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61518380 ·条形码:9787561518380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会计学原理(第3版) |
 |
|
 |
会计学原理(第3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9787561518380
·条形码:9787561518380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会计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首先,本教材对企业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让读者对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经营活动、资金运动和经营过程及其组织管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其次,对会计的本质、会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会计学科体系、会计相关职业和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与理论问题,如会计目标、会计学科体系、会计人员、会计组织、会计职业等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读者对会计学科和职业有一个整体印象。
第三,对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知识及其应用进行介绍。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指的是会计的数据处理与加工信息的程序与方法,主要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第四,系统介绍和分析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规范体系,使读者不但了解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而且了解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相关环境因素。
第五,系统介绍我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关程序和方法,对我国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使读者在了解会计学原理的同时,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作者简介 陈少华教授,1961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83年获得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1992年获得厦门大学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1996—1997年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访问学者。现为全国会计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还担任多家企业以及咨询公司财务顾问、独立董事。
长期以来,致力于会计学教学与科研,并主持“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改进企业财务报告”、“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科学性的若干问题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财政部重点会计研究项目。独立著述、主译和主编专著、教材10多部,代表作分别有:《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师途——财经白领职业规划》,《内部会计控制与职业道德教育》,《房地产开发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译著,第一译者),《中级财务会计学》(全国九·五统编教材)副主编,《中级财务会计》(1998年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副主编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目录 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 企业综述
第一节 什么是企业
第二节 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过程
第三节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第二章 会计学科与会计职业综述
第一节 什么是会计
第二节 会计与财经白领职业
第三节 会计职业的知识结构
第四节 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第五节 会计学术干课程
第三章 会计基础理论
第一节 会计假设与会计目标
第二节 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及其作用
第三节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
第四节 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会计等式
第四章 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一节 会计循环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记账单位——会计账户
第三节 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的方法——记账方法
第五章 企业经济活动的日常会计记录
第一节 企业经济活动的表现形式——会计凭证
第二节 登记企业经济活动的簿籍——会计账簿
第三节 企业经济活动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六章 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 会计处理基础和经济业务
第二节 筹资活动的核算
第三节 投资活动的核算
第四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第五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第六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第七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第七章 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
第二节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会计报表阅读和分析
第八章 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节 会计机构
第二节 会计人员
第三节 会计工作交接
第四节 会计核算要求
第五节 会计监督
第六节 财产清查
第七节 会计档案管理
第九章 会计规范体系
第一节 会计规范体系的概述
第二节 会计法律规范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
第十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节 信息系统
第二节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第四节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第五节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自2002年第一版出版以来,经过众多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2005年6月,我们曾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一些新的认识,对本书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至今本书已累计发行6万多册,本课程也相继被评为厦门大学精品课程和福建省精品课程。本次的修订,是基于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会计准则开始在我国正式实施,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这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本书的体系结构及内容更新。因此,本次修订主要是根据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大幅度修订而成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各章首增加了“学习要点”。
第二,第一章对企业进行了具体定义。根据新公司法,修订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定义,对企业分类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有关企业内部环境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企业利润分配的具体内容。
第三,第二章对会计环境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将会计制约改为会计信息的作用与局限性.对其他一些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
第四,第三章与第四章中会计基础理论及会计账户的相关内容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新颁布的会计账户体系进行更新,包括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和财务报表要素的分类等。
第五,为了便于教学,将第二版的第五章与第六章的前后顺序进行对调,即将第二版第五章改为第六章,第六章改为第五章,并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新颁布的会计账户体系,对“投资活动的核算”部分重新进行编写。
文摘 我国《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公司法》中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要求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由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为5人以上。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像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公司与非公司制企业相比,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司可不依赖其股东而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各股东按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提供财产,并由各股东推选管理人员管理企业财产。由于公司具体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故公司之间也有较大差别。
(1)有限责任公司。指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股东责任的有限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不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②股东出资的非股份性。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证明股东出资额的权利证书称为出资证明书,而不是股票,这是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的区别。
③股东人数的限制性。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必须为50人以下,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则无最高人数的限制。
④公司资本的相对封闭性。有限责任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转让其出资额,但是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额会受到较严格的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批准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认购股份的股东出让其出资额时也没有严格的限制。
(2)股份有限公司。指全部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