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

2010-03-17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2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806765867 ·条形码:9787806765869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 去商家看看
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 去商家看看

 新闻的创意时代:新闻操作92条札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32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7806765867
·条形码:9787806765869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资深新闻人张建星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十报两刊的发展为背景,将其自1999年3月担任《天津日报》总编辑以来撰写的92期评报整理成集,以札记形式将这些珍贵的新闻操作实战笔记奉献给读者,力求对业界人士有所启发。该书汇集作者五年来的新闻策划,操作实践以及对新时期传媒竞争发展的思考、对创意时代新闻操作的全新理念。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案例经典,由点及面地对创意时代的新闻工作进行了多角度的权威分析。文笔清新流畅,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位新闻人对事业的激情、热爱与执著的信仰。

  此外,相较于现有的传媒类专业书籍,该书图文并茂,设计典雅,独具个性,每篇文章均有报影、图片点缀其间,便于读者理解研究文字内容,形成雅俗共赏的轻松阅读氛围。全书所配的600余张图片也堪称为津报集团近年来经典报纸版面的精华集。

  国内权威出版人、上海文汇出版社总编辑萧关鸿先生首开先例,亲自担任本书的责任编辑。他评价说:“近年来,有关新闻传媒方面的论著多如雨后春笋,但据我了解,将新闻实践与理论结合如此完美的还不多见。张建星集新闻人、学者、企业家、策划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有着丰富的新闻操作、媒体经营经验和强烈的人格魅力。书中提出了诸多战略思想和新闻操作技巧,具有非常强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参考价值,为出版界和传媒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这本书可为传媒界领军人提供许多借鉴和帮助,成为学习新闻传媒的‘教科书’、新闻从业人员的‘辅导书’,对于传媒领域之外的人士来讲,更是可以一窥行业奥秘的最佳读物。这本书在内容编排处理、装帧设计上也可以说是文汇出版社历史上最好、最下功夫的一本。我们还特别将文字进行了特殊处理,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 张建星,1958年生于天津,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山西人。现任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天津市记协副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其新闻作品多次获全国好新闻及中国新闻一、二、三等奖,连续八次获天津好新闻一等奖。
媒体推荐 代序
我们这个时代的记者
我热爱冬天。在我的许多文字和作品集的后记里,我都表达过对冬天那种执著的爱。其实我热爱的是北方的冬天。这是春之后、夏之后、秋之后的冬天,旷阔,粗糙,深邃。一种被激情淹没了也淹没了激情的豁达和大度;一种毫无造作而又深怀挚热,将丰赡的思想铭刻于坦荡之间的英雄气和丈夫气。
与其说我热爱冬天,不如说我热爱一种性格;与其说我热爱一种类似冬天的性格,不如说我接受一种永远磊落的人生。
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性格也印证性格的职业。而一个优秀的记者的全部追求正是以磊落的人生作为支撑的。
读者对记者的要求,不是婉约,不是朦胧,不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相反,他们相信真诚,欣赏自然、宽容、直白,期待记者的笔墨之中流淌着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血,是真实的爱憎;流点泪也可以,只要不是伪装或轻浮的。
