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6035898/9787506035897 ·条形码:978750603589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热的简史 |
 |
|
 |
热的简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6035898/9787506035897
·条形码:97875060358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热的简史》内容为:谁说科学图书一定是生硬刻板而冷酷无趣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John Fenn)打破传统,以其独有的机智和妙语,带给我们这本“非典型”的热力学入门书——《热的简史》。全书回归到人文和历史的角度,通过许多日常缀验中可见的例子,和生动的科学家故事,系统地认识一切与“热”有关的观念、历史和应用。
如果你对“热”的学问稍稍有那么点兴趣,就请跟随范恩精心塑造的“查理洞人”,好奇地从“古”游玩到“今”吧!
作者简介 姜·范恩,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大分子质谱学上的成就,获此殊荣。范恩的得奖报告,题为“让大象飞起来”,他给诺贝尔基金会的自传,则只谈到他在超音速分子束的研究工作。1970年代,范恩从普林斯顿大学转任耶鲁大学。在耶鲁,他面临如何教会一般学子(包括非理工科)懂得科学的问题,古典热力学便是入门之一,于是做了一个贯穿的授课纲要。1980年初,这个颇受欢迎的讲稿应邀出书。 本书特有的人文历史架构,使其不但是一部很扎实的入门教本,更成为一部带有科学史纵深的科普佳作。
媒体推荐 范恩本人的经历称得上“传奇”,所写热力学入门,多有热力史实典故,译者标以“热的简史”,亦颇传神。
这是一本难得的深入简出的科普奇书。并不因为普及,而省略了数学式子,反而是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是本登堂八室的好书。
——中科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 母国光
第一次读到这样一本“非典型”的热力学著作奇趣的图文,机巧的思辨,数学推理与生活体验的无缝连接,历史观点与科学精神的交相印证……原作“非典”的讲述方式,在译者的“非典”文风里,显得如此清新、灵动,为理解“热”辟出了一个超出数宇和公式局限的通灵妙境。
——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李开复
本书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热”现象,导引人们穿越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机械世界,结尾更联系到信息世界。能量和熵,是这个世界的本“相”。熵是热之“度”,信息之“量”。在当今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互联网时代信息大量泛滥,能量和熵将被赋予新的涵义。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张亚勤
这是一本关于热的推理故事书,妙在老少咸宜,且是跨入热力学精髓的入门书,诚是科普的上乘功夫宝笈。天下父母直可陪着(或跟着)高中大一的大孩子一起练!
——台湾财团法人社区大学促进会常务理事 林孝信
近年来各大学所推动“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之类的通识课程,常苦干缺乏优秀的参考书籍,本书中文本的出版,正好可以满足这项需求,而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建立起扎实的沟通平台。这本书的问世,为大学通识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视窗。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 黄俊傑
编辑推荐 《热的简史》:读过《时间简史》,不可不读《热的简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为你撰写的科普奇书。
谁说科学图书一定生冷无趣?捧读《热的简史》,让大象分子飞起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姜·范恩带你游玩热的世界!
目录 译序
阿姜正传
序
引言
谢词
1 一开始
冷热本不同
从功取热
功热两不同
希腊英雄进场
火药先来了
蒸汽再次登场
回顾
练功
2 多热才算热?
以手测热
早期的温度计
究竟什么是温度?
气体测温法
国际温标
总结
温标练习
3 系统、性质、状态
一些通用术语的特定意义
温度为何登场
和温度的关系
摩尔和分子
理想气体定律
其他的状态方程式
一些案例
重点
状态测试(“政治家才能”测验)
4 回到工作(功)
概说机械功
膨胀气体所做的功
压力变化下的功
回到等温膨胀之旅
案例
总结
学会计功
5 再加把“热”
热是一件事
有多少热发生?
