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ISBN:9787536456372 ·条形码:9787536456372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实用针刀术 |
 |
|
 |
实用针刀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ISBN:9787536456372
·条形码:97875364563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实用针刀术》介绍了针刀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基础知识。同时较为祥细地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41种软组织疾病的具体治疗过程以及5种较为难治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疾病。《实用针刀术》作者将十多年的针刀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并配有150余幅临床彩色插图和几十幅解剖示意图。
。
作者简介 陈关富,男,48岁,副主任医师,1981年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92年起师从于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专业从事针刀医学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15年。1994年参加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的筹建工作并任医政处医疗科长职务。1998年当选为中国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理事,1999年被学会聘为针刀医学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常务委员。2004年任世界中医联合会针刀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四川中医药学会针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康骨医院业务副院长。发表针刀医学论文11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获成果证书一项。曾参与巨著《针刀医学原理》部分章节编著工作。
赖志刚,男,36岁,主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于1998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2000年3月创建四川康骨医院,任法人。
四川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西医结合骨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医学会副会长。对慢性腰腿疼痛及运动性损伤有较深入的研究,在513医院工作期间发明的口服中成药“核归丸”及用于体内病灶植入的“寸元散”曾先后获全军科技成果奖。发表医学论文8篇。因治愈一大批国家知名运动员及演艺界人士而被誉为“骨医怪杰”。
编辑推荐 《实用针刀术》可供相关专业读者学习参阅,同时可作为专业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 针刀医学介绍
第一节 针刀医学发展简况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针刀医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针刀器具及握持方法
第四节 针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五节 针刀治疗疾病的原理
第六节 针刀术的操作方法
第七节 针刀术的操作方法
第八节 针刀术并发症及意外的预防与处理
第九节 针刀术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护理
第十节 针刀专科的设置
第二章 针刀术治疗常见病
第一节 帽状腱膜损伤
第二节 脑震荡后遗症
第三节 项韧带损伤
第四节 枕大神经卡压
第五节 头夹肌损伤
第六节 肩胛提肌损伤
第七节 菱形肌损伤
第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九节 冈上肌损伤
第十节 冈上肌损伤
第十一节 肱二头肌短腱炎
第十二节 三角肌滑囊炎
第十三节 上臂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十四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十五节 肘管综合征
第十六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十七节 腕管综合征
第十八节 尺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第十九节 手腕部腱鞘囊肿
第二十节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第二十一节 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第二十二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二十三节 腰椎棘上韧带损伤
第二十四节 腰椎棘间韧带损伤
第二十五节 骶棘肌下段损伤
第二十六节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二十七节 臀中肌损伤
第二十八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二十九节 弹响髋
第三十节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第三十一节 股四头肌腿末端病
第三十二节 膝关节内侧压综合征
第三十三节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第三十四节 髌尖末端病
第三十五节 半月板周围炎
第三十六节 膝关节髌下脂肪垫损伤
第三十七节 髌骨软骨软化症
第三十八节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第三十九节 鹅掌滑囊炎
第四十节 跟骨骨刺
第四十一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第三章 针刀治疗难治性疾病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四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五节 针刀如中药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序言 针刀医学可谓是医学领域内近期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把祖国传统医学中有关针刺疗法技术和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外科手术技术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方法。运用于临床,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最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特别对一些适用范围之内疑难病症的诊治,效如桴鼓,深受病员接纳和赞许。我省近几年来将针刀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专业技术队伍逐渐扩大。为了团结广大针刀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学术技术水平,促进针刀医学不断发展和提高,我省中医药学会于2003年成立了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并把目前我省针刀医学技术发展、运用较好,技术力量较强,最具针刀诊治特色的四川康骨医院作为挂靠单位和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基地。
该院陈关富、赖志刚志两位针刀医学专家,集多年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和潜心探研的心得体会,著述成《实用针刀术》。此书在针刀医学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既有系统理论,更有实际操作方法。该书实用性很强,易读易懂,是广大针刀医学工作者和学习针刀医学的爱好者可参考、借鉴的一部可读之书。该书问世必将推动针刀医学的提高和发展。
文摘 第一节 针刀医学发展简况及基本概念
针刀医学(Acupotomology)的理论与实践是近60年来人类医学史上的八大高新技术之一[1]。
28年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朱汉章大夫,用9号注射针头代替手术刀成功的松解一位患者手部肌肉的粘连,并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小针刀。1976年发明针刀疗法
1978年江苏省卫生厅将其列为重点医学科研课题,并在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进行临床研究,1984年通过江苏省卫生厅鉴定,
1985年批准向全国推广。
1993年中华中医学会针刀医学分会成立。近10年来,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针刀医学会。有40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针刀诊疗机构。
2003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关于针刀疗法的听证鉴定会,针刀疗法正式被命名为针刀医学,并确定为一门医学新学科。
200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正式筹建世界中医联合会针刀医学会。为针刀医学进入世界主体医学搭建了新的平台。
针刀医学专著,如《小针刀疗法》、《针刀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针刀医学原理》等,已被60多本著作引用;《小针刀疗法》一书现已被翻译为英文版、韩文版、法文版等多种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发行已达12万册;作为国家高等医学院校正规教材的《针刀医学》已于2003年出版,供全国各大医学高校培养大学本科学生使用。在学科带头人朱汉章教授的带领下,针刀医学系列教材、系列丛书将会在明后年陆续出版。
据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的统计,目前,中国从事针刀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已有十万余人,培养的外国医生也有三千余人,每天在国内接受针刀治疗的患者约五十万人次以上。
针刀医学将东方文化的抽象思维和西方文化的形象思维融合在一起,在西方医学面临困惑,而东方医学又难以让西方人接受,人类呼唤不开刀和没有毒副作用的医疗方法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前世界针联主席王雪苔教授指出:中医走向世界,针刀最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