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223011532 ·条形码:9787223011532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藏地密码之巴伽活佛 |
 |
|
 |
藏地密码之巴伽活佛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
·页码:2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223011532
·条形码:9787223011532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新光灿烂
内容简介 《藏地密码之巴伽活佛》使我们这些愚笨的人把他和那些到处传介西藏、解说西藏、还有贩卖西藏的人很容易地分辨开来了,那些大喊;西藏,我梦想的家园的人,却在藏族人津津有味吃生肉时极力掩盖他的厌恶和鄙视,那些流着泪和藏族同胞拥抱后赶紧在泉水中不停洗手的人,还有那么多挂着廉价照相机让乞丐在街头摆造型的大师们,面对如此宁静、宽容的眼神时,已汗颜津津了。美丽的阿须,多少动人的传说。活佛、草原、康巴汉子,酥油、奶茶、阿佳拉……
也许她不是香格里拉,但她的静谧,如梦似幻……
作者简介 温普林,东北人,满族。江湖人称“温老大”。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865年开始进藏。1988年组织包扎长城,潜心前卫艺术。1989年遁入西藏,开始他长达十几年的盲流生涯,用摄影像机和相机及纸笔记录下了他在西藏十几年的奇遇、悲喜和大彻大悟以及与西藏的不解之缘。现隐居北京效外有时浪迹西藏某地。
编辑推荐 《藏地密码之巴伽活佛》是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这套书的可贵在于没有硬扛一个解读西藏文化的使命,只是以一个自由人的心灵去面对一个充满真情人间。每次翻阅风马旗,都像自己正坐在一位外表“嬉皮”内心坦诚而有勇气的敢说真话的朋友面前,注视着他那无不忧郁和伤感的双眼,倾听他满怀悲情和善良的侃侃而谈。
目录 兄弟盲流
来到阿须
初识活佛
佛·家·赛马节
欢乐的草原
关于“锤子”
上山狗
梦幻家园
第二章 活佛的家园
草台班子
祭祀庆典
办公大会
和气生财
马背上的民族
藏地“新风”
僧俗之际
现代人的苦修
扎西与拉扎
诠释婚姻自主
小普穹的入市观
兄弟之间
活佛的境界
视死如旅
亲密情感
流传
身世
第三章 走出香格里拉
活佛上学
“惹不起”的汉语
俗世红尘间
落叶生根
温老大得子
佛性与俗念
许愿
毕业还家
失落
丧失
前世今生
众生平等
苦修庙
荣耀之地
挨涮
第四章 净土在心中
艺术的标准
施工
各尽所能
劳逸结合
开光大典
证悟
再次许愿
感动
活佛开后门
信仰的召唤
轮回与超脱
那山·那庙·那
和尚
作者后记
……
序言 认识普林快二十年了,但是几年前我写的文章中,有三条关于他的信息居然被我搞错了两个。那是我在中戏院刊上发表的题为《自言自语二十年》的一篇散论,其中谈到了我在大学期间,所了解和结识的一些先锋戏剧的实验者,在文章中我是这样提到普林的: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温普林在北京的某个高校教书,不甘寂寞,编排了一出莎士比亚的戏剧,很前卫的表现和表演.剧名是《第十二夜》。”几年之后,普林和他太太读了此文并无感谢之意: “你怎么能凭普林的一口辽宁话,就说他是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呢?人家可是中央美院出来的呢!”一一普林的太太盘诘之中透出对自己先生学历尊严的捍卫感。普林也说: “我是想上鲁美,可是连考三年也没混进去.只好进京了。再有,我导的那出莎士比亚的戏不是浪漫的《第十二夜》,而是沉重的《雅典的泰门》,是探讨金钱本质的。”如此,一篇推介文章竟因细节不准,弄得我还得对普林表示歉意一一文责理应自负……
