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40岁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物

2010-03-19 
市场价:¥16.00卓越价:¥8.00为您节省:8.00元 (50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5 颗星:(0)4 颗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40岁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物 去商家看看
40岁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物 去商家看看

 40岁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物

  • 市场价:¥16.00
  • 卓越价:¥8.00为您节省:8.00元 (50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0)
  • 3 颗星:
  • (1)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轻工业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01951810
    ·条形码:97875019518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40岁系列

    内容简介 10年前一个公休日的下午,我在回家途中,出五反田电车站时,天空开始下起雨来。我没有带雨伞,准备搭出租车回家。
    已经有10多人在出租车站排队等车了。似乎越是下雨的时候,出租车来得越慢,好半天才来一辆。
    正在这时候,有两个年轻人走过车道,径直地拦在好不容易才到的一辆出租车边,好像根本没有看到我们这些排队等车的人。
    “喂!你们不知道这里还有等着的人吗?”站在我前面的一位上年纪的先生冲他们喊道:“请排队去!我们都在等车呢!”
    那两个年轻人根本没有在意其他等车人,就要往车里钻。我以为他们会向这边说“哦,对不起”,然后排到队伍的最后。可是,两人却没有这样做,“你喊什么!”他们转身向刚才说话的人走来。
    一瞬间,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我从后面看到那位说话的先生也愣住了。这时候我挺身而出,对站在那人面前的两个小伙子说:“你们做得不对,应该去后面排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周围所有的人都退在一边做旁观者,每个人的意识当中只有一句话“千万别把自己卷进去”。
    很自然地,我被孤立了。大家都在远远地看着我,没有人想做点什么。我瞪着那俩人,忽然发现,一开始说话的那位长者也不见了。
    下面的故事是我最近在一个聚会上听说的。
    给我讲这段故事的人在德国的时候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人们排队等车,一个男子想插到队伍中乘巴士,忽然队伍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举起书包,狠狠地向那个加塞儿的男子砸过去。
    结果是那男子没有上车,仓皇而逃了。因为队伍中的所有人一起指责了那名男子。
    两个相似的故事却有不同的结局,原因何在呢?
    在日本的公共场合,尤其是城市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多数情况下其他人都会装得若无其事。并不是因为分不清是非善恶,就好像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些在等车队伍中加塞儿的行为是不对的,如果问问他们,警告那些错误行为的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所有的人都会说“是对的”。
    但是,如果自己在那样的场合中,会出面警告吗?回答大多是“不会” ,因为即便那样做了,结果也只能是自己遭到孤立。况且,现在的社会稍不谨慎便有可能被袭击,甚至丢掉性命。
    另一方面,在德国一个女中学生为什么就能做出那样的举动呢?用书包 “哐”地砸过去,不能不说是个过激的举动,但结局是那个加塞者在众人的一致指责下仓皇逃掉。对于那里的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是顺理成章的。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住过,明白那里人的想法。为什么两个国家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真值得深思。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现在相同的情况在“公司”这个小社会中发生了。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体制很好”的公司,一定是“可以让你说话”、“可以期待周围帮助”的公司,人们在其中相互可以信赖。
    老板总会对职员说:“有什么建议就说出来。”的确,只有这样做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而实际上,关键不在于职员说还是不说,而在于能不能说。
    周围有没有阻止说话的人,这才是职员选择说和不说的关键。因为员工会担心,即使不当面说,过后也会遭到整治吧。
    周围的人只做旁观者,而只有在没有旁观者的环境中才会畅所欲言,但是又有什么作用呢?
    畅所欲言者十分重要,但是他们并不能保证所说的完全正确,或者总是能射中目标。有时候出现错误是自然的,但是他们的勇气在于,即使知道有可能是错的也会说出来!如果周围的人让他们说,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出现畅所欲言的人。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的人不断出现,在这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公司”里,周围人会鼓励想说的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把它称为“组织体制”。
    在刚才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体制”和德国的“体制”存在很大差别。而且,即便同在日本,公司和公司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别,有些公司的环境使人无论发生任何事也可以袖手旁观,而有些公司的环境则不是这样。
    公司的体制如果向好的方向转化,就会出现下面的环境。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原来行动十分被动,而现在组织了“顾客信赖返还会”,将设计、经营等部门的界线打破,组合成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以一位年轻的设计者为中心进行顾客访问,即直接进驻销售店,从顾客那里收集第一手情报。
    一位参与此活动的中心成员说,自从开始做这项工作以来,不仅自身发生了变化,而且现在有种安心感,“自己提出任何方案的时候,肯定会被同伴接受”,信任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体制”的改变。这种一定会被接纳的安心感,使人相信自己不会被突出或被孤立,所以对待工作也就不会感到疲倦、厌烦了。
    为此,我认为“伙伴之间的信赖感”是目前最缺少的,也是必需的精神。
    “给自己找到伙伴”,是本书的关键词。“当某种事情要发生的时候,会得到周围人的帮助”这种安心感,是理想组织的标志。因此,“给自己找伙伴”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 柴田昌治 SCHOLAR CONSULT株式会社代表,曾在NHK电视教学节目中担任讲师。1983年创办商务教育公司,致力于企业理念、作风、素质等问题的研究,他在很多企业中实践了他倡导的作风改革,拥有广泛的经验。在研究生院教学研究科学习期间创办了德语语言学院,并兼顾经营管理。
    媒体推荐 书评
    ·年收入减少、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
    ·过去的贡献和自身的将来正在被大家忽视。
    ·这样下去,等于无条件地向“公司小辈”投降啦!
    本书作者曾经从事过公司的“风气改革”,第一次提出为了自己也应该努力使公司得到改变,积极的商务人生从40岁才真正开始,并告诉读者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的终极秘诀!

