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页码:4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7039647/9787807039648 ·条形码:9787807039648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 |
 |
|
 |
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页码:4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07039647/9787807039648
·条形码:97878070396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出版博物馆文库
内容简介 《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为书信集。欧阳文彬历任桂林新知书店总管理处秘书、编辑部校对,重庆、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新闻出版处出版室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组干事,《新民晚报》编委办公室主任、副总编辑,《萌芽》编辑部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学林出版社编审。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传记文学《斯大林》、《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作品》,长篇报告文学《刘连仁》(有日译版),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幕,在硝烟中拉开》(合作),散文随笔集《书缘》、《攀登散记》、《文苑梦忆》,文学评论集《赏花集》等。
作者简介 欧阳文彬(1920-),湖南宁远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39年起,先后在桂林新知书店、上海开明书店等处工作。历任《中学生》杂志编辑、《新民晚报》副总编辑、《萌芽》杂志编辑部主任等职。著有报告文学《刘连仁》,文学评论《赏花集》,长篇小说《在密密的书林里》(合作)、《幕,在硝烟中拉开》(恰作),散文集《书缘》、《攀登散记》、 《文苑梦忆》、俭色年华》等。
编辑推荐 《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选》属于出版博物馆史料。
目录 序(林丽成)
写在前面(欧阳文彬)
叶圣陶函(三封)
1976-1982年
叶至善函(九十三封)
1979-2004年
叶至诚函(二十七封)
1978-1988年
叶兆言函(一封)
1983年
章克标函(五封)
1985-1987年
许杰函(一封)
1985年
吕叔湘函(二十七封)
1984-1990年
楼适夷函(六封)
约1980-1984年
黄元涵(一封)
1982年
施蛰存函(三封)
1982-1985年
唐锡光函(十二封)
1984-1992年
陈学昭函(二封)
1979年
张天翼函(二封)
1979年
沈承宽函(八封)
1979-1985年
张章函(一封)
1985年
柯灵函(二封)
1984-1985年
陈大澧函(一封)
约1981年
周振甫函(二封)
1984-1985年
徐雪寒函(五十九封)
1980-1998年
孔罗荪函(二封)
1981年
唐弢函(二封)
1985年
金韵锵函(二十封)
1985年
华铃函(十一封)
1979-1988年
范泉函(十四封)
1985-1999年
王仿子函(三封)
1993-2002年
紫墟函(八封)
1992-1995年
骆宾基函(五封)
1983-1984年
王知伊函(一封)
1985年
朱光喧函(三封)
1980-1984年
陈原函(二封)
1984-1985年
黄秋耘函(一封)
1987年
何慢函(一封)
1985年
秦牧函(一封)
1985年
丁景唐函(五封)
1980-1994年
曹健飞函(一封)
约1999年
蒋星煜函(三封)
1985年
菡子函(三封)
1983年
蒙文葆函(三封)
1985-1999年
来原放函(一封)
1994年
范用函(八封)
1980-1982年
屠岸函(三封)
1982-1983年
钟耀群函(四封)
1982-1999年
王火函(三封)
1974-1992年
袁鹰函(三封)
1980-1982年
胡万春函(三封)
1979-1983年
邹嘉骊函(一封)
1981年
木斧函(六封)
1981-2006年
谢璞函(五封)
1982-2004年
周嘉俊函(四封)
1978-2002年
戴厚英函(一封)
约1981年
谭谈函(四封)
1982年
程乃珊函(兰封)
1984-1999年
附录
书店同人名录
编后(钦鸿)
……
序言 欧阳老师要求我为她的藏信选集写序,理由有二:一是应为此书作序者,大多已去或因老迈而难再提笔;二是本书源自我的撺掇且全程安排,始作俑者,理应落笔救场。诚惶诚恐数月,犹豫着,身为晚辈,何以担当。
认识欧阳老师,是因工作岗位转至筹建出版博物馆。与曾经读过的一些文章大相径庭,欧阳文彬竟然是位容貌清癯、身材娇小的女士。2004年,她捐赠了珍藏的为纪念开明书店成立60周年而编撰的《我与开明》的原稿,其中有冰心、丁玲、唐弢等手迹。在我们举办的邹韬奋诞辰、夏丐尊百岁等纪念活动中,在我们对三联、开明的老同志进行口述历史采访中,欧阳老师都是不可缺的主角。2005年初冬,她率我们赴京采访新知、开明的在京前辈,那精气神就如她身着的玫红色滑雪衣,哪像奔九的老人!尤其是在东四八条的叶家老屋,双目失明、神智不清多年的夏满子女士,双手摸索着欧阳的脸,竟然清晰地吐宇:“是欧阳来了,从上海来了。”至善先生从西面的卧室扶着墙颤颤巍巍地移步而至,用手撑着桌面勉强站立着,满眼温情。
文摘 插图:

文彬兄:
昨天接到丁景唐(2)同志的信,我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您恢复了健康,可以出席苏州的会了。为难的是,我不便向丁景唐同志作出答复。
苏州的会(2)是个学术研讨会,所以要求参加者必需提出论文。去年我不止一次写信给您,拟了几个题目请您写论文,目的就在于此。其次,这个会由于经费短绌,人力不足,又缺乏经验(对民进来说还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会),所以规模较小,限定八十个人;现已根据寄来的论文(或论文大纲)的内容,已陆续发出通知。您二月间来信说手骨折了,不便于书写,一句没提去苏州的事;我以为您不打算出席了,所以在回信中也没有提,见了景唐同志的信,我才知道您可以出席。今天上午我赶到民进,建议他们马上给您发出通知。他们同意了,因为您本来在八十个名额之内(在小组会上发个言也可以应付过去)。大概明后天您就会收到正式通知了。
我也说了景唐同志也想参加这个会,他们感到很为难。会在苏州开,接待工作由吴县负责。二月份,民进已派人去吴县,请他们按既定的规模安排住宿、膳食和交通。现在会期就在眼前,吴县来信说一切都准备就绪,民进方面不好再作变更。要求参加的来信几乎每天都有,他们只好婉谢。我想他们在工作上确实有困难,不便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