猥琐的人是不能和读者,更不能和这个时代互为交流互为映照的。他们只能修饰文字,但不能修饰人格;更难以时代之笔冷静分析我们所处的生活。
文格和人格的统一,那种惊人的一致,有如上苍的造化,有如自然的铺陈,总是在关健时刻,总是在一两步间被生活品透和识破。
于是高尚便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新闻联播》播发获奖消息的时候,我正难得清闲地守在母亲身边。我跳了起来,拥抱了我白发苍苍、久病缠身的母亲!我为我的举动惊讶,我以为我很超脱了。这不但说明我很看重这个大奖,而且再一次证明,我不是一个淡泊的人。
我们必须淡泊么?
我在一本作品集的后记里表述过这样的意思,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这个创造激情也被激情创造的职业。
我所以选择这个职业,并时时庆幸这个选择,正是因为我所从事的事业永远不会是平淡的。它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永远和时代相关的。有无数玄机潜伏,有无数激情澎湃。既有我们感情的烛光泪影,也有我们历史的前仆后继。它有冷静的时刻,但这种冷静包括这冷静中的安详,都是经过历史反复荡涤,都是经过生活几番打磨的。历史从无坦途,生活从未平静,每个时代都有石破惊天的故事,一个记者又何以进入禅境般的平淡和从容呢?
一个不肯安静的灵魂;
一支不肯停滞的笔;
然后,才是一个优秀的记者。
再有点自然的欢笑,为时代,为人民;再有点自然的泪水,为自己、为爱情。也许我们就真的成了一个既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的大记者了。
……
编辑推荐 你关心新闻吗?你了解新闻吗?你关注中国传媒业吗?这是一个传媒人对蓬勃发展、发生巨变的我国传媒业所有变化得最敏感的理解,对传媒业发展最直观的印象,这里不仅有发自内心的赞美,还有对传媒业所有问题最坦诚的批评,更有对传媒业所有机遇最主动的把握,
目录
代序 我们这个时代的记者
上篇:新闻操作92条札记
新闻进入视觉时代
新闻镜头的情境和动感
做标题要有点披沙拣金的功夫
需要一支思索的笔
……
文摘 书摘
■ 第三,作为地方报纸,在保证准确反映中央声音的同时,还应及时、迅速地传达市委声音、天津人民的声音。与此同时,我们的记者还主动出击。抓了一些独家新闻。我们不仅按照中央、市委的精神办,而且有自己的风格。十天的报道,证明我们摆布得不错,理性、从容、大气。
■ 北约的暴行激起了本市各界强烈反响,我们注意引导。冷热有度。悍然轰炸我使馆,这一严重事件本身就是热事,感情可以热,但处理版面、新闻确实需要冷静。比如9号的报纸,一版我们用了黄崖关长城的稿子,二版综合新闻,浓中有淡,热而不乱,显示了我们人民的承受力。昨天的报纸,中央已经隆重悼念三位烈士,我们补了一下关于烈士的独家报道。同时把创新六论及时推出,版面协调。这一天经济和创新显然是版面的中心,烈士的独家新闻是感情的中心。有章有法,不是一头沉。在最热的时候,我们着重突出我国政府的立场。这个突出了,其它自然就淡化了。大学生游行,我们也进行了报道,但没有出现偏激的东西,没有过激的语言。
■ 在这么大的事件中。有自己的声音、风格、形象。所有市委的稿件,都处理得很好,编辑下了很大的功夫,一定要及时报道出、报道好市委与中央的新闻。中央要发的稿件,编辑想了很多办法,技术上处理得很好,做到重点突出,栏题醒目。
■ 敬一丹打电话告诉我们,中央领导同志表扬了中央电视台播发的《不屈的尊严》,称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16号,本报抢发了《不屈的尊严》,并配了曲词作者独家专访,这是全国媒体第一个介绍作者的,第一个发歌曲的,我们甚至抢在了中央电视台前头。
■ 朱颖父母的独家采访《她是海河的女儿》,是一组十分成功的采访和报道。首先是策划好,魏大姐提供的线索,牛小平、陈国兴。张颖、王宏、李新玲,还有老滕一,全力工作,组稿选得好,新闻写得好,新闻镜头发得好,特别是许杏虎、朱颖的大批珍贵照片,使整个报道形成了最后一个高潮,抢眼发出,显示了本报全体同志对烈士的感情,也显示了我们办报的
实力。
■ 一张报纸有没有风格,能不能争取更多的读者,关键要看有没有自己的独家新闻,有没有自己的声音。这次事件中,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了这一点,我们在全市新闻媒体中第一个给新华社、《光明日报》发了慰问电。在追悼会当天,一版我们加黑框发了《忠魂归来 英灵不死 痛悼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同志 天津日报同仁》,这也是我们的声音,文字虽少,但感情很重,不比
……
热点排行