    编辑推荐 年收入减少、成为公司裁员的对象,过去的贡献和自身的将来正在被大家忽视,这样下去,等于无条件地向“公司小辈”投降啦!本书作者曾经从事过公司的“风气改革”,第一次提出为了自己也应该努力使公司得到改变,积极的商务人生从40岁才真正开始,并告诉读者成为公司里不可替代的人的终极秘诀!
    目录
    绪言 公司的改变带来崭新的人生
    第一章40岁的人如何运用头脑
    最后一次正视自己的好机会
    最大的敌人是“精神硬化”
    让大脑出汗
    持续保持独特的想法和活力
    ……
    文摘 书摘
    被我称作“组织操作系统”的是指很早就深深扎根于组织中,谁都没有
    特别注意到的“默认的规范”。并且,将默认规范变成新规范的不懈努力也
    是建立“容易结识知己的组织”所必须的。
    改革组织的“操作系统”的工作肯定是代价非常高、非常困难的。也就
    是说,如果组织的高层没有带头行动,就不能真正意义地克服这样大的课题

    目前,问题在于很多组织的领导非常繁忙,就连仔细考虑这件事情的闲
    暇都没有。
    即使是在抽象意识中认识到“必须改变组织文化”,最多也只是停留在
    思想认识到的水平。在拥有“如果没有竭尽全力改革无意识的‘操作系统’
    ,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这种认识之前,很多时候既没有相关信息,也没有
    相关经验。
    例如,现在已陷入困境的都市银行。周围的人只是袖手旁观地看着都市
    银行、生命保险两大公司陷入危机。确实,无法设想这两家公司在五年、十
    年后是否还能继续生存看。
    都市银行的高层们应该在夜以继日地思考着这样重大的课题。
    但是,那些被眼前不断涌现出的课题纠缠的高层领导们,究竟有几个人
    能认识到“不改变组织的‘操作系统’就无法进行大方向改革”,如果真到
    了这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只要是读报纸或杂志,似乎看不到有大型金融
    机构在认真地致力于改变组织的“操作系统”。这些问题与眼睛从周围客观
    地去观察、去感受到的问题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我曾接受《economist》杂志社的委托写书评,有机会认真阅读了IBM原
    CEO路易斯·郭士纳(Louis V.Ger-stner,Jr)所著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一书。我非常感兴趣的是,郭士纳重新阅读了接替约翰·阿科斯时的会议
    记录后说:“那之后,我不清楚花费几年时间专心研究的是否是全部问题,
    但很明显,约翰·阿科斯几乎已经明白了。”而且,书中还写到“读了笔记
    ,我注意到其中完全没有涉及企业文化、团队、顾客、领导能力等方面的内
    容。这些都成了IBM此后非常头疼的问题。”郭士纳和阿科斯之间不是对战
    略问题理解力的差距,而是对组织“操作系统”这种企业文化重要性认识的
    差距。
    我认为企业高层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类型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考虑战略问题并实践;另一种类型认为不
    仅要解决战略问题,而且应该充分意识到企业文化、团队、客户、领导能力
    等问题,并将这些作为实践的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