图图像放大到一定的比例,无论图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所看到的都将会像是马赛克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