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旋风始末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214041219 ·条形码:9787214041210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郎咸平旋风始末 |
 |
|
 |
郎咸平旋风始末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214041219
·条形码:97872140412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郎咸平旋风始末》以郎咸平对海尔和格林柯尔的案例分析为起点,大致以时间为脉络,主流经济学家张维迎、左派经济学家左大培,以及专栏作家鄢烈山、历史学家秦晖等人相继登场,争议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围绕一个话题,后一篇文章是对前一篇的支持或反驳。学者的交锋语言精彩、亮点闪烁,由此,我国近年来以“国退民进”的民营化为主要方向的国企改革的得与失、利与弊、回顾与展望、追问与思考,全景式地在书中展现。2004年8月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文章或谈话,认为国内TCL、海尔、格林柯尔等国有企业以产权改革为名,变相侵吞国有资产。他的这一观点立即成为报刊、网络等媒体的竞相报道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为导火线引发了有关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以此为导火线引发了有关企业产权改革的一系列争论。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年,被社会各界称为“郎旋风”。《郎咸平旋风始末》即是对这场“旋风”的完整实录。
作者简介 曹兼善,从事经济学研究8年,目前为独立撰稿人。2004年出版个人专著《资本与改革》。
编辑推荐 《郎咸平旋风始末》:科龙变脸印证郎咸平观点,“郎顾之争”孰是孰非终见分晓。
目录 概述:郎咸平其人与国企改革大争论
海尔变形记:漫长曲线MBO全解析
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MBO成了MBI国企问题不在所有人缺位
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
不要贸然引爆仇恨国资流失情绪——兼评郎咸平国企改革言论
谈主流经济学家赵晓先生“高论”中的低级错误
张维迎: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中国是否应该停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郎顾之争”核心何在
张维迎“站”在哪里说话?
警惕中国的贝卢斯科尼和霍多尔科夫斯基
左大培、杨帆、韩德强就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搞好国有企业致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信
真正的企业家应笑迎郎咸平
声援郎咸平、左大培
吴敬琏、郎咸平、张文魁观点之异同
我们应当如何善待企业家?
该善待谁?——四问经济学家张维迎
谁最需要得到善待?
10位学者联名发表声明声援郎咸平
我们反对的是俄罗斯式的私有化
幸亏不由经济学家说了算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民营化?我们能做到什么样的民营化?——兼与鄢烈山先生商榷
张维迎现象和中国主流经济学的危机
从“郎旋风”看国企改革困境
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
周其仁的话显然有硬伤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要超越左右翼
只有剥离政策性负担才能谈国企产权改革
国企产权改革向何处去?——南京42位经济学者回应“郎顾之争”
必须落实公众在国有经济中的产权问题
张维迎:学者要有公信力 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
难道众人皆醉张维迎教授独醒?
中国经济学家已成资本代言人 请自爱一点
东欧专制私有化“翻船”值得国企改革借鉴
我们需要国营 还是需要“还产于民”
评陈志武的观点——经济现象的哲学思考
MBO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我为什么反对目前的产权改革思维
反思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注意甄别方向
论“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
滥用“自私人假设”的逻辑错误
国企政策负担太重 私有化不是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和正确方向
再评海尔变形记 三次变形曲线MBO取得成功
科龙变脸印证郎咸平观点 收购前后人为操控利润
科龙风暴令经济学家集体失语 当初力挺如今沉默
后记
……
文摘 不要贸然引爆仇恨国资流失情绪——兼评郎咸平国企改革言论
赵晓
最近,郎咸平火爆神州,在我和朋友共同主持的万科经济人俱乐部,有关郎咸平的话题也是热闹非凡。网友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郎咸平提到了中国国有资产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中国的国企改革问题?我说,一定要置于市场经济转轨的框架下来考虑。下文是我的简要回复及对郎咸平国企言论的评论。第二,中国国有企业资产不是流失了,而是相反,这么多年来,增长得太快,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国有资产流失在个案上成立,在总量上不成立。总量上,国有资产借许多方式将老百姓的私人资产不断地流失成国有资产,比如,股市是如此,电信和石油的高收费亦如此,乃至税收、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投资也是如此。第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市场经济转轨之间存在着有条件的此消彼涨的关系。也就是说,国有资产流失快有时可换来市场转轨的加快;太过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则将导致市场转轨慢。原因则在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没有太多的手段,除了加强监管外,就是强化既得利益的保护。第三,国有资产流失固然存在公平性问题,但国有资产改革的滞后同样导致市场的不公平。显然,只要国有企业大量存在,所谓银行贷款的公平、证券市场的公平无从谈起,后起的民营企业进入国企的垄断领域也很难。第四,政府需要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加快市场转轨之间寻找平衡。完美的、理想化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因此,任何攻击改革中的问题,但缺乏建设性、拿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来的批评意见,在实践中无法操作。现实中的改革之路从来都是次优之路。第五,国有资产流失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市场转轨慢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后者的不公平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可能相比前者更大。因此,权衡改革的机会成本,权衡两者的综合福利至关重要。而不能只计一点,不及其余。第六,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但政府不能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否则,社会要吃苦头,垄断横行、黑税横行,市场公平程序无从谈起。
后记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成平发表文章或谈话,认为国内TCL、海尔、格林柯尔等国有企业以产权改革为名,变相侵吞国有资产。他的这一观点引起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竞相报道,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引发了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论争,被社会各界称为“郎旋风”。
我们认为,由郎成平掀起的这场大论争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它是继1994年国企改革争论以来的又一次大论争,它必将载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史册。为了让关心这场论争的读者全面了解其真相,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选编出版本书。
在这场大论争中,经济学家张维迎、左大培、周其仁、张文魁、林毅夫,专栏作家鄢烈山,历史学家秦晖等重量级的学者相继发表文章,从而使这场论争波及到整个理论界,更提升了论争的价值和意义。选编本书,理所当然地要将他们公开发表的观点、主张收入进来。为此,我除了亲自致电郎咸平老师外,还给上述诸位老师一一去信,除了张维迎老师明确表示不同意发表他的文章外,得到其他老师的热情支持。在此,我要向各位老师致以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