模型及缘由
“热子法典”与“伦福德钻孔实验”
案例
热的细目
热身练习
6 循环分析的起源
这引擎不是闹着玩的
循环(但非绕圈子)的思维
著名的卡诺循环
卡诺连续循环的结果
引擎和定律
案例
记取循环
卡诺训练
7 热即是功,功即是热,相去唯“能”
变换场景:从军火库到酿酒厂
力学和能量概念的源起
功和守恒系统
踏进力学
现在,把“热”加进来
其他种类的能量
案例
等效性的基本要素
等值练习
8 一难两律
异地同时
旧酒新瓶
等压加热
无热之功——隔热的膨胀或压缩
卡诺循环再来一回
案例
总结
执“法”练习
9 总而言之
10 HER——“她”一言难尽
“她”(HER)在发电厂
“她”(HER)与科学
解决三个问题
备忘录
“她”(HER)的更多暗示
11 头巾下的“她”
——引擎盖下的HER
奥图循环或“火星点火”引擎
“辛烷数”游戏
温顺的柴油
效率vs.环境
净化空气的成本问题
开车时想一想
引擎问题
12 进入熵的世界
13 到底是熵
习题解答
译后记
……
序言 2002年10月上旬,我和我家娘娘“白发美女”(那时看不见白)正在桃园机场准备飞上海,随便找张报纸,首页映人眼帘的几张照片,赫然有一张范恩的,真教人高兴。诺贝尔奖刚刚宣布,他得了化学奖。顾不得他在美东已经是晚上九点半,打电话去吵他吧!接通了,芙蕊妲接的,“嗨,芙蕊妲,您好,我可以和姜说话吗?”“好吧,我让你跟他讲。”(可以想象她今天一天不知道接了多少通)范恩:“嗨,乃信。”“嗨,姜,我只是为你高兴。”范恩:“啊,那些完全荒唐的事!你的新娘好吗?……”(他从来称呼我家娘娘为“你的新娘”)
范恩去年满九十大寿,仍然炯炯有神,但是如果你碰见他,大概很难和诺贝尔奖得主画上等号。他的平易近人和对人的关切,一直是他的注册商标,当初,选择跟他做论文,就是因为他会走到我们这些“不才的”研究生大排档间,和我们手舞足蹈地谈论超音速分子射线。于是,我身在工学院,心倒跟着他去分子射线了(便有人劝我:此非化工本业也)。后来,是在他家里,他教我和我家娘娘怎么吃乳酪,美式的到蓝的都有。实在说,他的热心“传授”当时很失败,不过,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差不多无日无之,可见后劲之足。能够去他家,还亏得他的“我的可爱的长久的老伴,我的爱”玛姬,她打电话给我家娘娘,“来聚聚,别担心易易(我们一岁多的儿子)。
文摘 插图:


1 一开始
火药先来了
虽然希罗的蒸汽机是个划时代的发明,但要说“锅”、“炉”组合的利用从此大举取代了劳动力,还几乎谈不上。长久的岁月过去了,真正有用的机器才给发展出来,而且一点也不像是希罗汽轮的后代。
第一个热机的应用居然是当做武器——火箭和大炮。西方文明的记载里,13世纪中叶,英国修士培根(Roger Bacon)首先写下以硫黄、木炭和硝石(硝酸钾)来制取火药的配方。培根揣想过火药的军事用途,但显然没有想到过用它来做推进剂。另一位修士,德国的史瓦兹(Schwartz),于1313年制造出第一个大炮。到了1453年,这一技术发展迅速;鄂图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二世下令建成有名的“巨炮”,攻破君士坦丁堡。这门大炮以黄铜制造,长达5公尺,重19公吨,可以把一个直径64公分、重272公斤的石弹,打到1.6公里外!
很可能培根是从中国人那里得知火药的。中国人早在公元前数百年,便发现硝石,而且用它来做燃剂,发射末端带火的箭矢。到了1 225年,中国人已经开发出自动喷射的火箭,辗转西传到德国科隆,时为1258年。此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枪炮兴起,火箭在战场上便退居次要的角色。如今,火箭可是个主要武器,不久前已将航天员送上月球,而且是唯一可行的太空飞行器。
后记 首先,是阿姜。2005年冬,在他家,他提到这本书,已有德、法、俄等多国版本,但缺中文本。当时,觉得身为华人弟子,便大胆包揽下来。其实,想偷懒,心想找几个台湾、大陆的大学生,作出草译,自己做个现成的编辑,不就大功告成。然而,书也是第一次读(因我毕业后多年,本书才出版,姜也从来不曾向我这老学生提起这本科学入门书),这才惊艳,知道翻译要沾上他的“文气”才好。
然后,2006年春,儿子有了儿子,我家娘娘“明令”得在家蹲点,帮着照顾孙子。这才正式开始翻译,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还不时跟着书中的“典故”去云游(上网)一番。自然还得常打断,好帮着孙子的尿布奶瓶之类的事。幸好,远亲张中行老爷(老北大,念哲学的,当代著名的“杂家”)的孙女婿刘钧,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博士,离此不远,又早闻阿姜之名,愿意帮忙翻译。如此,便与他分工,原计一年可成。不料,没多久,张老爷的孙女珂珂被邀到纽约市高就去了,这一家子,东西两岸跑,小女儿留在爸爸身边,便也顾不过来翻译了。但他的分工,让几个章节起步成形,同时让我怠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