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

2010-03-1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472 页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 ·ISBN:9787500634898 ·条形码:97875006348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 去商家看看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 去商家看看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472 页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
·ISBN:9787500634898
·条形码:97875006348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精粹世界史

内容简介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内容简介:人类正在跨入信患时代,在新的时代里,科学技术知识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较充分,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在内)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历史知识,把它看作是一种革命力量。世界历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既包括中国历史知识,也包括世界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吴伟,1957年10月生。法学硕士,在读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北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现代史、苏联现代史和对外政策史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合著)、《横扫千军——苏军卫国战争重大战役纪实》、《勃列日涅夫传》。并发表论文20余篇。现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百人工程”成员。
徐蓝,1947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
编辑推荐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本丛书论述了世界从古代到现当代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本丛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由著名史学家齐世荣先生主编,各卷的撰稿人,均系研究该方面问题的专家。本丛书面向一般读者,是通俗易懂的普及性历史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萨拉热窝一贡比涅:第一次世界一大战
一、磨刀霍霍的列强集团
“阴暗的角落”与“阳光下的地盘”
一股股火药味在欧洲飘荡
二、萨拉热窝打响引、燃战火的第一枪
巴尔干雀“多事之欷”收获了一捆捆干柴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三、从速决战到持久战
打开“潘多拉盒子”
鏖战马恩河
俄军兵败坦能堡
四、1915和1916年:没有四季,只有战争
东线的失利与胜利后来的入伙者
凡尔登:一场几乎打了一年的血战
索姆河,仗越打越大
五、战火中的海洋不是蓝色的
海洋变成立体的战场
日德兰:网未破,鱼未死
六、震撼世界的俄国革命
最脆弱的链环
从二月到十月:走过的不仅仅是时间
七、通往贡比涅森林的最后一段血路
法军蓝色的军服像一道道海浪
毒气和坦克各显神威
德军决心不让1918年的西线宁静
冤家聚首贡比涅

第二章 巴黎——纽约:短暂的和平梦
一、巴黎与华盛顿之间的一张偌大谈判桌
一幅新的世界政治地图
胜者的共识与各自的打算
聚集巴黎:三巨头?四巨头?五巨头?
《凡尔赛条约》与“凡尔赛体系”:胜者对败者的严惩
胜者之间的新角逐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胜者之间的交易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二、鲁尔的不幸与道威斯的“药方”
赔款问题:悬而未决且愈演愈烈
危机在鲁尔爆发
“道威斯计划”:美国的“良方”
“杨格计划”与胡佛“延债宣言”:“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三、充满希望的洛迦诺
莱茵兰:关系各国安全之地
“日内瓦议定书”:法国的一厢情愿
《洛迦诺公约》: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分界线?
四、裁军与“非战”,但是……
国联的裁军:宄长的闹剧
《非战公约》: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
五、大危机打乱的不仅是国内秩序
大崩溃:人类经济史上的最强地震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一:民主制度的巩固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二:世界法西斯运动

第三章 日内瓦——华盛顿:战争的脚步声(197)
一、“九一八事变":战火在亚洲点燃
事变陡起:“协调外交”进坟墓
列强反应:姑息同情不制裁
“满洲国”:日本侵略新基地
二、纳粹德国:战争机器开始启动
“领袖国家”:阴谋、恐怖、独裁
重整军备:向战争迈出第一步
从斯特莱沙到莱茵兰:希特勒步步得手
……
第四章 华沙——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透过战争:两次大战的起源、目的与性质的比较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
序言 人类正在跨入信患时代,在新的时代里,科学技术知识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较充分,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在内)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历史知识,把它看作是一种革命力量。恩格斯说:“他(指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而且他正是把科学当做这种力量来咖以利用,在他看来,他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历史的一切领域的知识,用处就在这里。”①
世界历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既包括中国历史知识,也包括世界历史知识。邓小平说:“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①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篇讲话中,着重讲了学习中外历史的重要性。他说:“希望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地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适应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文摘 插图:


欧洲两大集团组成后,第一个几乎导致两个集团成员国之间兵戎相见的危机就发生在巴尔干。1908年10月奥匈帝国宣布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两地根据奥匈帝国与土耳其1878年订立的条约曾归奥匈帝国暂时管理。现在,奥匈帝国此举是对30年前条约的单方面废除,在国际上引起巨大震动。同时它的复杂性还在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绝大多数居民属于南部斯拉夫民族中的塞尔维亚族,早在1878年独立、1882年立国的塞尔维亚王国,一直为把上述两地并入自己的版图而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动,使塞尔维亚此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也给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塞尔维亚人回归塞尔维亚人的国家的热望泼下一盆凉水。激愤的塞尔维亚人对奥匈帝国怨恨异常,急切地转向俄国寻求帮助。在兼并波黑问题上,俄国先是与奥匈帝国达成秘密协议,指望以同意奥匈帝国的兼并换取列强在黑海海峡地区对俄国利益的“照顾”。但这一如意算盘未能成功。恼羞成怒的俄国通过对塞尔维亚人的声援与支持来发泄不满。
后记 在长期的世界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们深切地感到了20世纪发生的这两次大战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往,把这两次大战放在一起研究介绍的书还不多见。撰写本书不仅使我们能够更集中地回顾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历史,而且还使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两次大战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当然,这也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权为引玉之砖。在撰写本书过程中,两位作者共同拟定写作提纲,分别撰写,最后互读了全稿。
本书第一、四章及第五章第二部分由吴伟撰写,第二、三章及第五章第一、三部分由徐蓝撰写。金海同志参加了第四章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