和普林真正的交往,是在l 986年的拉萨,那时西藏刚刚恢复了中断了二十六年的“雪顿节”,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去拍摄专题片,普林正作为西藏迷或者是迷西藏的“小狂人”,率领一帮小兄弟.在西藏“盲流”般地云游。
当时正是一个内地的文化人和艺术家们重新发现西藏的狂热高潮,各路的神头鬼脸都好像挖宝淘金似的涌入西藏。
文摘 插图:

1989年以后,对都市的生活厌倦了,渴望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北京回到了沈阳父母的家里,闲着无事总给老二,我弟弟普庆,讲西藏的事,前几年在大学的时候曾去过西藏,去了之后总忘不了。有一天老二说,哥,咱们去西藏吧,把我那小公司给关了。我听了特感动,然后,哥俩凑了点钱,上路了。
我们在西藏呆了半年,漫无目的地到处走。然后回到了成都。在成都歇着,啥也没干。每天看一场川戏,太阳好的时候在外面泡泡茶馆。成都周围该去的地儿全去了一遍。有一天心血来潮,在青城后山上搭了两间茅草屋,第二年雪大,把茅草屋全压塌了。钱从哪儿来呢?总有人好奇地问,到西藏倒腾点东西,民间工艺品呀,面具呀,唐卡呀,卖点钱,就这么活着。
到了春天,在成都又呆不下去了,去藏区,我们又走了。
从成都先搭客车翻过二郎山走了两天到康定。再往下,只有搭运货的大卡车,一段段的走了。那时候只要驾驶楼里有空位都让搭,你可以给钱,可以不给,沿途给司机买饭就行,只花不多的一点钱。川藏线上,往外走肯定是拉木头,往里走没准儿是拉啤酒、日用品,我们进去的时候就是跟着拉日用品的车一段一段往里进,沿途特别愉快。
现在是祖国山河一片红了,可川藏线上在那时“小鸡”就有了,虽然不多,但司机们都很知道在哪几个地方住站,一般不在小县上停,都在那种荒山野岭的鸡毛小店。开始我们还不知道是啥意思。长途司机很粗鲁,沿途都讲黄色笑话,要是没有性,日子就没法熬,那么长的道路,那么充满艰辛恐怖的生活!
出了康定之后住在一个巨恐怖的鸡毛小店,房间小到只有五、六平米,床上的被根本分不清本来的颜色,小房子从外面看好象是只有二层楼,进里面恨不得隔出五层楼,一拐弯一个隔 断,一拐弯一个隔断,特别吓人,整个一个黑店。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一些拉拉扯扯的小姐们,那时叫服务员,跟那帮司机们打情骂俏,等吃完了饭,利利索索上去躺着睡下,开始热闹了,小姐们轻声浪语全上来了。一个个拿着手电棒挨个床的晃,“大哥,五篇耍不耍?” “五篇耍不耍”(五十元),我们是肯定不敢耍了,司机小伙子们一个一个全都下去了。呆了一会,一个一个又全都上来了,见着我们就说,我操,你们怎么都不下去,何必呢?我们说不敢,接着问哪儿有厕所。“嘿,还他妈厕所呢,实际一篇就行,直接往她们 里面尿就完了。”司机们嘲笑我们简直太业余!过一会看他们蹲在那儿
……
后记 从小就喜欢《山海经》、《西游记》、徐霞客、马可·波罗。长大后放弃了大学里教书的差事,选择了盲流生涯。人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儿,东瞧瞧西转转也就过去了。盲流比一般正常人活得还能丰富一点儿。老了的时候可以跟孙子们牛逼一把,假装见多识广,阅人无数。
李媚逼着我把西藏十年的经历如实招来,我只好一边交待,一边飞翔,飞着飞着就飞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
据说马可·波罗晚年,他的孩子们劝他承认他讲述的故事不过都是他想象出来的。结果老马同志两眼望着虚空中的东方,喃喃自语:我做讲述的,还不到我所经历的一半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