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80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9787208039124 ·条形码:97872080391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 |
 |
|
 |
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80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9787208039124
·条形码:97872080391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内容简介:本部长篇纪实文学,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在华东战场浴血奋战的故事,有双方统帅部的高层决策,有各级将领的战役指挥的基层指战员的战场搏杀;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及时纳谏的领袖胸怀,有胸怀全局,斗胆直陈,力挽狂澜的大将风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宏伟气势,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窃窃私语的脉脉幽情;有胜利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
作者简介 侗枫,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人,1942年11月生,侗族。第二军医大学医学系毕业。
上海市第七、第八届政协民族委员会委员,第几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人会代表。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商委“新上海商业城”管委会副主任。主要作品:长涛《奶奶》(1963年获上海之春优秀创作奖)、散文《琴声中的将军》(1991年获建党70周年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粟裕大将军》(2000年获建国5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奖——侗族风雨桥奖)、中篇小说《雏凤凌云》、电视剧《碧血浦江》、《路》等。
编辑推荐 《虎啸血野:华东野战军征战录》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序曲 为了和平
第一章 初试牛刀——苏中战役
一、神秘来客
二、激战之前
三、拼命三郎陶勇
出任团长
初试锋芒
决战黄桥
海滨称雄
组建“海军”
降伏日寇
四、先歼强敌
五、再战如南
六、保卫海安
七、陈粟分歧
八、巧用奇兵
九、回味无穷
第二章 山呼洞应——宿北战役
一、痛失两淮
二、两军联手
三、陈粟会合
四、军中儒将叶飞
名将之初
南阳事件
保卫郭村
痛歼顽军
车桥之战
胸怀全局
五、骆马湖畔
六、胜利空前
第三章 鲁南雪飘——鲁南战役
一、先歼何敌
二、赤胆将军王建安
风雨征程
忠心赤胆
三、鲁南瑞雪
四、攻克枣庄
第四章 古道春早——莱芜战役
一、胜利之本
二、南征北战
三、壮族名将韦国清
百炼成钢
智擒叛贼
四、莱芜大捷
五、胜利之后
第五章 血染战袍——孟良崮战役
一、战机难寻
二、毛泽东之剑许世友
少林武僧
投身革命
大别山下
长征路上
耿耿忠心
胶东称雄
英雄豪情
三、当机立断
四、“王牌”家谱
五、狭路相逢
六、江南猛虎王必成
老虎团长
勇夺姜埝
“提头来见”
人品高尚
冤家路窄
七、浴血孟良
八、余音未绝
第六章 七月悲歌——沙土集战役
一、七月分兵
二、引咎自责
三、毛泽东的高参郭化若
心中偶像
落叶无情
军事专家
四、战沙土集
五、四战之地
第七章 逐鹿中原——豫东之战
一、斗胆直陈
二、立军令状
三、智取开封
四、再战睢杞
五、全才将军宋时轮
谈判高手
超级教官
阻击专家
六、神来之笔
七、战后论战
第八章 萧瑟秋风——济南战役
一、孔陵密谋
二、群虎议战
三、山雨欲来
四、猛虎下山
五、常胜将军聂凤智
六、血染泉城
第九章 谁主沉浮——淮海战役
一、先谋为本
二、夺路而遁
三、佩剑将军
四、“潘塘大捷”
五、少校之死
六、天网恢恢
七、飞雪迎春
八、柳暗花明
九、喜听春雷
十、春回大地
十一、千秋功罪
第十章 虎踞龙盘——解放南京、杭州
一、渡江侦察
二、古都新生
三、郎广围猎
第十一章 浦江晨曲——解放上海
一、淞沪之战
二、人间奇迹
尾声 壮心不已
后记
……
序言 侗枫同志是一位比较擅长写战争文学作品的作家。他的一些作品颇受读者欢迎,其中散文《琴声中的将军>和长篇报告文学《粟裕大将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近几年来,未闻他有什么新作,原来他在潜心创作长篇巨作《虎啸血野》。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部队在华东战场浴血奋战的故事,有双方统帅部的高层决策,有各级将领的战役指挥和基层指战员的战场搏杀;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及时纳谏的领袖胸怀,有胸怀全局,斗胆直陈,力挽狂澜的大将风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宏伟气势,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窃窃私语的脉脉幽情;有胜利的喜j晚,有失败的痛苦。全书涉及敌我双方,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一百多个。由于出身、环境、经历、地位各不相同,因此,说话做事,甚至衣着爱好也各不相同。在作者笔下,这些人物一个个性格各异,特点鲜明,栩栩如生。
文摘 “总座过奖了,不是我会说,而是事实,铁一般事实无疑胜过雄辩。中国有句俗语叫‘有理的孙子大似太公’嘛!”
顾祝同一怔,显然被这句话激怒了,但当着“三人小组”的面,不便发作。他环顾一下四周后,淡淡地说:“还有什么新的情况吗?如无,上午的会是不是就开到这里?”
“我打算明天飞回淮阴,请总座安排。”粟裕觉得任务已完成,急于回去。
“怎么?刚到就走?不在徐州玩几天吗?!”顾祝同嘴上应付着,心中则想,一定要抓紧时间,再搞一个“皖南事变”!
次日上午九时,顾祝同驱车到中国饭店为粟裕送行。粟裕拉着他的双手说:“为了忠诚履行《双十协定》,为了苏皖边区的和平,我还会再来徐州,何必惊动总座大驾呢!”
“哪里,哪里,欢迎粟将军再来!请上车。”
陪同粟裕去机场的,除了那位少将处长外,多了戴子奇等几位中将。
车队刚进入机场,天空便嗡嗡作响,雷鸣般的噪音铺天盖地。由三五架飞机组成的编队,一组又一组地从粟裕头上掠过,飞行高度之低,连舱内的驾驶员也看得清清楚楚。原来,这也是顾祝同的巧妙安排:要在粟裕返回登机前搞飞行编队演习,显示空军的实力和威风,杀杀粟裕的锐气,不能在精神上搞垮他,也要在气势上把他给镇住!
粟裕不为所动,与送行者一一握别。当他走到戴子奇面前时,戴指指天上掠过的飞机,傲慢地说:“现代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啊!”
“可惜,它有一个缺点,不能下到地面上抓俘虏!”粟裕说完看了看戴子奇及其腰间所佩的“中正剑”。
后记 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刘华清、张震的重要文章<追忆粟裕同志>。该文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蒙冤36年的粟裕公开平了反。文章指出:“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1995年1月11日以前,全国一些主要报刊,先后全文转载了该文。自1994年12月29日至1995年1月25日,北京、上海、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纷纷举行了学习《追忆粟裕同志>座谈会。会议的规模都不大,100人左右,但出席者都是我军老中青三代将领和一些地方干部,一致认为:“为粟裕同志平反昭雪,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范例,深得党心、军心、民心,再次证明了我们党有力量纠正自己的失误。使我们老中青三代军人的心,与党中央贴得更紧了,保卫‘四化’、建设‘四化’的信心更足了……”
特别是1995年1月14日,北京的座谈会,邓子恢同志的夫人陈兰、曾山同志的夫人邓六金,不顾年迈多病,由人搀扶冒着严寒赶到会场,并作了情真意切的感人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