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040248906 ·条形码:97870402489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通信概论 |
 |
|
 |
通信概论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2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040248906
·条形码:97870402489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通信概论》系根据作者多年在东北大学讲授“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并参考近几年国内外多种优秀教材编写而成。《通信概论》涵盖了通信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重点介绍了传统通信技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对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新兴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复接和同步数字序列、数据通信网、数据交换及接入网技术等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全书条理清晰,内容编排上简洁实用,既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既注重通信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又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并在每章后附有适量的习题,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相关技术。
《通信概论》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其他非通信专业类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编辑推荐 《通信概论》面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重点阐述通信领域中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在其基础上,介绍了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业务。
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常见的通信协议,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通信的发展简史。第二章介绍调制的一般概念和分类,阐述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的基本原理,并重点介绍线性调制的调制与解调的方法及频分复用的概念。第三章介绍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编码,脉冲编码调制及增量调制的编码原理、方法及其性能。第四章介绍数字复接的基本知识,同步数字序列的产生、速率、帧结构、基本复用原理以及发展前景。第五章介绍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系统模型,传输码型和功率谱,研究如何消除码间干扰和减小信道加性噪声的影响。第六章介绍频带传输的几种基本数字调制方式的调制解调原理。第七介绍数据通信和通信网的相关知识,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编码等内容。第八章介绍数据交换技术与接入网的接入技术。第九章介绍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IP电话、蓝牙等典型通信系统和技术。
目录 第1章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通信系统与通信方式
1.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1.1.2 通信系统的分类
1.1.3 通信方式的分类
1.2 信道与噪声
1.2.1 信道与传输介质
1.2.2 信号与噪声
1.3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1.3.1 周期信号的频谱
1.3.2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1.3.3 信道通频带
1.4 信息的度量与香农公式
1.4.1 信息的度量
1.4.2 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
1.5 标准化组织与通信协议
1.5.1 标准化组织
1.5.2 通信协议
1.6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7 通信技术发展的简要历史
习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调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2 常规双边带调幅(AM)
2.2.1 AM信号的调制
2.2.2 AM信号的解调
2.3 抑制载波双边带(DSB-SC)调制
2.3.1 DSB信号的调制
2.3.2 DSB信号的解调
2.4 单边带调制(SSB)
2.5 残留边带调制(VSB)
2.6 插入载波的包络检波
2.7 频分复用(FDM)
2.8 非线性调制(角调制)
2.8.1 基本概念及原理
2.8.2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2.8.3 频率调制的特点
2.8.4 输出信噪比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习题
第3章 脉冲编码调制与增量调制
3.1 PCM基本概念
3.2 抽样定理
3.2.1 低通抽样定理
3.2.2 带通抽样定理
3.3 量化
3.3.1 均匀量化
3.3.2 非均匀量化
3.4 PCM编码
3.4.1 PCM基本原理
3.4.2 PCM的编码
3.4.3 PCM的译码
3.5 时分复用
3.6 简单增量调制
3.6.1 增量调制的基本概念
3.6.2 AM的调制原理
3.6.3 AM的解调原理
3.6.4 AM调制存在的问题
3.7 增量总和调制
3.7.1 增量总和调制原理
3.7.2 增量总和解调原理
习题
第4章 数字复接与同步数字系列
4.1 PCM复用与数字复接
4.1.1 基本概念
4.1.2 数字比特系列与复接等级
4.1.3 PCM基群帧结构
4.1.4 数字复接的原理与分类
4.2 同步数字序列(SDH)简介
4.2.1 PDH的缺陷和SDH的产生
4.2.2 SDH的速率和帧结构
4.2.3 SDH的基本复用原理
4.2.4 SDH的发展前景
习题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1 数字基带信号
5.1.1 码型设计原则
5.1.2 二元码
5.1.3 三元码
5.1.4 多元码
5.1.5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
5.2 基带系统的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
5.2.1 数字基带系统的工作原理
5.2.2 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串扰
5.2.3 码间串扰的消除
5.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5.3.1 理想基带传输系统
5.3.2 无码间串扰的等效特性
5.3.3 实用的无码间串扰基带传输特性
5.4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 眼图
5.5.1 眼图的概念
5.5.2 眼图形成原理及模型
习题
第6章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6.1 二进制数字幅度调制(2ASK)
6.1.1 2ASK的调制与解调
6.1.2 2ASK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6.1.3 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2 二进制数字频率调制(2FSK)
6.2.1 2FSK的调制
6.2.2 2FSK的解调
6.2.3 2FSK信号的功率谱及带宽
6.2.4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3 二进制数字相位键控(2PSK)
6.3.1 2PSK的调制与解调
