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卫.奥格威自传 | ![]() |
|
![]() |
大卫.奥格威自传 | ![]() |
这本于1978年首印出版的《奥格威自传》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为我们讲述了他通往成功路上难以置信的经历。 ——亚马逊网站
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每一个商业人士或者投资者的入门书首选。 ——《福布斯》
与众不同的性格。奥格威,当代广告的创造力。 ——《纽约时报》
让人拍手鼓掌的写作方式。每一页都让人欢欣雀跃。 ——《华尔街日报》
广告巨人奥格威以其创造性的写作方式,描述了他高低起伏的冒险人生。这有可能是20世纪商界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
一段快乐的旅程
读书十几年,贩书十几年,养成了一股无可救药的书生意气:崇敬大师的经典之作。1992年第一次读到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时,完全未曾预想,日后会有幸参与奥格威和他所创办的奥美公司的所有著作在中国大陆的出版,而且有机会亲手翻译这位广告大师留给世人唯一的一本传记。这样的幸运,真让人感叹!
一段快乐的旅程也从翻开第一页那一刻开始。其实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我并不陌生,上一个中文版出版时,作为编辑兼校译,就已经精读过一遍,中英文对照,也差不多在脑子里做了一次粗粗的翻译,只不过那时是看别人的译稿,得谨守本分,不敢越俎代庖。这次自己动手,乐趣自然远超上次。
我一直觉得,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作者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不但要理解作者的意思,还要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写下那些字句的彼时彼刻的情绪甚至表情,尤其是对自传这样的作品。他平淡的词句下,可能掩藏着刻骨铭心的沉痛,偶尔的跳脱,又是霎那间的神采飞扬。译者不解之处,可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费心捉摸,灵光乍现,又仿佛和作者相对会心一笑。
奥格威生于1911年,这本自传写于1978年。所有的记述从童年开始。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想起童年,仍旧是那么可爱。他写自己慈爱的奶妈,奶妈叫他“sweet master”;写家里恶毒的保姆每次都大喊大叫:“看让我抓着我怎么收拾你!”;写因为家里穷,被施舍着上了一所寄宿学校,结果在那受尽屈辱,后来自己拿了奖学金,上了一所更好的寄宿学校,自己在校五年,生活得如同一只“fighting cock”。
可惜,译者终究只能是译者,只能尽力揣摩作者的情感,几乎永远达不到与原文一般的神韵。这也是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依赖语言间的转换来完成阅读的无奈之处吧。也正因此,译者每每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责任,要尽一切力量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
一路随着奥格威走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日后将成为被所有广告后辈敬仰的“广告教皇”的男孩,和所有人一样,正在童年和少年的喜乐悲伤中跌跌撞撞。我们看不到任何不同,那段辉煌的路途,将在他38岁以后开始。读自传,让人感慨之处也正在这里。你知道结果,然后再去回溯过程,然后,你就会发现命运。它完全不是某种冥冥中已被确定的东西,而是生命中一连串的变数。
像他的广告从不花哨却引人入胜一样,他的回忆也直截了当,娓娓道来,却每每引人莞尔。
他说母校常常请人去演讲,“这些人之所以被选中,好像完全是因为他们演讲中令人无法抗拒有趣瑕疵”,而轮到他自己被请回去演讲,他居然对着台下清一色的男生大力抨击自己的母校不应该是所男校,结果第二年学校就开始招收女生。他说自己在牛津上学时,每天晚上都被哮喘病折磨,“但是我却并没有疲惫到第二天早上不能打网球,下午不能骑马,…… ”
他抱怨自己年幼时学的低音提琴又笨又重,“搭乘英国火车时,低音提琴要跟三轮脚踏车付同样的行李费,而大提琴则只相当于缝衣机。”
你会随时与他的幽默感不期而遇,当然,偶尔还有奥格威自己说学自他母亲、让他花了四十年才改掉的“唇枪舌剑”。比如他说自己17岁时写了平生第一个广告,也是自己的求职广告:“年青男性求男秘书或游伴之职”,结果招来一个同性恋美国佬,他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香水味和鹦鹉粪味混合在一起的刺鼻气味”。果真有尖刻!
1999年以88岁高龄在法国的私人古堡中去世前,奥格威人生变换过很多角色——厨师、推销员、情报专家、农夫和广告人。最后,在广告生涯中,大卫·奥格威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顶峰。在自传中,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得到了完整、生动、深情的记述。
如果说,在第一章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中,奥格威充分展示了对他日后成功至关重要的叛逆个性,那么其后各章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回忆,则更加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广告教皇”的艰辛历程。当然,呈献给读者的,仍旧是愉悦会心的阅读体验。
在世的时候,奥格威就得到了人们崇高的评价,包括“当今广告业最抢手的广告奇才”(《时代》)、“现代广告最具创造力的推动者。”(《纽约时报》)、“奥格威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传统观念的抨击照亮了整个广告行业,令任何广告人都无法企及。”(《广告周刊》)、“工业革命以来最有贡献的人士之一”、“现代广告的教皇”(法国《扩张》)杂志)。虽然斯人已去,相信这种尊崇将在未来的岁月中仍将延续,因为他所创作的杰出广告、他所创造的奥美、他留给全世界广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奥格威谈广告》、《大卫·奥格威自传》和《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选集》。
在1978年写给董事会的一张便条中,奥格威说:“我发明了一个新的譬喻。著名的医院会做两件事。一为照顾病人,二为教导资浅医生。奥美也在做两件事,一为照顾客户,二为教导年轻的广告人。在广告的领域里,奥美就好比一所教学医院,也因此,我们比其他代理商赢得更多外界的尊敬。”奥美仍旧是广告界的教学医院,而奥格威自己,就是一所学校。通过他的四部著作,他对广告丰富深邃的见解影响和教育着全球的广告人和商界人士。
这本写于1978年,又在85岁时重新修订的《大卫·奥格威自传》,严格说来,并非一本“专业”著作,但它所记录的人生和事业传奇仍旧充满着能够给今天的广告人和所有希望在商业上有所成就的年轻人以启发和教益的内涵。无论世代如何变迁,总有些古典的价值是不该被忘怀,而且会一直有益于世人,就像是奥格威在自传和自白中讲到的那些关于广告和广告职业的基本信条。
奥格威曾被问到有什么是他想要但没得到的,他回答:“骑士勋章,和有十个孩子的大家庭。”(他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养女)他得到了其他一切,包括他可能未曾预想的后世的敬仰,他也留下了一切,包括仍旧欢迎奥美全球董事们去开会的古堡以及由他的广告哲学和经营思想支撑的无形的“广告大学”。
高志宏、徐智明
(龙之媒广告文化书店创办人、“龙媒广告选书”总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