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104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2223695/9787802223691 ·条形码:9787802223691 ·版本:第1版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皇帝全传(典藏版) |
 |
|
 |
中国皇帝全传(典藏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104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802223695/9787802223691
·条形码:978780222369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典藏版)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典藏版)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媒体推荐 “所畏者天,所惧者民。苟所为一有不当,上违天意,下失民心,驯致其极而天怒人怨,未有不危亡者矣”。
——明太祖 朱无璋
编辑推荐 《中国皇帝全传》(典藏版)以铜为镜,可以正义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皇帝全传》就是一面最好的历史镜子。
目录 秦
始皇赢政
二世胡亥
汉
西汉
高祖刘邦
惠帝刘盈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昭帝刘弗陵
宣帝刘询
元帝刘爽
成帝刘骜
哀帝刘欣
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新帝王莽
更始帝刘玄
建世帝刘盆子
三国
魏
文帝曹叡
明帝曹双
齐王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元帝曹奂
蜀
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吴
大帝孙权
会稽王孙亮
景帝孙休
乌程侯孙皓
晋
西晋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废帝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楚帝桓玄
十六国
汉、前赵
光文帝刘渊
昭武帝刘聪
灵帝刘粲
刘曜
成、汉
武帝李雄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归义侯李势
前凉
昭公张寿
成公张茂
文公张骏
桓公张重华
威公张祚
冲公张玄靓
归义侯张天锡
后赵
高祖石勒
海阳王石弘
太祖石虎
彭城王石遵
义阳王石鉴
新兴王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前燕
文明帝慕容俊
景昭帝慕容俊
幽帝慕容<日韦>
代
代王拓跋什翼犍
前秦
惠武帝苻洪
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后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后主姚泓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文帝慕容熙
昭武帝慕容盛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西燕
济北王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西燕王段随
西燕王慕容<岂页>
西燕王慕容瑶
西燕王慕容忠
河东王慕容永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磐
后主乞伏暮末
后凉
懿武帝吕光
灵帝吕纂
后主吕隆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儒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酒泉王沮渠无讳
河西王沮渠安周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西凉
武昭王李暠
后主李歆
冠军侯李恂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废主赫连昌
后主赫连定
南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准
南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汉帝侯景
贞阳侯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后梁
宣帝萧詧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隐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濬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哗
节阂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修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北齐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幼主高恒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阐
隋
文帝杨坚
炀帝杨广
恭帝杨侑
唐
商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少帝李重茂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灌
僖宗李儇
昭宗李晔
哀帝李悦
五代十国
后梁
太祖朱温垩朱奎
末帝朱友贞
后唐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嗣源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晋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贵
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帝刘
后周
太祖郭威
世祖柴荣
恭帝柴宗训
吴
武帝杨行密
景帝杨渥
宣帝杨隆演
睿帝杨溥
南唐
烈祖李异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吴越
武肃王钱铮
文穆王钱元瓘
忠献王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前蜀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闽