6.3.2 2PSK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6.3.3 2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 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
6.4.1 2DPSK的调制与解调
6.4.2 2DPSK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6.4.3 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4.4 2PSK与2DPSK系统的比较
6.4.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
6.5.1 多进制数字幅度调制(MASK)
6.5.2 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
6.5.3 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
习题
第7章 数据通信与通信网
7.1 数据通信
7.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述
7.1.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7.2 差错控制
7.2.1 差错控制方式
7.2.2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7.2.3 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
7.2.4 常用的检错码
7.3 通信网
7.3.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7.3.2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习题
第8章 数据交换技术与接入网的接入技术
8.1 数据交换的基本功能
8.2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
8.2.1 电路交换
8.2.2 报文交换
8.2.3 分组交换
8.2.4 异步传输模式ATM
8.3 接入网及接口技术
8.3.1 接入网的概念与功能模型
8.3.2 接入网的分类
8.3.3 接入网的接口
8.4 接入技术
8.4.1 铜线接入技术
8.4.2 光纤接入技术
8.4.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8.4.4 无线接入技术
习题
第9章 信息传输技术与系统
9.1 光纤通信技术
9.1.1 光纤通信的概述
9.1.2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9.1.3 光波分复用技术
9.2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技术
9.2.1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9.2.2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
9.3 卫星通信技术
9.3.1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9.3.2 通信卫星的种类
9.3.3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9.3.4 卫星通信的特点
9.3.5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9.3.6 VSAT卫星通信系统
9.4 移动通信技术
9.4.1 移动通信概述
9.4.2 移动通信具有的主要功能
9.4.3 GSM移动通信系统
9.4.4 CDMA移动通信系统
9.5 IP电话技术
9.5.1 IP电话概述
9.5.2 IP电话基本工作原理
9.5.3 IP电话的相关技术标准
9.6 蓝牙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信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使得现代通信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学习和掌握通信理论和技术是信息社会科技工作者的迫切需要。
本书编者走访了国内几大书店,发现介绍通信理论和技术的图书教材比较多,所编排的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面对的都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想找一本专门面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合适的通信理论教材是件很难的事,不是内容太多、太专、太深,就是太少、太泛、太浅,深浅结合得比较好的书太少。本书的编者大都是通信专业出身,而目前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迫切感到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通信理论及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对他们今后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大有益处,可惜的是他们事实上对通信方面的理论及技术了解太少,这是促成编者编写此书的直接动因。
那么,如何让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快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相关通信理论及技术呢?当然可以开设多门课程,分门别类地介绍某一方面的通信理论及技术。但从时间和教学安排上,对大多数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学生本身专业课程就比较多。因此,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在内容上进行合理取舍,是本书编写的难点。好在本书的编者在对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从事计算机及软件编程的研究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用经验,基本清楚哪些概念、理论及知识对这些学生最有帮助,最应了解及掌握,这是我们敢于编写此书的真正原因。
文摘 插图:

根据信号是否进行了调制,可将信号分成已调信号和基带信号。未经调制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经过某种调制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一般直接携带信息,接收到信号也就收到了信息;而调制信号虽然也携带信息,但接收端必须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才能还原为原始信息。
(4)按信号的特征分类
按信号外在表现的特征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大类。
①模拟信号:参量取值随时间的连续变化而连续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的主要特点是在其出现的时间内具有无限个可能的取值。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模拟信号难以存储。现实生活中模拟信号的例子很多,如通过电话机的话筒转换出来的语音信号。
②数字信号:自变量取离散值,参量取有限个经过量化的离散值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信号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或实际应用中的数字信号,把该信号的每一个离散幅值用二进制(或多进制)信号进行编码,所得到的脉冲序列才是实用的数字信号。因此,真正使用的数字信号(二进制信号)是只有0和1两个取值的脉冲序列。
(5)按传输介质的不同分类
通过电缆或光缆进行传输的信号称为有线信号,如电话信号、有线电视信号;利用无线电波、激光、红外线等进行传输的信号称为无线信号,如广播和电视信号等。
(6)按信号变化的特点分类
周期信号:信号的变化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的信号;非周期信号:除周期信号外的所有信号。
(7)按信号的变化规律分类
根据信号的变化规律可分为确定信号和随机信号。确定信号的变化规律是已知的,比如正弦型信号、指数信号等;随机信号的变化规律是未知的,比如打电话时的语音信号、电视节目中的图像信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