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61759231/9787561759233 ·条形码:9787561759233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
 |
|
 |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61759231/9787561759233
·条形码:97875617592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尼采注疏集
·外文书名:Studies in Nietzsche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内容简介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是《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之一的《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内中具体收录了:《尼采与荷马竞赛:重估"荷马问题"》、《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重新思考起源:尼采和黑格尔》、《重新思考起源:尼采和黑格尔》等研究文章。西方思想经典即便都译成了汉语,不等于汉语学界有了解读能力。西学典籍的汉译历史虽然仅仅百年,积累已经不菲,学界的读解似乎仍然在吃夹生饭,甚至吃生米,消化不了。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竟之业意义重大。译界并非不热心翻译西方学界的研究论著,甚至不乏庞大译丛之举。显而易见的是,这类翻译的选题基本上停留在通史或评传阶段,未能向有解释深度的细读方面迈进。设计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研究尼采当以尼采发表的著作为主,重要的是研读尼采或充满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写下并发表的文字。尽管尼采的书好看,其实不容易读(首先当然是不容易译),编译尼采著作,不仅当以尼采的著作为主,得同时关注注释和解读。
编辑推荐 《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最完整、最权威的汉译笺注本尼采著作全集,尼采注疏集,以德文尼采全集KSA校勘版为底本,采用德文Putz版尼采十卷本的释义,汇集法文Flammarion版、Gallimard等版的疏解。
由国内数十位一流的德语、法语学者通力合作翻译而成。
目录 “尼采注疏集”出版说明
编者前言
尼采著作简写表
阿卡姆波拉
尼采与荷马竞赛:重估“荷马问题”
丹豪瑟
扎拉图斯特拉与苏格拉底,
内哈马斯
关于苏格拉底面相的一个推论
朱柯特
尼采重读柏拉图
瑞塞
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萨拉夸达
狄俄尼索斯反对被钉十字架者
雷姆波尔
尼采的前大马士革保罗灵魂史
多姆波斯基
尼采与马基雅维里主义
拉尔格
精神领域的农民暴动
戴斯蒙德
重新思考起源:尼采和黑格尔
克雷尔
传染性解读:诺瓦利斯和尼采作品中的健康和疾病
皮尔逊
尼采反达尔文
贾那维
叔本华作为尼采的教育者
努斯鲍姆
醉之变形:尼采、叔本华和狄俄尼索斯
贝勒
施勒格尔兄弟和尼采对狄俄尼索斯精神的理解
……
序言 与其他西方大思想家的研究文献一样,尼采研究文献主要见于四种研究成果:l,个人专著;2,专题文集;3,哲学和思想史学刊;4,个人文集。就“尼采与古典传统”这个题目来看,研究专著不多,专题文集更少;单篇论文不少,但散见于各类学刊(包括1971年创刊的Nietzsche——Studien,Berlin/New York),以及某些学者的个人研究文集(比如,Karl Reinhardt解读尼采诗歌的重要论文就收在他论古典语文学的文集中)。
“尼采与古典传统”暂拟三编,第一编和第三编都是西人编的专题文集,这部
文摘 尼采与荷马竞赛:重估“荷马问题”
阿卡姆波拉(Christa Davis Acampora)
一个希腊人越伟大、越崇高,他的野心之火就越熊熊燃烧,将与他同行的一切都烧成灰烬。关于此类虎视眈眈的伟大风格竞赛者,亚里士多德曾开过一张名单,其中不乏最触目惊心的实例,甚至一个死者仍能让一个生者妒火中烧,不得安宁。亚里士多德笔下克洛丰的色诺芬尼(Xenophanes of Colophon)与荷马的关系就是这样。如果我们仅仅看到攻击战伐,而不同时看到隐藏在这些攻击战伐背后的巨大渴望,即占据被推翻诗人地位和继承其声名的渴望,我们就不能理解,色诺芬尼以及其后的柏拉图,攻击诗歌国度的民族英雄(the national hero of poetry),究竟意欲何为。每一个伟大希腊人都是竞赛火炬的传递者:每一种伟大美德都点燃新的伟大。[HW:KSAl/787-88]
在他的巴塞尔大学同事面前,同时也在整个语文学界面前,尼采讨论了“荷马问题”,这个问题最让古希腊作品研究者魂牵梦绕、寝食难安(the most central and vexing question),从此尼采崭露头角,登上舞台。在就职演讲“荷马与古典语文学”中,尼采概述德国语文学界和哲学界在几乎一个世纪时间里,探讨荷马作品真实性、作者和意义的各种不同方式。他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是:使这些互相对立的探讨方式获得一种充满张力的和解(a tense reconciliation);而他完成这一任务的途径是:重新提出问题,引导探讨走上一条不同道路。尼采所追求的,与其说是引入有关那些被归于荷马名下作品的作者和日期的新证据材料,不如说是重新界定“谁是荷马?他到底写过什么?”这一问题的意义,表明这一问题与当代的相关性;一言以蔽之,他要重估荷马问题。尼采认为,重估荷马问题,不仅事关理解古希腊文化的基础,更关乎如何界定这些作品在当代文化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如何界定它们在广义的教育(Bildung)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本文的任务首先是,将尼采早期(在“荷马与古典语文学”和1869年5月28日,尼采发表就职演讲,在演讲中他挑战探讨被归于荷马名下作品作者统一性问题和作品传播问题的两种流行做法:一种是“科学”做法,这种做法努力解剖和罗列所有细节,揭露所有对文本的败坏,这些败坏不能归于“真正的荷马”;另一种做法的特点是,努力产生一个“美”和“完善”的荷马,而不管完成这样一种计划需要多少纯粹的编造。尼采关于如何理解荷马作品和古希腊历史关键的探讨,受到古典研究中包括人他关于佚名古代作品“荷马和赫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