太祖王审知
嗣主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天德帝王延政
北汉
世祖刘崇
睿宗刘承钧
少主刘继思
英武帝刘继恩
南汉
高祖刘荚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钅长>
荆南
武兴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保融
侍中高保融
侍中高继冲
楚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后主马希崇
宋
北宋
太祖赵匡
太宗赵光义
真宗赵恒
仁宋赵祯
英宗赵曙
神宗赵顶
哲宗赵煦
徽宗赵信
钦宗赵桓
南宋
高宗赵构
孝宗赵脊
光宗赵悼
宁宗赵扩
理宗赵昀
度宗赵褥
恭宗赵显
端宗赵昰
赵昺
辽
辽
太祖耶律阿保机
太宗耶律德光
世宗耶律阮
穆宗耶律臻
景宗耶律贤
圣宗耶律隆绪
兴宗耶律宗真
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北辽
宣宗耶律淳
梁王耶律雅里
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
仁宗耶律夷列
末帝耶律直鲁古
金
太祖完颜阿骨打
太宗完颜晟
熙宗完颜璟
海陵王完颜亮
世宗完颜雍
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水济
宣宗完颜殉
哀宗完颜守绪
末帝完颜承麟
西夏
景宗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祐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日见>
元
太祖铁木真
太宗窝阔台
定宗贵由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
成宗铁穆耳
武宗海山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硕德八刺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文宗图帖睦尔
明宗和世<王束>
宁宗懿瞵质班
惠宗妥懽帖睦尔
明
太祖朱元璋
惠帝朱允炆
成祖朱棣
仁宗高炽
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镇
代宗朱祁钰
宪宗见深
孝宗朱祐樘
武宗朱厚照
世宗朱厚熄
穆宗朱载厦
神宗朱翊钧
光宗朱常洛
熹宗朱由校
思宗朱由检
清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世宗爱新觉罗·胤禳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仁宗爱新觉罗·顒琰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文宗爱新觉罗·奕泞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德宗爱新觉罗·载淳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附录:中国历代皇帝一览表
……
序言 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
本书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本书的编写,以史实为主,以政事为主,兼涉轶闻、生活,具有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可见历代皇帝们的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性嗜好,真是千般百样,光怪陆离。
本书秦汉部分由乔继堂等编写,魏晋明清部分由魏洛等编写,南北朝部分由李雪慧等编写,隋唐五代部分由李富明等编写,宋辽金夏元部分由赵朝等编写。全部插图由张鸿钧绘制。参加编写的还有:
庄永廉 郑海啸 无逸 杨晓燕
汪洋 邢锡范 李春安 黄淑娟
王少凯 唐镇 刘应斗 刘淑秀
孔谧 杨智国 王林聪 崔占华
任逸超 郑福田 克金布 高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历代史著,也参考了一些今人的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忱。
文摘 东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8年~325年),字道畿。元帝司马睿长子。其母苟氏,很可能是鲜卑人,生明帝和琅邪王司马裒。司马绍长大后,长着黄黄的胡须,相貌酷似燕代一带的鲜卑人。司马绍自幼聪慧异常,元帝十分喜爱。
建兴(公元313年~316年)之初,司马绍任东中郎将,镇守广陵。司马睿为晋王后,司马昭被立为王太子,太兴元年(公元318年)三月,被立为皇太子。
司马绍有文武才干,礼贤下士,喜交宾客,雅好文章。与当时名臣王导、庚亮、温峤、桓彝等人,都有亲密友好的关系。曾与王导辩论学问经义,王导辩不过他。又好习武艺,善于抚慰将士,很得朝野士庶的拥护。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于武昌举兵叛乱。三月,叛军占领石头城。太子司马绍登上战车,要率将士与王敦决一死战。中庶子温峤认为是冒险取败,坚决劝止。并抽剑斩断马脖子上的皮套,使战车不能启动,司马绍只得作罢。
王敦控制朝廷以后,对太子司马绍的才干和威望十分忌恨,想用不孝的罪名把他废了。王敦大会百官,声色俱厉地问温峤:“皇太子有何德行?”温峤沉静地回答:“大海之深,难以斗量。胸怀远大者,非气量狭小的人可以度量。以圣人之礼衡量,太子堪称为孝。”众人无不赞同,挫败了王敦欲废太子的阴谋。
王敦叛乱得逞后,把持朝政,飞扬跋扈,炙手可热。司马睿愤愤不平,患病死去。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一月,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
王敦因图谋篡位,逼令朝廷征他还朝。明帝为稳住王敦,欣然答应,并亲手书诏,征王敦入朝,加黄钺、佩剑等特殊仪仗,给予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殊荣誉。王敦遂移镇姑熟,自领扬州牧。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六月,明帝立妃瘐氏为皇后。以皇后之兄庾亮为中书监。
王允之为王敦之侄,聪明可爱,王敦很喜欢他,常带在身边。一天,王敦与王允之夜饮,允之略饮几盅,不胜酒力,自去先睡。王敦遂与心腹钱凤密商谋叛之事,恰好被王允之听到。为了防止王敦杀人灭口,他故意在床上吐得狼藉不堪。王敦想起还有个孩子在身边,忙去察看,见他卧在吐污之中,才未怀疑。后来,王允之请求回去看望父亲,得到王敦应允。他急忙把王敦与钱风的谋划,告知其父、廷尉王舒。王舒与王导马上向明帝报告.明帝立即采取防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